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我不能失信》教案

8、《我不能失信》教案

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情感态度
1、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受到诚信教育。

2.、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教学重点
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和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生轻声自读课文,借助括号里的注音拼读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深入探究
1、小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出结论的?(把握关键字词句)
2、她那么想去,出门时为什么停住了脚步?
3、爸爸妈妈是怎样劝说她的?她的态度怎样?(把握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4、文中最后写道妈妈和庆龄都笑了,他们笑的是什么呢?(妈妈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懂事守信的孩子高兴,
庆龄为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而笑)同学们觉得这样的庆龄懂事吗?
(生答)看来大家都肯定小庆龄诚实守信的行为,
5、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生自由回答)很好,那其他同学呢?
大家畅所欲言,不仅仅只是对庆龄,你也可以和小珍说话,和庆龄的爸爸妈妈交流说说你想对他们说的话。

那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像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能)这声音不够坚定啊,再来一遍(能)很好,老师也相信6、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大家都有所启发?
*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做人做事都应该说到做到,说话算话;
*诚实守信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五、交流讨论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新的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我们以后也能像宋庆龄奶奶一样,做一个重诺言,守信用的人。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资料链接
有关“诚信”的格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夏(春秋)
2、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春秋)
3、一言为重百金轻。

——王安石(宋代)
4、欲信人,必先有信。

——吕不韦(秦朝)
5、固定于民,民定于信。

——司马光(北宋)
小结:一个人也只有诚实守信才会取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和信任,有了诚实守信才可以拥有长久真诚的友谊。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题目,我不能失信)很好,那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今天上课前,同学们和老师说好的以后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这个约定?(记得)你们是不是不能失信于老师啊?(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不能失信”)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不会失信于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