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

❖ A、活动课程具有照顾学生兴趣,重视学生学习 主动性,密切同实际生活的联系;
❖ B、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 实际能力,以及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等等长处,从而 有利于克服分科课程的某些弊端;
❖ C、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 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 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杜威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 杜威认为:学生课程的中心不是科学和文学而是儿 童本 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学校即教育”,“教育即发展”, “儿童中心”,“从做中学”一系列口号和原则。
❖ 杜威的主要思想与成就: ❖ A、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的发展 ❖ B、课程的实质是经验 ❖ C、创造出了新的“社会活动中心”课程模式 ❖ D、引导课程实现了从“学科”到“活动”的历史形态转
西方代表人物:
❖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
❖ 夸美纽斯: 16世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他主张“把 一切事物教给人类”,“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 德国的赫尔巴特:从心理学出发,培养兴趣,设置培养学生经验的、思 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兴趣的、多样的学科。主张设 置多方面的课程,以发展学科“多方面兴趣”。
❖ A、活动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侧重于学生 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
❖ B、实践性,以亲身实践为主要方式的体验性学 习为主。
❖ C、主体性,重视以儿童的活动来代替分科课程 的教学。
❖ D、过程性和全面性,课程的评价主要着眼点与 学习课程而非学习结果,看重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 中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
5、活动课程的优点: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序的整合起来。
4、学科课程的优点
❖ ⑴重视每门科学知识完整性、系统性、严密 性;
❖ ⑵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 教师教学。
5、学科课程的局限性:
❖ A、学科课程不重视相互联系,造成和加深了学科 的分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
❖ B、更多地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 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6、活动课程的局限性:
❖ A、过分强调儿童本位、生活中心,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播和学校在传 授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社会使命;
❖ B、过分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排斥体验不到的间接经验,导致学习上 的种种遗漏,不能保证年轻一代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 C、过分强调学生个体的兴趣和活动,以及“从做中学”的原则,导致 课程内容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甚至内在联系性;
❖ D、由于只讲课程基础,不讲课程结构,而且不作严密的规划,造成内 容上的重复和时上的浪费。只讲学习的当前效用,不谈长远需要,只 强调儿童自由发展,降低教师作用,致使学生基本训练薄弱的错误做法, 比起分科课程因分科绝对化所造成的种种后果,严重得多。
二、依据课程的横向结构特征可划分
❖ C 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二)活动课程
❖ 1、含义:“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 童中心课程”,是批判和超越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 论而建立起来的,它彻底否定各种以学科主题为中 心的传统观点,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 要等为价值取向,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来 研制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
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 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 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教学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 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它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等为基础的分 科设置的课程.
我国的代表人物:
❖ 在中国,古代的孔子讲奴隶制的文化典籍 加以整理编辑,分为“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 六科,这就是分科课程的开 始。
英国的斯宾塞:学习实用的科学知识,围绕完满生活的五个方面来组织 安排课程。从教育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观点和价值出发,为学科课程做 出新的论证。
3、学科课程特点
❖ A、分科设置,它是分门别类的组织起来的课程体 系;
❖ B、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具有严 谨的逻辑性;
❖ C 、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 ❖ D、 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以知识为基础,将学科
❖ 2、着眼点:活动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学生的兴趣 和动机,以动机为课程与教学组织的中心。因此其 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 和真切体验。
3、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 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 ❖ 他们认为“百科知识”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
给儿童的,这会破坏儿童的个性。他们主张打破学 科界限,课程内容要以活动来代替分科教学。 ❖ A、以儿童的亲身体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 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分科教学,主张以活动为中心 组织教学,从“做中学”。 ❖ B、反对把教材视为“固定的和现成的”、“儿童 经验之外的东西”,特别强调游戏、活动作业、手 工、烹调、缝纫、表演、实验等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 二、依据课程的横向结构特征可划分: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 三、根据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 程
❖ 四、根据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程度分为:必修课程 与选修课程
一、依据课程结构的根本形式分为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 (一)学科课程 ❖ 1、含义: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最古老、
型。
克伯屈的主要成就
❖ 他创立了活动课程的“设计教学法”。从而 把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发展到最为完备的水 平。活动课程的典型例子是:小孩看见火, 用手去抓(即活动),火烫痛了手缩回来(即结 果。从此,孩子就知道“光、火、烫’的关 系,认识到火是不能碰的。这一过程就是学 习,就是经验的转化与改造。
4、活动课程特点:
课程类型
学科教学﹙音乐﹚ 杨浪
课程类型的定义:
❖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 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随着课程理论 的发展,学校课程日益丰富和定型,并形成 了不同的理论。在这里仅对其中影响较大的 几种课程类型作一简要论述。
本文介绍的四种主要课程类型:
❖ 一、依据课程结构的根本形式划分为:学科课程和 活动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