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选修了舞蹈鉴赏,进行为期六周的舞蹈鉴赏,了解到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也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别看它只是动作的变化,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看着舞者随着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学舞蹈,但看到选择一名天资优秀的学舞者,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上身与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
所以我只有欣赏舞蹈的份了,不过欣赏舞蹈也是一门学问,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民族民族舞蹈欣赏课,我对民族民族舞蹈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
民族民族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
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舞蹈本生就是文化的载体,而民族舞蹈或者地方舞蹈更是继承了民俗文化。
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自己查阅资料,对各民族舞蹈风格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秧歌】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 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
按地区和风格不同 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
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 手持彩绸、手帕、扇子等道具而舞。
形式欢快热烈 生活气息浓烈。
有的地方将民间的高跷、旱船、花鼓等歌舞形式也统称“秧歌”。
胶州秧歌俗称“跑秧歌”,是流传在鲁南胶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歌舞。
由“跑场”和“小戏”两部分组成。
胶州秧歌是山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之一,它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地区特征。
主要提取了胶州秧歌
中小嫚和翠花的舞蹈部分,作为课堂训练内容。
经过反复提炼和加工,又吸收了最有代表性风格的丁字拧步,倒丁字拧步以及钉子三不小嫚扭的基本动律和动作,
【花鼓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及淮北地区。
男角称“鼓架子” 动作粗犷大方、幽默风趣 多筋斗技巧 女角称“兰花” 动作洒脱泼辣 俏丽多姿 欢快热烈。
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
许多已加工成为专业艺术团体保留的表演性舞蹈。
【花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流行于中国西南等地区。
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
各地跳法不一。
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 形成其特殊风格。
藏族在舞蹈律动上,膝关节的颤动和屈伸是主要的特点。
舞蹈时膝关节松弛,既柔又富有弹性。
手臂和上肢的动作是随舞步的变化和膝关节的屈伸自然形成的,上体的移动动作有整体感。
在动作特点上,表现在双脚自然外开,动力脚多系自然勾脚。
在动作组合的规律上都有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四步回转”等规律。
傣族傣族民间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傣族舞动作优美、灵活、矫健、感情含蓄。
舞姿富有雕塑式的造型美。
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躯干和手臂保持一定的弯度,形成了特有的舞姿造型,俗称“三道弯”。
舞蹈时,以双腿半蹲,上体向旁倾斜为基本姿态。
腿是半蹲状态在音乐重拍时做向下动作(身体重心下沉),做有节奏均匀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为基本的律动特点。
呼吸与动作要默契配合。
传统民间舞蹈不仅仅是停留在民间创作、民间流行、民间娱乐的层次上,一些民间舞蹈经过加工被搬上舞台,我们要大力倡导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的继承与保护,让来源于民众民俗活动的民间舞蹈回到民俗之中,让它焕发出再生的光彩。
朝鲜舞的风格形成是与这一民族的审美特点相一致的。
朝鲜族人民十分喜爱白鹤,喜爱它洁白的颜色和轻盈静美的姿态,把白鹤看成是吉祥纯洁的象征,以素白为民族服装的主色调,同样这种审美观也反映在歌舞艺术中,讲究“鹤步柳手” 。
即模仿鹤的步态起舞,并在“鹤步柳手”的步态中,又以动静结合为特点的即以内在之动,带动外在之动,动中有线,而静时线未断,动起来松弛自如,潇洒流畅,静下来婀娜多
姿,仪态万方,有如花朵含苞待放,这就是朝鲜舞的魅力所在。
朝鲜民族舞蹈中主要择取了“古格里”、“扎金古格里”、“安旦”、“他令”和“挥莫里”等几种节奏的基础步法和华彩步法,如:扛、弹、拍、抽等手的动作以及蹲、跳、转等技巧动作,这些内容的摘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组合,一环接一环的构成了具有内在联系,较科学系统的一条规律线。
3 彝族舞蹈的风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
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
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
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
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
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杨丽萍的《孔雀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孔雀舞”这支舞蹈使人观看了之后,心情非常得好,杨丽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白里透出了许许多多的颜色,杨丽萍的动作优美,骨骼十分柔软,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使观众赞不绝口。
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的颤动,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
孔雀舞还十分讲究手的动作,以手形象征孔雀头颈,变化多姿,生动传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孔雀舞》中杨丽萍优美的姿态,非常唯美的将孔雀的美丽展现在观众眼前,纤细的双臂在空中微微扭动,婉转可爱,似乎真的有一只孔雀在自己面前跳舞,宛如自己已融入了大自然,自己亦贪婪地享受着这一美丽画境,如诗如画。
杨丽萍以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美丽的羽衣,将孔雀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这支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
此外,我想对舞蹈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从小喜欢舞蹈是事实,然随着年龄的渐长、阅历的渐增,发觉有时候自己用一种近乎仰视的眼光看待舞台上的舞者,也不十分清楚对他们抱有何种感情,崇拜?敬仰?欣赏?还是其他?
现在我明白,我不是羡慕镁光灯打在他们身上的光环,不是渴望像他们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更不是期待鲜花掌声,而是欣赏舞者本身。
对于舞者而言,舞台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接近他们梦想的泊船。
在舞台之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懂得自己生的意义,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曾经,那么多人将人生比作舞台,可是,又有多少人精心演绎自己的舞蹈?你是否已经明确你要演的剧作?你可曾为你的剧作找来背景、灯光、音乐、道具?为了人生的舞蹈剧,你又倾心付出过什么?
也许,有人至今还徘徊在迷茫的边缘,不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可是朋友,我们应该明白,正如任何剧作需要的大多是青年演员一样,我们未来的路还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做出规划吧!时不我待,明确自己的选择,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卓越的舞蹈。
舞蹈可以愉悦我们的视听,明心志、悟哲理,我们不能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只有加深自己的文艺素养,才能使我们成为狂沙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