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校研字〔2014〕34号
为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依据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342号)、《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财教〔2014〕1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选对象
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二、评定基本条件
(一)国家奖学金参评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3、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所)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
4、学习成绩优异,在参评年度获得二等及以上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5、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参评年度在省级及以上期刊(报纸)独立发表(或仅与导师合作)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二)参评学年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参评本次国家奖学金的资格
1、违反校规校纪受到纪律处分的;
2、有一门及以上课程不及格的;
3、一次思想品德考评成绩低于80分的;
三、评审组织
(一)学校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

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本实施细则;制定名额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监督本校评审工作;裁决学生对评审结果的申诉;指定有关部门统一保存本校的国家奖学金评审资料。

(二)各基层单位(院、所,下同)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代表、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四、名额分配
按照各培养单位在校研究生人数(不含一年级研究生,下同)比例分配名额。

各培养单位国家奖学金名额按(全校总名额÷全校研究生人数)×本单位研究生人数的整数确定,剩余指标由学校统一掌握,用于全校联评。

整数名额较多的培养单位可视具体情况分年级及对专、学硕研究生分类评选,各单位制定具体分配办法并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对符合国家奖学金评定基本条件且有突出事迹和表现、在社会有较大反响者,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可直接批准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占全校名额、不占培养单位名额)。

五、评审程序
(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新学年开学后,根据上级统一安排评审上一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二)有意愿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本人应如实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向所在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佐证材料。

无佐证材料或材料无法证实的,视为无效。

有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失范行为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取消其在校期间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三)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组织委员会委员对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初步评审,评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本基层单位学术组织、研究生导师的推荐意见。

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本基层单位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定,审定结果在学校全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四)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评审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报至省级财政、教育主管部门;
(五)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在基层单位公示阶段向所在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
研究并予以答复。

如学生对基层单位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学校公示阶段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六、计分细则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计分细则分为基本分和附加分。

(一)基本分
基本分满分100分,由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计分、课程学习考核计分、科研计分组成;其中,学术硕士研究生各计分项比例为15%、50%、35%,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各计分项比例为15%、51%、34%。

各项计分方法如下:
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计分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计分=参评年度两个学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成绩平均分×15%。

2、课程学习考核计分
学术硕士研究生计分方法:
课程学习考核计分=(学年各门课程(包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分×成绩)之和÷学年课程总学分数×50%;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分方法:
课程学习考核计分=(学年各门课程(包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分×成绩)之和÷学年课程总学分数×51%。

3、科研计分
科研计分不乘计分项比例,直接计分。

科研成果分为论文、著作和项目三类,分别计分后累加即为科研计分。

科研成果获得时间从上一学年度开学日至本学年度开学日。

(1)论文类:
论文参照学校职称评定细则中的论文类科研成果档次划分标准分为四个档次。

一、二、三、四档论文计分标准分别为8、6、3、1。

合作发表的,只取前2位作者计分,第一位按满分计分,第二位按1/2计分,导师为第一作者的,按满分计分。

注:a、四档论文最多记3篇;
b、在同一刊物同年度发表多篇四档论文的,只记2篇;在同一刊物同一期发表多篇四档论文的,只记1篇;
c、期刊发表论文在3000字以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在1500字以上。

所发表期刊(报纸)需为具有正规刊号、公开发表的省级及以上期刊(报纸),在增刊、副刊发表不计分。

d、论文需提供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查询截图。

(2)著作类:
著作每1万字记1分,教材每1万字记0.5分(以著作或教材中注明为准)。

每部著作(教材)最多计3分。

(3)项目类:
项目不含横向课题。

纵向课题的计分办法:
国家级:重点记8分,一般、青年记6分;省(部)级:重点记5分,一般记4分;市(厅)级:重点记2.5分,一般记2分;校级学生科研项目:重点记1分,一般记0.5分。

需经校科研处认定的项目,由科研处认定,并在排名处盖章。

国家级科研项目对前9名人员(包括负责人)记分;省(部)级科研项目对前7名人员(包括负责人)记分;市(厅)级对前5名人员(包括负责人)记分。

第一负责人记满分,第2-3名减半记分,其他按
1/3记分。

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只对负责人计分。

科研项目以立项(结项)证书为准,只记一次分。

项目做撤项处理的不计分。

(二)附加分
附加分包括研究生在评奖学年度荣获的省级及以上奖励加分和
获取国家注册类执(职)业资格证书加分。

各奖项均应在参评学年度内获得,时间截止到当学年度开学日;因同一项目获得不同级别奖励,取最高级别计分,不累加计分。

国家注册类执(职)业资格证书不受年度限制,但通过加分获得国家奖学金后再次参评时同一证书不再加分。

1、荣誉称号加分:国家级荣誉称号加7分;省级荣誉称号加3分。

荣誉称号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员等。

2、科研获奖及科技竞赛获奖加分:国家级1-3等奖分别加5、4、3分;省级1-3等奖分别加
3、2、1分。

科研获奖只对市(厅)级及以上政府按届或定期组织评选的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计分,科研获奖以校科研处认定为准。

科技竞赛仅限于大多数研究生都能普遍参与的科技类竞赛。

包括: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各类比赛等全国性竞赛。

以团体参加比赛获奖的,只对前6名计分,第一名记满分,第2-3名减半记分,第4-6名按1/3记分。

3、获取国家注册类执(职)业资格证书加3分/项。

该项仅在各培养单位内部整数指标评定时计分使用,在学校联评时不计分。

七、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