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铁电薄膜的电疲劳恢复特性研究

有机铁电薄膜的电疲劳恢复特性研究


随着疲劳程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铁电畴被陷阱电荷所钳制 而无法翻转,造成薄膜的剩余极化值进一步的衰减,直至丧 失铁电性。
铁电薄膜在反复开关后电滞回线变窄,剩余极化明显下降, 这就是典型的铁电疲劳特性。
前期研究表明:在P(VDF-TRFE)的疲劳过程中,只有在极化翻转的 瞬态,空间电荷才能被俘获在铁电畴的边界,因而表现出抑 制铁电畴翻转的作用。
电容结构样品示意图
(a)极化翻转电流 (b) P-V回线
AFM形貌表征表面形貌并 没有很明显的区别,都能看到大颗粒的团簇。
P(VDF-TrFE)薄膜退火前后表面形貌图(40μm×40μm) P(VDF-TrFE)薄膜退火前后表面形貌图(5μm×5μm)
扫描前后薄膜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退火前 的大团簇内较平滑,而退火后的大团簇则是由 一颗一颗的晶粒组成。说明退火的确能增加铁 电薄膜的结晶度。
紫外辐照对疲劳恢复的影响
极化疲劳恢复特性
按以下三种条件对疲劳后的样品进行实验:
(1)只有紫外辐照作用于样品表面,不施加偏压; (2)只对样品施加两倍于矫顽电压的偏压,无紫外辐照; (3)紫外辐照和外加偏压同时作用于样品。
(a) (b) (c) (d)
初始Pr值
0.0338 0.0302 0.0400 0.0384
有机铁电薄膜电疲劳恢复特性研究
报告人: XXX 指导教师: XXX 教授 报告日期: 2019.6.1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 铁电性概述 有机铁电薄膜的极化疲劳失效问题 有机铁电薄膜的极化疲劳恢复特性
实验样品制备 AFM形貌表征 紫外辐照对疲劳速率的影响 紫外辐照对疲劳恢复的影响 小结与讨论
极化疲劳恢复特性
紫外辐照对疲劳恢复的影响—偏压大小
Ⅰ |Vbias |<Vc, Vbias从0.0到-17.0V变化,与紫外辐照同时作用; Ⅱ | Vbias |≈Vc , Vbias =-25.5V,与紫外辐照同时作用; Ⅲ | Vbias |>Vc , Vbias从-34.0V到-51V变化,与紫外辐照同时作用。
紫外辐照对疲劳速率的影响
在三组不同实验条件下对铁电薄膜进行疲劳测试: (1)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行疲劳测试; (2)在紫外辐照下同时对样品进行疲劳测试; (3)紫外光照1h后再对其进行疲劳测试。
极化疲劳恢复特性
铁电薄膜极化疲劳的测量波形
不同实验条件下铁电薄膜的疲劳衰减特性曲线
参照电荷注入模型,在紫外辐照下进行疲劳时,由于紫外辐照的 光子能量大于P(VDF-TrFE)薄膜的带隙能量,因此能激发产生空穴 -电子对,导致薄膜内的载流子浓度增加,这些载流子增加了空间 电荷与电偶极子相互作用的机会,从而导致更多的铁电畴被钳制 而不能翻转,因此就产生了加速疲劳的过程。
极化疲劳失效问题
一种典型的疲劳机理是电荷注入模型
极化疲劳机理示意图:(a)疲劳前 (b)疲劳中 (c)疲劳深入
极化前,铁电畴成无序排列,为活性畴。
外加极化电压后,在反复的极化翻转过程中,陷阱电荷注入 并钳制在铁电畴的边界,阻碍铁电畴的翻转,成为非活性畴。
典型的P-V 电滞回线随极化反转次数的衰减过程
实验样品制备
极化疲劳恢复特性
(1)配置3%和5%质量分数的P(VDF-TrFE)溶液; (2)清洗1cm×1cm的玻璃基底,使用掩模板在玻璃基上真空蒸镀Al电极; (3)在玻璃基底上旋涂配置好的溶液,然后在140度温度下退火8小时; (4)使用对应的掩模板镀Au电极,样品制备完成。
铁电薄膜的电学测量装置使用Sawyer-Tower电路
疲劳后的 Pr值
0.0148 0.0136 0.0143 0.0153
疲劳后/始 恢复后 恢复后/

的Pr值 初始值
43.8% 0.0163 48.2%
45.0% 0.0137 45.4%
35.8% 0.0268 67.0%
39.8% 0.0283 73.7%
铁电畴未翻转时,紫外辐照(hv=3.4eV)激发的 空穴-电子对与钳制在铁电畴壁的极性相反的陷 阱电荷复合后湮灭;
陷阱电荷和铁电畴壁相互作用产生的势垒高度 在0.87-1.53eV之间,紫外光同样能有效的激活 陷阱电荷使其逃离陷阱势;
在紫外辐照的过程中,被激活的陷阱电荷逃逸 出势阱后需要一个驱动力才能逃逸出整个铁电 薄膜,否则,如果它们仍然处于薄膜内,那么 它们很可能会重新被附近的势阱俘获。而外加 电压正好就提供了这种驱动力。
极化疲劳严重限制了有机铁电存储器的商业化应用,因 此对于如何抑制或恢复疲劳从而提升器件性能的研究就 很有意义!
研究背景
FeFET
铁电性
铁电性是1921年J.瓦拉塞克首先发现的。 主要特征: (1)在无外加电场下,偶极子具有自发极化; (2)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偶极子可以发生翻转。 如果同时满足这样两种属性,我们就认为该材料具有铁电性。
铁电畴由一种取向状态转向另一种取向状态称为铁电极化翻转。
铁电性概述
在一个小区域内,各晶胞的自发极化方向相 同,这个小区域就称为铁电畴。 无外电场时,宏观极化强度等于零; 外加电场时,宏观极化强度记为P。
外加交变电场
铁电畴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翻转过程(无机铁电材料)
铁电畴的电滞回线示意图
极化疲劳
铁电材料剩余极化随着铁电反转次数的增加而逐渐 降低的现象。
消弱陷阱电荷对铁电畴的钳制作用
极化疲劳恢复特性
紫外辐照对疲劳恢复的影响—辐照时间
将样品置于紫外辐照的环境下,辐照同时对样品施加-51V的直流偏压, 紫外辐照和外加偏压作用于样品的总时长为三小时。
在紫外辐照的前期,恢复程度最快,在1500s左右恢复到最大值。 由于紫外光强随着透射入薄膜的深度而减弱,距离被辐照表面越远的铁电畴则越难被激活,延长紫外辐照的时间并不 能让铁电性恢复到初始状态。
低温制备IGZO薄膜
铁电聚合物
铁电聚合物:β相PVDF和共聚物P(VDF-TrFE) 优点:
自发极化强度高 极化稳定性强 极化翻转时间短 柔性、兼容性以及易制备性 应用: 透明或柔性铁电存储器 例: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FET) 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 存在的主要问题:极化疲劳现象—器件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