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山塘整治工程实施方案(规划序号907)**设计公司二O一五年五月目录1. 山塘基本情况 (5)2. 山塘运行与管理 (7)3. 山塘安全评价及整治的必要性 (7)3.1 山塘现场访谈 (7)3.2 山塘安全评价 (7)3.3 存在的问题 (9)3.4 山塘整治的必要性 (9)4.山塘整治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9)4.1 山塘整治目标 (9)4.2 山塘整治主要建设内容 (9)4.3 塘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的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9)4.4 坝体整治 (10)4.5 溢洪道整治 (12)4.6 涵管整治 (12)4.7 工程环境整治 (14)4.8 工程管护设施 (14)4.9 主要工程量 (14)5. 施工组织设计 (15)5.1 施工条件 (15)5.2 工程施工总体布置 (16)5.3 施工度汛 (17)5.4 施工方法 (17)6. 工程管理 (18)6.1 组织机构设置 (18)6.2 工程运行管理 (18)7. 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18)7.1 投资预算编制说明 (18)7.2 投资预算 (19)8. 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评价 (48)9. 效益分析 (49)10.山塘整治内容汇总表 (49)**乡**村**山塘整治工程实施方案1. 山塘基本情况**山塘位于**乡**村。
工程兴建于1964年,集雨面积0.15km2,总容积6.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及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山塘,山塘枢纽由大坝、坝下涵管、组成。
现状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86.50-287.30m(本次测量为黄海高程,下同),最大坝高8.5m,坝顶长度46.1m,坝顶宽度16.8-17.5m,上游坝坡坡比1:2.11,下游坝坡坡比1:3。
**山塘现状无溢洪道。
坝下涵管为直径30cm砼园涵,管长44.4米,进水口底高程281.77米。
**山塘灌溉面积350亩,受益人口200人。
**山塘现状特性表,见山塘表1-1。
表1-1 大坝工程特性表2. 山塘运行与管理**山塘于1964年08月建成,是**村农业生产的主要灌溉水源。
但由于投入不足,工程年久失修,致该山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险,主要表现在坝面无护坡,涵管老化,无溢洪道。
1998年由于大坝水位过高,现场采取了挖坝降水的抢险方案,大坝坝顶高程降低了近2米,近些年来一直未对山塘进行恢复,工程效率日趋萎缩。
3. 山塘安全评价及整治的必要性3.1 山塘现场访谈2014年12月15日,通过对山塘现场进行察勘的情况,走访了当地曾经参加过山塘建设和管理的人员并进行座谈。
真实地反映了山塘建设、管理以及运行期间情况。
3.2 山塘安全评价**县水利电力局针对山塘现场察勘和访谈情况,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山塘安全作出综合评价报告,具体内容详见表3-1。
表3-1 山塘安全综合评价报告3.3 存在的问题塘坝顶坡面不平、无护坡,下游坝坡杂草皮丛生,不利于大坝观测,坝脚无反滤排水设施;坝下涵管为砼园涵,管身砼老化,进口斜卧管砼老化破损,存在渗漏,出口无消能设施;无溢洪道;山塘无专职管理人员、上坝道路。
鉴于该工程存在上述质量和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山塘塘坝正常运行,该山塘为病险山塘。
3.4 山塘整治的必要性由于**山塘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工程效益无法正常发挥,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工程存在较多隐患,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不断推进,群众对塘坝工程整治的愿望也非常迫切,因此,开展塘坝整治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4.山塘整治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4.1 山塘整治目标通过对**山塘进行整治,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确保塘坝安全运行,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 山塘整治主要建设内容山塘整治包括坝体整治、溢洪道新建、涵管整治等。
坝体:对坝顶高程,按设计坡比对大坝进行整治。
上游坝坡设砼预制块护坡,下游坝坡设草皮护坡,坝脚设贴坡排水。
溢洪道:新建溢洪道,完善消力池。
涵管:坝下涵管拆除重建,新建放水设施。
4.3 塘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的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山塘的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及建筑物级别按表4-1进行划分。
表4-1 山塘工程等级划分标准表4-2 山塘建筑物的洪水标准B.1进行预算。
大坝现状库容计算如下:V=θ·B·H·LV—塘坝容积,m3;H—满库时坝前最大蓄水深度10.5m;B—满库时坝前水面宽度46.1m;L—满库时水面长度310m;θ—系数,河谷形状为峡谷形,河流纵坡比较平顺,取0.4(见表B.1)。
经计算该塘坝的总容积V总=6.0×104m3山塘最大坝高10.5m,总库容6万方,挡水高度≤15m,上下游水头差≤10m,其防洪标准可按平原区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山塘工程等别为塘(1)型,工程等别为Ⅵ,建筑物级别为6级,设计洪水标准取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年一遇。
4.4 坝体整治⑴坝顶高程与水位的确定根据本次拟定的坝顶设计设计高程,并参照《江西省塘坝除险整治指南》复核,**山塘坝顶高程288.5m,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故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也可按下列公式进行反算:塘坝的设计洪水位=塘坝的坝顶高程-0.5- R5%塘坝的校核洪水位=塘坝的坝顶高程-0.3- R5%。
本工程库区风区吹程200m,设计风速20m/m2,除险整治设计拟定内坝坡1:2.25,查《江西省塘坝除险整治技术指南》附表D-1得R0.5%为0.51,考虑砼护坡系数1.125,修正后R0.5%为0.57。
确定**山塘设计坝顶高程288.5m,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校核洪水位为287.63m,设计洪水位为287.43m,山塘现状无溢洪道,本次设计计划在山塘左侧山体新开挖溢洪道,正常蓄水位定为286.6m(见章节4.5)。
⑵坝顶宽度与结构山塘坝顶宽度参照《江西省塘坝除险整治指南》,要求高风险山山塘顶宽度不小于5.0m,其余山山塘顶宽度不小于3.0m。
**山塘现有坝顶宽度为16.8m,设计坝顶宽度为3m。
⑶上、下游坝坡可参考表4-2,确定上、下游坝坡。
表4-2 山塘坝坡要求25。
⑷坝面设计因本山塘最大坝高10.5米,坝坡均不设马道,上游坡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8cm厚C15砼预制块护坡,下设砂卵石垫层,下游坡采用草皮护坡,下设贴坡排水。
⑸排水下游坡两侧及坝脚设排水沟。
排水沟采用C15砼结构,断面宽高分别为30cm。
⑹防渗设计大坝坝体无渗漏点,本次设计仅对大坝进行培厚,不进行防渗处理。
⑺山塘清淤本山塘管理条件差,建坝时间长,库内淤泥已影响坝下涵管正常放水,对近坝淤泥进行清理。
⑻白蚁防治无。
4.5 溢洪道整治经查《江西省塘坝除险整治指南》中**山塘所在分区为Ⅷ区,集雨面积为0.15km2,洪水频率2.0%,查表C.1.2并根据内插法求得洪峰流量Q m=3.71m3/s,洪水总总W i=1.35×104m3。
V滞=θ·B·H滞·L=0.5×46×1.03×310=5866.46m3q m=Q m(1- V滞/ W i)=3.71×(1-5866.46/13500)=2.09m3/sm=0.32,H0=1.03m则溢洪道所需过流宽度为:b= =1.43m**山塘现状无溢洪道,根据计算所需过流宽度为1.43m,本次设计根据现场条件,设计过流宽度定为1.5m,控制段长4米,净宽1.5m,边墙高1.3m,边墙及底板均采用20cm厚C20砼。
陡槽段长33.7m。
4.6 涵管整治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坝下输水涵管位于塘坝左端,主要用于灌溉,进口底板高程281.70m,出口底板高程281.00m。
涵管为砼园涵,断面尺寸φ0.30m,管长45m。
涵管自从兴建已来至今未改造,管身老化破损,存在裂缝漏水,进口斜卧管砼老化破损,出口无消能设施。
⑵加固设计方案从输水建筑物现状情况来看,涵管和斜卧管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坝体安全。
本次设计采用原址开挖重建坝下涵管,进口放水采用新建斜卧管控制。
⑶涵管加固结构布置设计新建涵管为C20现浇钢筋混凝土圆管结构,设计管内以无压流控制,在无压运行时,主要通过斜管取水孔控制圆管过水深度,根据规范要求,圆管管身尺寸为φ0.30m,采用φ300mmPVC管作内模,现浇砼管壁厚15cm,全长45m,进口底高程281.70m,出口底高程281.00m;沿线设置1处截水环,截水环为C20现浇混凝土结构。
进口采用斜卧管控制;涵管进口段设置消力箱,边墙、底板为C20现浇钢筋混凝土(具体细部尺寸见设计图纸)。
重建涵管上部填筑土料为粘性土,压实度不小于96%,渗透系数小于1.0×10-5cm/s。
1)分级卧管式进水口设计斜卧管布置于右坝肩岸坡上,斜卧管基础为基岩风化层,底部设10cm厚C10砼垫层。
斜卧管与平管接触间设分缝,缝内设橡胶止水,斜卧管采用C20现浇砼,内径30cm,采用PVC管做内部模板,放水孔口采用砼塞控制。
2)涵管布置在老涵管部位全线开挖,边坡一般取1:1.5,将原涵管拆除,并将拆除部位的管基开挖到基岩上,地基超挖部分采用C10混凝土回填至基底标高,在此基础上重浇涵管。
在粘土斜墙底部中间设涵管截水环一道。
涵管回填土采用粘性土,粘粒含量30%左右,必要时可掺入5%~15%的水泥,回填土料压实度按不小于95%控制,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
3)涵管管身结构设计重建涵管管身断面型式:内径30cm、外型为矩形(高、宽均70cm),为钢筋砼结构,靠粘土斜墙底部中间设截水环,截水环为C20现浇混凝土,用以防止管身外围产生集中渗流。
砼结构分缝宽10mm ,缝内设橡胶止水,沥青杉板填缝。
4)出口段出口段距坝脚较近,但出口水流的流速较小,且出口段为坚硬岩基,不需设罝消力池。
5) 涵管设计计算 1、涵管过流能力计算涵管为圆型结构,其过流能力按无压明流公式计算如下:Ri AC Q = 式中:Q ——过流能力,m 3/s ; A ——过流断面面积,m 2; C ——谢才系数,n R C /61=; R ——过流断面水力半径,m ; i ——涵管底坡降;n ——过流断面糙率,0.017。
涵管为无压运行,主要通过斜管取水孔控制过水深度,本次设计采用φ300mm 的钢筋砼圆涵管,经复核,计算结果表明,涵管无压运行时过流能力较大,其最大过流能力为最大过水深度对应的流量,满足灌溉输水功能。
4.7 工程环境整治位于村庄附近的山塘,应结合整治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工程设施完整坚固,外形美观,环境整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8 工程管护设施划定工程保护范围。
4.9 主要工程量5.1 施工条件5.1.1工程概况**山塘位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