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药理学平时练习三1. 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感染,必须加用A. 中枢兴奋药B. 足量有效抗菌药C. 升血压药D. 强心药E. 盐平衡药2. 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A. 用于严重感染B. 用于过敏性疾病C. 抗休克D. 治疗血液病E.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3. 糖皮质激素主要不良反应,应除外A. 类皮质功能亢进症B. 皮质功能减退症C. 诱发和加重贫血D. 诱发和加重溃疡E. 诱发和加重感染4.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饮食应采用A. 低盐,低糖,低蛋白B. 低盐,低糖,高蛋白C. 低盐,高糖,低蛋白D. 高盐,低糖,低蛋白E. 高盐,高糖,低蛋白5. 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感染和休克采用哪种给药法A. 小剂量替代疗法B. 大剂量突击疗法C. 中剂量长疗程法D. 清晨一次给药法E. 隔日疗法6.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反馈抑制脑垂体释放A. ACTHB. TSHC. FSHD. LHE. GH7. 水钠潴留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 氢化可的松B. 泼尼松C. 地塞米松D. 倍他米松E. 氟氢可的松8. 需在肝内转化后才具有活性的药是A. 地塞米松B. 可的松C. 氢化泼尼松D. 倍他米松E. 以上均不是9. 糖皮质激素抗休克机理应除外A. 抗炎B. 抗免疫C. 抗毒D. 抑制MDFE. 保钠排钾10. 糖皮质激素降低机体防御机能是因为A. 抗炎抗免疫B. 抗休克C. 抗毒D. 影响血液系统E. 以上均不是1-5BECBB6-10AEBEA11. 糖皮质激素用于哪项治疗是防止粘连与疤痕形成A. 用于严重感染B. 防治某些重要器官的炎症后遗症C. 用于抗休克D. 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E. 治疗血液病12. 糖皮质激素清晨一次给药可减轻A. 反跳现象B.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C. 诱发感染的机会D. 反馈性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E. 对胃酸.胃蛋白酶的刺激作用13.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大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A. 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B. 骨质疏松C. 低血压D. 消化性溃疡E. 抑制ACTH的分泌14. 某少年15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宜用A. 糖皮质激素B. 对乙酰氨基酚C. 阿托品D. 哌替啶E. 雄激素15. 患者44岁,患结核性脑膜炎,伴有高烧不退,呕吐,意识模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下哪一项不是其目的A. 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B. 减轻炎症渗出C. 退烧D. 防止脑膜粘连和疤痕形成E. 减轻中毒症状16. 某女士,因过敏性休克,经注射肾上腺素后病情仍严重,拟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宜采用A. 小剂量替代疗法B. 大剂量突击疗法C. 隔日疗法D. 一般剂量长程疗法E. 超大剂量冲击疗法17. 某先生,52岁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宜选用A. 雄激素B. 雌激素C. 孕激素D. 糖皮质激素E. 甲状腺激素18. 泼尼松与泼尼松龙体内过程的区别在于A. 消化道吸收程度不同B. 组织分布不同C. 肝内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不同D. 消除半衰期长短不同E. 排泄途径不同19. 糖皮质激素最常用于哪一种休克A. 过敏性休克B. 心源性休克C. 神经性休克D. 感染性休克E. 低血容量性休克20. 氢化可的松的临床应用不包括A. 严重高血压B.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C. 感染性休克D. 自身免疫性疾病E. 接触性皮炎11-15BDCAA16-20BDCDA21. 主要合成和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部位是A. 垂体前叶B. 下丘脑C. 束状带D. 球状带E. 网状带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A. 高血钙B. 低血钾C. 高血钾D. 低血压E. 低血糖23. 心血管手术抗凝一般选用A. 肝素B. 尿激酶C. 华法林D. 枸橼酸钠E. 双香豆素24. 香豆素类的抗凝机制是A. 抑制血小板聚集B. 激活纤溶酶C. 抑制已形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作用D. 加速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凝血因子ⅡaE. 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谷氨酸残基的羧化25. 香豆素类过量引起的出血可用A. 鱼精蛋白B. 维生素KC. 链激酶D. 叶酸E. 维生素B1226. 防治静脉血栓的口服抗凝血药是A. 尿激酶B. 链激酶C. 低分子量肝素D. 华法林E. 肝素27. 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宜选用A. 维生素KB. 鱼精蛋白C. 氨甲苯酸D. 叶酸E. 垂体后叶素28. 维生素K对以下哪种情况所引起的出血无效A. 梗阻性黄疸B. 新生儿出血C. 肝素过量D. 香豆素类过量E. 久用广谱抗生素29. 下列哪个药物不能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A. 肝素B. 华法林C. Vit KD. 香豆素E. 链激酶30. 下列哪项不是服用铁剂时的注意事项A. 宜同服维生素CB. 禁与稀盐酸同服C. 宜饭后服D. 禁与四环素同服E. 禁用茶水服21-25CEAEB26-30DCCCB31. 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因素是A. 内因子缺乏B. 铁离子C. 叶酸D. 四环素E. 浓茶32. 甲氨蝶呤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选用A. 硫酸亚铁B. 叶酸C. 红细胞生成素D. 甲酰四氢叶酸钙E. 维生素K33. 恶性贫血的神经症状必须用A. 叶酸B. 硫酸亚铁C. 维生素B12D. 红细胞生成素E. 甲酰四氢叶酸钙34. 关于华法林,正确的是A. 体内产生抗凝血作用B. 与甲硝唑合用可增强其作用C. 引起的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D. 口服吸收完全E. 以上均对35.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 抑制凝血因子的生成B.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C. 去除因子ⅣD. 抑制纤维蛋白的合成E. 络合血浆钙离子36. 对华法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使凝血因子停留在无活性的前体阶段B. 口服吸收不完全C. 抑制已形成的凝血因子D. 起效迅速强大E.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37. 女,新生儿,生后有明显出血倾向,见脐残端出血及黑便,诊断为新生儿出血,宜选用A. 氨甲苯酸B. 氨甲环酸C. 维生素KD. 华法林E. 链激酶38. 治疗肺手术后出血宜选用A. 垂体后叶素B. 维生素KC. 氨甲苯酸D. 维生素B4E. 叶酸39. 某老年患者,3年前诊断患有脑血栓,一直在家服药,近期突感不适,原病情加重进院,住院一天,突然出现休克,昏迷,疑为DIC早期,此时可用何药治疗A. 肝素B. 右旋糖酐C. 阿斯匹林D. 凝血酶E. 维生素K40. 使用铁剂时护士应告诉病人服药的时间是A. 睡前服B. 饭后服C. 清晨空腹服D. 两餐之间E. 饭前服31-35ADCEE36-40ACCAB41. 因影响铁剂吸收必须向病人说明不应与硫酸亚铁同服的是A. 稀盐酸B. 维生素CC. 浓茶D. 维生素B2E. 醋酸42. 使用铁剂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可有恶心呕吐反应B. 引起便秘C. 排黑或褐绿色便D. 消化性溃疡禁用E. 禁忌吃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43. 使用铁剂时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A. 指导病人正确服药B. 给病人制定饮食生活计划C. 告诉病人要坚持治疗一个月D. 指导病人学习从食物中获取铁剂和叶酸E. 指导病人了解抗贫血药的特点及服用方法44. 为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的最好时间是A. 与咖啡同服,进食前服用B. 与维生素C同服,两餐间服用C. 与蛋类同服,进食后服用D. 与牛乳同服,进食后服用E. 与钙片同服,进食前服用45. 关于口服铁剂的护理,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A. 宜饭后或餐中服用B. 避免与牛奶、茶同服C. 口服液体铁剂时须用吸管D. 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E. 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可停止服用铁剂46.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者,血红细胞恢复正常后继续服药多久储存铁恢复正常A. 半个月以上B. 1个月以上C. 2个月以上D. 2~3个月E. 1年以上47. 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中不妥的是A. 铁剂易引起恶心呕吐,故应饭后服用B. 服铁剂同时服用维生素CC. 服铁剂期间大便呈黑色常为消化道出血的表现D. 服液体铁剂时要用吸管E. 服铁剂的同时忌饮浓茶48. 护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最重要的措施是A. 保护性隔离B. 监测生长发育C. 防治感染D.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E. 加强智能训练49. 可以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是A. 维生素K3B. 水合氯醛C. 异丙嗪D. 氯霉素E. 吗啡50. 氨甲苯酸的作用原理是A. 促进凝血因子活化,使纤维蛋白生成增多B. 促进凝血因子生成C. 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并促进其聚集D. 对抗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E. 收缩血管41-45CECBE46-50DCDAD51. 化疗指数指的是A. ED95/LD5B. LD95/ED5C. LD50/ED50D. LD50=ED50E. ED5=LD9552. 下列关于化疗指数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LD50/ED50B. 化疗指数有临床参考价值C. 可评价化疗药物的安全性D. 化疗指数越大毒性越大E. 化疗指数越大毒性越小53. 抗菌谱是A. 药物的治疗指数B. 药物的抗菌范围C. 药物的抗菌能力D. 抗菌药的治疗效果E. 抗菌药的适应证54. 抗菌活性是指A.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B.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C.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种类D.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所需的浓度E. 抗菌药对宿主的毒性55.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抗菌谱越宽的药物越好B. 抗菌药和抗生素是同一概念C. 化疗指数越大,毒性越大D. 抗生素包括抗菌药E.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56. 当细菌与药物作用一段时间后,药物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效应,此成为A. 后遗效应B. 继发效应C. 特异质反应D. 抗菌后效应E. 变态反应57.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A.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B.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C. 阻碍细菌DNA复制D.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E. 抑制四氢叶酸合成58. 通过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磺胺类B. 青霉素类C. 喹诺酮类D. 多粘菌素类E. 万古霉素类59.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磺胺类B. 青霉素类C. 喹诺酮类D. 多粘菌素类E. 氨基糖苷类60.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磺胺类B. 青霉素类C. 喹诺酮类D. 多粘菌素类E. 氨基糖苷类51-55CDBBE56-60DCDBE61. 通过影响细菌叶酸代谢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磺胺类B. 青霉素类C. 喹诺酮类D. 多粘菌素类E. 氨基糖苷类62. 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合成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磺胺类B. 青霉素类C. 喹诺酮类D. 多粘菌素类E. 氨基糖苷类63. 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无关的是A. 产生灭活酶B. 受体数上调C. 改变靶部位D. 改变自身代谢途径E. 改变通透性64.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 细菌产生了水解酶B. 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C. 细菌产生了钝化酶D. 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E. 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DA)65. 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 细菌产生了水解酶B. 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C. 细菌产生了钝化酶D. 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E. 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DA)66. 静止期杀菌药是A. 头孢菌素类B. 四环素类C. 大环内酯类D. 磺胺类E. 氨基苷类67. 繁殖期杀菌药是A. 氨基苷类B. 多黏菌素BC. 四环素类D. 青霉素类E. 氯霉素类68. 以下不属于抑菌药的是A. 四环素B. 红霉素C. 头孢菌素D. 磺胺类药E. 林可霉素69. 速效抑菌药是A. 青霉素类B. 四环素类C. 氨基苷类D. 多黏菌素类E. 磺胺类70. 速效抑菌药与慢效抑菌药合用的效果是A. 无关B. 相加C. 相减D. 增强E. 拮抗61-65ACBCE66-70EDCBB71. 可获协同作用的组合是A. 青霉素+庆大霉素B. 青霉素+四环素C. 青霉素+氯霉素D. 青霉素+红霉素E. 青霉素+罗红霉素7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点是A. 细菌外膜B. 细胞质C. 黏肽层D. 粘液质E. PBPs73. 青霉素在体内主要分布于A. 细胞内液B. 细胞外液C. 血浆D. 脑脊液E. 房水74. 青霉素类共同的特点是A. 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B. 耐β-内酰胺酶C. 耐酸口服有效D. 抗菌谱广E. 相互有交叉过敏反应,可致过敏休克75.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的首选药是A. 链霉素B. 青霉素C. 氯霉素D. 四环素E. 红霉素76. 对于白喉与破伤风病人的正确选药是A. 青霉素G+链霉素B. 氨苄西林+相应抗毒素C. 青霉素G+相应抗毒素D. 单用青霉素GE. 克拉维酸+相应抗毒素77.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 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C. 抑制菌体核酸的合成D. 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 抑制菌体叶酸的合成78. 与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A. 对G+细菌的抗菌作用强B. 对G-杆菌作用强C. 对β-内酰胺酶稳定D. 对耐药进葡菌有效E.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79. 对头孢菌素的错误描述为A. 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B. 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C. 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D. 第三代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均比第一、第二代强E. 第一、第二代药物对肾均有毒性80.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体内分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B. 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C. 对G-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D.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E. 基本无肾毒性71-75 AEBEB76-80 CABDC81. 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A. 链霉素B. 麦迪霉素C. 克林霉素D. 万古霉素E. 氯霉素82.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抗菌谱窄,但比青霉素略广B. 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C. 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D.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E. 可用作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替代药83. 林可霉素主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敏感菌引起的骨髓炎B. 痢疾C. 伤寒D. 钩端螺旋体病E. 结核病84. 万古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属于快速杀菌剂B. 与其他抗生素间无交叉耐药性C. 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D. 可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E. 可引起伪膜性肠炎8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B.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C. 阻碍细菌DNA复制D.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E. 抑制四氢叶酸合成86. 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用哪种药物治疗A. 钙剂B. 去甲肾上腺素C. 肾上腺素D. 西地兰E. 呼吸兴奋剂87. 下列哪种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有效A. 四环素B. 庆大霉素C. 红霉素D. 羧苄西林E. 链霉素88. 关于庆大霉素的叙述哪项错误的A. 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合用可以混合静滴B. 对绿脓杆菌有效C. 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萄有效D. 对前庭神经功能损害较链霉素轻E. 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89. 下列哪种药物与庆大霉素联用于绿脓杆菌感染可以提高疗效A. 红霉素B. 羧苄西林C. 卡那霉素D. 氯霉素E. 四环素90. 对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应首选下列哪种给药方案A. 青霉素+链霉素B. 链霉素+四环素C. 链霉素+异烟肼D. 青霉素+四环素E. 庆大霉素+链霉素81-85BEAED86-90AEABA91. 长期应用氯霉素可引起哪种不良反应A.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B. 过敏性休克C. 低血钾D. 神经肌肉阻断E. 耳聋92. 四环素长期应用可以引起下列哪项不良反应A. 过敏性休克B. 抑制骨髓造血机能C. 二重感染D. 耳毒性E. 阻断神经肌肉作用93. 磺胺类药不良反应不包括A.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B. 过敏反应C. 神经系统反应D. 肾损害E. 低血钾94. 磺胺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 胆汁B. 乳汁C. 唾液D. 肾脏E. 肠道95. 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是A. 多西环素B. 庆大霉素C. 甲氧苄啶D. 异烟肼E. 氧氟沙星96. 可用于治疗沙眼的药物是A. 磺胺嘧啶银B. 磺胺米隆C. 磺胺醋酰D. 磺胺多辛E. 甲氧苄啶97. 应用磺胺药常同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A. 增加磺胺药及乙酰化物的溶解度,减少结晶尿形成B. 减少磺胺药过敏反应发生C. 减少磺胺药对骨髓抑制D. 减少磺胺药引起胃肠道反应E. 提高磺胺药抗菌作用98. 磺胺药与TMP合用的目的是A. 提高抗菌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B. 增加磺胺药在尿中浓度C. 减少结晶尿形成D. 增加磺胺药血中浓度E. 减少过敏反应发生99. 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是A.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 抑制DNA回旋酶D. 抑制细胞壁合成E. 抑制蛋白质合成100. 磺胺类的作用机制是A.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 抑制DNA回旋酶D. 抑制细胞壁合成E. 抑制蛋白质合成91-95ACEDE96-100CAABA101. 不属于喹诺酮类药物的是A. 氟哌酸B. 环丙沙星C. 水杨酸D. 克林沙星E. 加替沙星102. 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物的是A. 氧氟沙星B. 依诺沙星C. 环丙沙星D. 诺氟沙星E. 洛美沙星103.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不包括A. 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B. 支原体和衣原体C. 伤寒杆菌和流感杆菌D. 结核杆菌和厌氧菌E. 立克次体和螺旋体104. 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A. 老年人B. 婴幼儿C. 溃疡病患者D. 妇女E. 肝病患者105. 可替代氯霉素用于治疗伤寒的药物是A. 四环素B. 氨基糖苷类C. 青霉素D. 氟喹诺酮类E. 大环内酯类106. 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呈天然抗菌活性,但属例外的是A. 氧氟沙星B. 洛美沙星C. 环丙沙星D. 诺氟沙星E. 左旋氧氟沙星107. 喹诺酮类对下列哪个病原体无效A. 淋球菌B. 流感病毒C. 铜绿假单胞菌D. 大肠杆菌E. 金葡菌108. 能竞争性拮抗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的化学物质是A. 乙酰水杨酸B. 对氨水杨酸C. 对氨苯甲酸D. 叶酸E. 乙胺嘧啶109. 甲氧苄啶能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A. 双重阻断敏感菌的叶酸代谢B. 促进分布C. 促进吸收D. 抗菌谱相似E. 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相似110. 适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感染的磺胺类药物是A. 磺胺米隆B. 磺胺甲恶唑C. 甲氧苄啶D. 磺胺嘧啶E. 磺胺异恶唑101-105CCEBD 106-110CB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