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改变农村产妇喂养行为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对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的农村初产妇140例,其中自然分娩82例、剖宫产58例。
按分娩方式分层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给予一般母乳喂养宣教;试验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给予指导与帮助,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必要时给予产后乳房按摩,出院后电话随访,产褥期结束后评价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产后42 d复查时,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52.2%,试验组为72.8%,试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乳汁分泌充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如: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指导初产妇合理饮食,哺喂前洗净双手,用温开水擦拭乳房和乳头,协助其采取正确的哺乳体位,帮助新生儿正确含接乳头,按需哺乳,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吮另一侧。
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帮助与督促,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培训专职母乳喂养咨询师选择具备护师以上职称,有3年以上母乳喂养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并具备基本沟通交流技巧,且能熟练解决常见母乳喂养问题的护士进行培训,要求上岗前经过18
h母乳喂养专业知识和咨询技巧培训,并每年接受3 h复训,热爱母乳喂养工作,有母乳喂养成功信念。
1.2.2 个体化指导母乳喂养咨询师于产后30 min开始即抱婴儿趴在产妇胸前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回病房后及时指导与协助哺乳,直至婴儿有效吸吮母乳5 min以上,以后逐渐延长,针对剖宫产妇害怕伤口疼痛的因素,特别协助其采取舒适体位(如侧卧式、抱球式)哺乳,督促产妇与婴儿同步睡眠,及时恢复体力。
经常巡视病房,鼓励产妇让婴儿多吸吮、勤吸吮,病房禁止使用奶瓶,避免婴儿乳头错觉;如遇产妇乳头扁平或凹陷婴儿无法吸吮时,可用乳头牵拉器或注射器将乳头拉出;产妇乳房肿胀、乳汁瘀积时帮助其挤奶排空乳房,必要时给予乳房热敷和按摩及时疏通乳腺管。
同时与产妇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给予产妇强大的心理支持与帮助,与产妇共同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念。
1.2.3 电话随访在出院后5 d、10 d、20 d左右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产妇在家的母乳喂养情况,鼓励、督促其按需哺乳,延续母乳喂养行为。
1.3 评价指标
(1)乳汁分泌充足:根据日哺乳次数、喂哺时间、新生儿排尿次数、哺乳后睡眠情况及新生儿体重来判断[2]。
母乳充足:哺乳≥8 次/d,喂哺时间不超过15~20 min,婴儿尿布24 h湿6次以上,喂哺后婴儿满足、安静,体重增长理想;母乳不足:哺乳≤6
次/d,每次喂哺时间超过20 min,尿布24 h湿6次以下,喂哺后仍哭闹,需补充配方奶后才入睡。
(2)产后6周时的母乳喂养率:指完全以母乳满足婴儿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需求,或者除母乳之外,仅给予水或其他非营养液体(不含能量和营养素)的喂养方式[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pems 3.1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母乳喂养率比较
产后42 d产妇来院复查时,试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母乳喂养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利于建立母婴亲密的感情联系,使婴儿有安全感,对将来长大后形成完整的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出生后喂养方式可以改变今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风险,非母乳喂养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与母乳喂养的时间呈负相关。
有文献报告:母乳喂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允许在不利环境养育的婴
儿追赶生长降低发病率,特别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199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如果所有婴儿都能给予母乳喂养,每年可以有150万婴儿免于死亡[4]。
农村孕妇年龄较小,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产前保健意识,接受产前健康教育较少,许多孕妇分娩前基本外出务工,临近生产才回家,仅有的几次产检只是b超检查,并无规范持续的产前检查,更谈不上在孕妇学校上课了。
因此,母乳喂养知识缺少,母乳喂养意识普遍较低,加之婴儿满月后又急于外出打工,把婴儿交给老人照料,或者接受奶粉商的馈赠相信他们的广告宣传,认为配方奶比母乳更有营养,从而导致了农村母乳喂养率低下。
也有许多初产妇产后容易发生乳房胀痛、乳汁瘀积、少乳等问题,从而导致哺乳困难,甚至放弃母乳喂养[5]。
本院专职母乳喂养咨询师抓住农村产妇住院分娩期间及产褥期及时积极地宣传教育,纠正她们的错误观念,主动与产妇家人沟通,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个体化指导帮助,出院后电话跟踪随访,嘱产妇在产后42 d来院检查时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乳汁分泌充足,共有51例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
总结得出,产褥期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可改变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的认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其母乳喂养意向产生影响,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广大农村助产机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旭红.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1,10(5):15.
[2]俞丽萍,蒋小剑,何国平.初乳按摩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40.
[3]朱秀,陆虹.电话随访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1,26(10):1479.
[4]仲晓慧,李艳.合理营养在围产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2):179.
[5]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68.
(收稿日期:2012-10-21)
(编辑: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