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偏方调治小儿消化不良
偏方一、陈皮粥
配方:粳米50克,陈皮末10克。
制法:粳米粥将熟时放入陈皮慢火熬制。
功效:健脾理气消食,用于饮食不化,食后腹胀等。
用法:可常食
偏方二、砂仁鲫鱼汤
配方:鲫鱼1条,砂仁适量,葱、姜、盐各适量。
制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及鳞,将砂仁放入鱼腹中。
将鲫鱼放入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加入葱、姜、盐。
功效:醒脾燥湿,调节脾胃虚寒。
用法:可常食。
偏方三、奶酪香肠焗薯茸
配方:土豆1个,香肠若干,奶酪10克,黄油8克,盐适量,黑胡椒粉少许。
制法:土豆切片,盖上保鲜膜放入微波炉高火微波5~6分钟取出,碾成泥。
黄油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融化,拌入土豆泥中,入黑胡椒粉及盐,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到披萨盘中抹平。
香肠切成小丁铺在土豆泥上,奶酪切丝铺在香肠上。
烤箱预热200度,中层上下火烤1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适量食用。
偏方四、山楂莲子粥
配方:山药、山楂、莲子适量。
制法:煲汤
功效:温胃健脾,助消化。
用法:可常食。
偏方五、山楂鸡内金
配方:鸡内金3克,山楂、麦芽、神曲、甘草各3克。
制法:烘焙干,研末,水煎服。
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温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服3克。
偏方六、白术焦山楂
配方:白术60克,鸡内金30克、焦山楂30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功效:开胃助消化。
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温水送下。
偏方七、山楂粳米粥
配方:山楂2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
制法:先将山楂入砂锅煎煮,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白糖、水适量煮粥。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
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用法:可做点心食用。
偏方八、白糖栗子膏
配方:栗子10颗,白糖25克。
制法:栗子去皮,加水适量煮成糊膏状,加入白糖拌匀。
功效:养胃健脾。
用治小儿消化不良、脾虚腹泻。
用法:每日2次。
偏方九、牛肚大米粥
配方:牛肚适量,大米适量。
盐少许,调料适量。
制法:用盐将牛肚搓洗净,切成小丁,与大米煮至烂粥,加葱姜等调料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
用于小儿病后虚弱、食欲缺乏。
用法:可做病后滋补。
偏方十、山楂山药饼
配方:山楂、山药、白糖各适量。
自发:山楂洗净去核与山药蒸熟,冷后加白糖,压成饼。
功效: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时候腹胀、消化不良。
偏方十一、大枣白术饼
配方:白术30克,干姜10克,大枣250克,鸡内金30克。
制法:大枣去核,鸡内金和白术焙干熟研末,干姜研成末与枣捣成泥,和匀后作小饼烘干。
功效:治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1次。
偏方十二、山药糕
配方:山药500克,豆馅150克,金糕150克,面粉60克,白糖150克,香精、青丝、红丝各少许。
制法:山药去皮、洗净蒸烂,晾凉捣成泥,加入面粉搓成面团。
面团擀开铺平抹匀豆馅,再摆匀金糕,撒上白糖和青丝、红丝,切成条放入笼中蒸熟。
功效:补脾胃,助消化。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三、苹果泥
配方:苹果2个、盐、糖少许。
制法:将煮熟的苹果去皮去核,捣成泥,加入适量盐。
糖。
功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可做饭后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