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上学,家长怎么办(慧腾案例)
11岁的男孩小瑞,今年上七年级,已经两个月没上学了。
小瑞的爸爸是一位普通技术工人,小瑞上四年级的时候,夫妻离了婚。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是爸爸带他。
他的爸爸是又当爹又当妈。
小瑞爸爸觉得欠孩子母爱,对他的关爱照顾有增无减。
原来喜欢玩麻将,为了孩子,不去了。
小瑞的母亲也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很早的时候就帮儿子买好了保险,以确保孩子将来衣食无忧。
小瑞有几个小伙伴,经常和他一起玩电脑游戏。
小瑞有时也一起去网吧玩。
两个月前,小瑞生病在家,基本上就是玩电脑。
一天,爸爸气愤之极,把键盘摔了。
谁知到了第二天早晨,小瑞就是不起床。
小瑞身体养好之后,也照样不去上学了。
这让父母伤透了心。
慧腾老师案例分析:有些孩子不去上学,是因为学习受挫,成绩不好,老挨批评,于是逃到家里躲避。
小瑞似乎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学习不吃力,成绩也不错。
有些孩子不去上学,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在学校没有朋友,或者挨欺负,于是藏在家里“避难”。
小瑞看来也不属于这种情况,他人际关系不错。
那他为什么不去上学呢?从逻辑上说,应该是这样:1.他在家里比在学校舒服,所以赖在家里不去学校。
2.他赖在家里,家长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可以赖下去。
这两条缺一不可。
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在学校过得快乐舒服,他肯定积极上学。
如果有人能管住他,不任他的性,他虽然不情愿,也不得不去上学。
恐怕目前许多孩子在家里都比在学校舒服,所以他们每天还背着书包去上学,除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这主要指中学生)之外,就是因为有家长约束,有义务教育法约束,不得不去。
我们来看小瑞。
他在家好吃好喝,有人伺候,无微不至,还能玩电脑游戏。
如此神仙般的日子,当然比在学校上课受苦受累强。
而且,他妈妈还告诉他,已经给他买好了养老、大病保险,准备了一套房子,将来后顾无忧。
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奋斗呢?这位母亲的话把孩子上学的基本动力(为了将来的生存)给打消了。
当然,很多学生都不真正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要求这么小的孩子能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为了未来的好日子而牺牲眼前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将来要靠自己打天下,这就够了。
小瑞连这一点模糊想法都没有了,他是彻底地赖上家长了。
现在有依赖性的孩子也很多。
幸运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尚有一定的权威,许多事情即使孩子不明白其对未来的意义,他们也只能照家长说的去做。
不幸的是,小瑞的父亲失去了起码的权威。
他已经被孩子拿住了。
小瑞熟练地利用父亲的亲子之爱来控制和指挥父亲。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来软的,什么时候该来硬的。
他为什么不怕父亲“打折腿”、摔键盘?因为他已经摸准了父亲的脉,他很清楚,父亲发火之后,接着就是后悔和投降。
只要自己稍微等待一下,阳光总在风雨后,照样可以过上“好日子”。
当家长当到这个份上,不也太可悲了嘛!谈何家“长”?毫无领导作用了。
这夫妻二人,从家庭教育角度看,没有一个明白人。
所以孩子前途可忧。
如何帮助这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父亲呢?当务之急并不是让孩子上学,而是转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
否则孩子即使上了学,随时都可能退回来。
怎么办呢?无非是两条。
第一,不要把家庭搞得那么舒服。
第二,恢复家长权威。
这位父亲心太软了。
他老想讨好孩子,孩子就把他捏住了。
我们给这位父亲出了一些具体的计策。
如果家长能听我们的劝告(我们准备进行跟踪指导),弄得好,下学期开学孩子有可能恢复上学,并坚持下去。
如果家长意志薄弱,始终控制不了自己的溺爱,那恐怕孩子要重读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