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崔白《双喜图》赏析

崔白《双喜图》赏析

龙源期刊网
崔白《双喜图》赏析
作者:都楠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10期
【摘要】崔白的代表作《双喜图》完整体现了其主观审美情趣,它描绘的是一个发生在秋冬荒野山林中,枯草间的野兔、老树干上的灰喜鹊之间一次野趣横生的故事。

本文从《双喜图》的画面构成、表现手法与美学成就三方面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双喜图;画面构成;表现手法;美学成就
一、《双喜图》的画面构成
《双喜图》在形式处理方面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全景式的非对称构图;二是博大的画面和精微细节的描写。

现人所说的“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是绘画创作中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

《双喜图》就是一幅构图形式特殊的全景式构图形式,这种全景式构图配合大面积的留白,使得画面空间感深远而幽静。

崔白之前的花鸟画作品,大多精致有余但活泼不足,构图较为简单,大尺幅的花鸟作品多为中央形式的构图,小尺幅的团扇作品中也大多承袭边鸾的折枝构图。

《双喜图》中左上角的枝头向右下延伸到老树干根部,连接土坡朝左下的走势到画面左下角的小树苗,俨然是一个标准的“S”形,而右上角的飞鹊与左下角的野兔正好象征太极图中两个对应的圆,这说明崔白的艺术创作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双喜图》野兔、惊鹊等具体元素之外,有着大面积的空白部分,这些是画面当中不可缺少的,很容易被观者所忽视,这也正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地方。

《双喜图》在画面上部略施淡墨与空白部分结合,营造出悠远的空间环境,更衬托出荒寒萧寂的画面意境。

《双喜图》画面中蹉跎的古树、被西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枯草配合枯黄的画面底色,自然呈现出一种荒山野岭中的生动野趣的画面意境。

首先,《双喜图》中作为画面主体的野兔,被崔白置于画面左下角,野兔似乎被灰喜鹊的鸣叫惊吓到,停留于土坡下驻足转颈,瞪着眼睛凝望画面右上角的两只灰喜鹊,不由自主提起前爪似乎随时准备逃跑的动态,饱满且富有力量的后腿、微弓的兔背,被崔白神乎其神的描绘出来。

画面右上角的两只灰喜鹊,一只灰喜鹊立于枝干上垂直朝下,羽毛似乎都已经立起来了,一只由画外飞来,张开双翅,似乎想用双翅驱赶树下的野兔。

鸣叫的灰喜鹊似乎给观者以整个画里画外都充斥着鸟鸣的声音,并配合幽寂的空间,似乎能使观者联想到站在荒野中听到远处鸟鸣之声的美感。

《双喜图》画面中野兔受惊,回首张望的动态与迎风扑打灰喜鹊形成呼应关系,并用树干的朝向、树叶与竹叶的倾俯表示西风的劲烈,烘托出荒寒、萧瑟、幽寂的画面意境。

整个画面浑然天成、野趣横生,荒寒野地中的生气、极静与极动的结合被崔白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