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蒹葭赏析题有答案

蒹葭赏析题有答案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诗歌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凄恻心情。

《诗经·秦风》爱情蒹葭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美好理想)的男子形象或者为自己心爱的人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男子的形象。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何作用?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既点明了地点和时节,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托物起兴,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烘托了诗人追求“伊人”而不得的迷茫失落的惆怅之情。

4.结合诗句分析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写出了时间的推移,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它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还起到了一唱三叹,旋律优美,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5、从表达方式上看,《关雎》更侧重于,而《蒹葭》意味更浓。

叙事抒情
6、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7、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凄恻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我们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