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第1、2节: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第六章第1、2节: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2、特点:广泛性、基础性、简明性、继承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图片加案例)(重点、考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1)提高道德素质的要求;(2)自尊的需要;(3)培养优雅的气质——审美的需要;
4、在大家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倡导的社会公德行为?有哪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讲授新课】:第一节:遵守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简称“公德”。
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1、必要性:(1)社会倡导人道主义的需要;人人都会遇到困难,人人都需要帮助。
(2)发扬民主的要求;(3)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相互服务的经济。
2、行为方式:【运用】
(1)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2)公民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
(3)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对一切自然灾
课时授课教案首页
学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节:遵守社会公德
专业科审查意见:
专业科科长签名:
授课日期
月日
授课方法
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赏析等
教具
多媒体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数控1751、机电1752、机电1753、
机电1754、机制1751、机制1752、
4、有序的公德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培养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1、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况
2、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二节:树立家庭美德
一、正确认识婚姻与家庭
1、婚姻与家庭概述
家庭、婚姻与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2)不保护环境,就必定接受自然法则的惩罚。
(3)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2、行为方式【运用】
(1)要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观;节煤、节电、节水;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2)植树,种花。
电子1751、电子1752、电子1753。
教学目标要求:
认知: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情感:1.愿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厌恶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
运用:1.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公德的核心是利他
(3)现代核心家庭问题:由于核心家庭的封闭性、孤立性和狭隘性,不利于夫妻关系的调适,也不能完成在感情、照料的等方面完整地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功能,从而导致家庭保障功能的消失,造成许多家庭问题。
二、家庭美德的含义
【概念】: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
(五)遵纪守法:——【案例2】:交通实例
公民自觉遵守纪律,遵纪守法,具体来讲,就是要增强法制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法、知法、用法,执行法规、法令和各项行政规章。
1、必要性:(1)是宪法的规定,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2)生活、生命的保障。如不遵守交通规则,必出事。
三、建设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重点、考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1、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2、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道德的有益补充
3、家庭美德建设是家庭幸福的力量源泉
4、家庭美德建设是公民个体社会化摇篮
【归纳小结】:第一节:含义、社会公德的5个基本要求、意义及如何规范
在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的同时,家庭关系的张力却呈反向趋势。
3、家庭结构与类型
我国社会学界,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一般把当前家庭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核心家庭。又称夫妻家庭,是指以一对夫妻为核心,与未婚亲子女或养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与一个已婚子女,或者还包括其他亲属一起居住、共同生活。
(3)联合家庭。它是指父母或父母的某一方与多个已婚子女,或者还包括其他亲属一起居住、共同生活的家庭。
4、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
这里的家庭问题,是指因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而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1)夫妻关系:由于当事者婚姻观的不一致性而产生的问题
(2)代际关系问题:同一家庭中上代人与下代人的关系不协调而引发的问题
难点:公共场所,自觉自愿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授课教案首页
课堂复习:
新课教学提纲:
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一、核实班级人数 提出学习要求和本学期学习任务
二、案例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第一节:遵守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三)社会公德的意义
(四)培养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的评价的标准;(6)价值实现的途径。
2、行为方式:【运用】
(1)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
(2)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
(3)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等等。
(二)助人为乐、平等待人
第二节:认识、含义、内容(5个方面)和意义
主要就是两个“五”——重点+考点
【布置作业】写一份倡议书
【教学反思】
【视频导入新课】——【案例1】:网罗天下20170608小悦悦事件
【议一议】:1、针对小悦悦这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2、如果你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会怎么做?
学生观点:(最少3个谈)
【教师归纳】:引导到社会公德上,提出问题:
1、什么是社会公德?2、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约型社会,爱护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四)保护环境
1、必要性:(1)环境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的生存,自己的健康,为子孙后代的尽责。
第二节:树立家庭美德
(一)正确认识婚姻与家庭
(二)家庭美德的含义
(三)建设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四)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教学反思
作业:写一份倡议书
结合所学,在全校倡导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建设你理想中的校园文明。
备注
授课教案附页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提纲: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害,对遭受灾难的别国、别地区的人民,给予道义支持与可能的物质支援等等。
(三)爱护公物
1、必要性:(1)爱护公物,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是义务;(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运用】
(1)要以主人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的共同劳动成果;
2、行为方式【运用】
(1)遵守市民守则、乡规民约、厂规校纪和有关制度;
(2)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社会公德的意义
【案例3】P110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范——江苏张家港市(手机查此市)
1、有序的公德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有序的公德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德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从社会意义上说,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设置,就个人意义上说,家庭是个人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的首属群体。家庭的起源和演变、家庭与婚姻的关系等,是把握社会学的家庭、婚姻、性和性别理论的基本途径。
【法律链接】:婚姻家庭是依照婚姻法(包括婚姻制度、生育制度、父母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等)组织起来的。
【辩一辩】:寻找到“理想伴侣”≠婚姻幸福
2、婚姻家庭的基本属性
家庭关系是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等等。
家庭关系从性质上可划分为三大类型:夫妻关系,血缘关系(如祖孙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亲情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等。
我国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社会家庭规模从大家庭向小家庭收缩,家庭关系也从复杂趋于简化。“四代同堂”的多子多孙的大家庭,除少数民族家庭外,已很少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