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表格》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表格》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表格》说课稿
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信息技术《美化表格》说课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帮助。

赶紧一起看看吧。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美化表格》,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教材分析】
《美化表格》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八课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制作一
个完整的Excel表格之后,学习如何合并、居中单元格,修饰文字,设置边框。

这节课为
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
和颜色的设置。

本课内容制作艺术字,从表面上看是针对文字的处理,其实质是在Word中编辑图片。

艺术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既有图片特征,又有文字特征。

如:通过控制点调整大小、
移动位置、调整形状等均为图片操作技法,而插入艺术字过程中编辑文字这一项,又跟上
一单元所学文字的修饰完全相同。

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隐隐约约感觉到艺术字类似图片(因
为金山画王中的《用卡通拼图》一课中有过类似操作),但这方面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没
必要跟学生作细致介绍。

因此,教学中把大小的调整、位置的移动作为新知识让学生探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我为
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对比式导入,以两张六年级的课程表为事件导入新课,
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

并且
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
基础。

2、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

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
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教材处理】根据教材重难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下简单的介绍。

本课分为6个环节,1、复习提问,2、导入新课,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4、展示学习成果 5、巩固练习 6、总结本课。

(1) 复习提问(2分钟)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行宽和列高的设置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2) 导入新课(2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课程
表作为贯穿全节课的操作对象。

首先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六年级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
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
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表格。

(课题板书:美化表格)接着,我会把今天要
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板书出来板书:①合并、居中单元格②修饰文字③设置边框★ 板书
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

作为本节课的
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

(3) 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
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引言“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小博士,它能带领同学们一起
去学习今天的知识”。

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板书:第1组第2组第3组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的能力。

(4) 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
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例:要留给学生
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
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
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小组一——合并、居中单元格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
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① 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
及时解决。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
是自由的。

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

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
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② 学生操作。

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己风
格的东西。

③ 小结本节内容。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

④ 展示优秀作品。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
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修饰文字
① 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
及时解决。

② 学生操作。

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
常识。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
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

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
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③ 小结本节内容。

④ 展示优秀作品。

背景的设置和文字的修饰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背景的颜色
和文字的颜色搭配不好,背景的颜色太深,太艳,文字的颜色相比不突出。

此时可对两个
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注重颜色的搭配,突出文字,培养学生的美感。

小组三——边框的设置边框的设置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任务三的这个环节上,我仍然会由第
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

此时,我准备了两套方案,1是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二是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

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会引出一个“小迷糊”的卡通人物,把“小迷糊”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反问“为什么‘小
迷糊’没有设置成功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

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
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让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的问题。

然后,由老师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
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
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后,由“小博士”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⑤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⑤ 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

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

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环节,可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

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6)、巩固练习。

(10分钟)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六年级体检表)进行联系,(教师可在一旁指导)。

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

(7)、总结。

(1分钟)
(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

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