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路易斯康汇编

【资料】路易斯康汇编

返回目录
人物评价
他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 。 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而这次在莱斯大学的讲 演则阐述了建筑应该怎样在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过程中创造的奇迹;他在演 讲时提到的光明与阴影,与他在建筑作品中善于把握光的作用一样,都启发着 人们对存在和哲理的思考。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可以感知建筑学的真谛——对 超越物质与技术而存在的人类的梦想的表达。 路易·康的建筑风格受到柯布西埃启迪而投入现代建筑主流中,一如柯布 西埃于《走向新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 ,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 然之光与表现之光。
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 工程
束历简富口并非
缚史洁有的没常
,相的传存有谦
带互钢统在喧逊
着呼结韵,宾的
强应构味让夺从
烈,和的人主连
的又玻砖觉,接
现打璃砌得却处
代破幕立容又的
建了墙易强侧
筑传,和接调门
风统既大受了进
格的与胆。入入


纤巧的玻璃和钢结构则镶嵌于主体结构之中,使建筑的体量变得透明和
不呆板,但是两者的关系一点也不暧昧,一点也不含糊,混凝土绝对是完整 的混凝土,玻璃绝对是完整的玻璃,两者的结构关系非常清楚,连接处的细 部处理更是相当精彩,在那个技术不成熟的年代,用一个简单的角钢就能够 做出漂亮的细部构造。
路易斯.康的建筑要义
1.关于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划分{在费城宾州大学医 学研究实验中心得到体现}
2.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 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金贝尔美术馆}
3.路易斯.康的秩序空间”,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 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 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
三、相信直觉 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直觉,直觉是可以 培养的,领悟全凭个人的修为,无法与他人分享。
四、由形迈向设计 形是对物性的领悟 realization Spoon is not a spoon. 形是本质(form is what) 设计是 实践(design is how) 设计≠设计品 形→设计→设计 品 设计是手段、不可听、不可见,只是求诛本性,而 存于心灵。
路易斯.康作品赏析
一、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1950~1953) 康设计的建筑外表面相当简洁——清水砖墙突出的石条带体现处自然的
楼层划分,玻璃幕墙呈现出简单的竖向重复形式。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嵌在 圆柱形混凝土筒中的外轮廓成等边三角线的铁质楼梯与原有建筑之间有一个 小面积区域相联系。 在耶路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中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 区分,这成为在康以后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他提供了平面可以由建筑 空间和服务空间填满的可行性建议。强调建筑中服务空间元素的本来地位, 同时尊重平面中空间的等级秩序
五、表现--人之存活于世的目的就是表现,Kahn以光明与静 谧来象征外表与内在表现欲的二元性,静谧是存在之欲,而 光赋予此存在之外相,由光到静谧以及由静谧到光的路径就 是灵感孕育的环境,表现欲与作品的可行性能在这条路上相 逢。 表现是生命世界共有的特色 ,有生命就有灵魂,也就 存在着表现欲。这就是有情的生命世界与无情的物性世界最 大的差异。Kahn设计理念的精髓即在於求教於无情世界的物 性,融合创作者有情的表现,成就一件杰作,人能自然所不 能,自然能人所不能,二者互补,就成一个完整的宇宙。
对于内部空间的处理,中间用一个圆形混凝土的楼梯间和 一个矩形的电梯间组织了交通,而剩下的便是干净的展览空间。 流线相对简单,但是却很实际,到了今天仍然符合现代艺术展 览的任何要求,声光电全都派上用场,甚至楼层的指示牌都用 投影机打到暗色的清水混凝土墙上,特别有感觉。
这个建筑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三角形模块浇筑而成的三角梁盖结构,这虽 然不是康的原创,但是康的改进使得结构性和艺术性、功能性完美的结合 在一起,三角形梁盖一方面为大跨度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形成了美丽的韵 律感,而最使我惊讶的是,电气系统还巧妙的藏在这个结构里头,我查看 了构造做法,才知道康减少了梁盖中的一个三角形面,使得梁网中有一条 通道可以容纳下这些管道,这实在是太巧妙了,这个三角梁网就像一个格 栅,利用透视遮挡住所以的设备和管道,同时也让光线反射更加强烈,让 展览厅的灯光更加柔和。
曾荣获奖项及殊荣
1971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1971年获选美国文艺学院院士 1972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路易斯.康建筑的几个阶 段
古典建筑教育时期 水平板式的现代主义时期 空间单元的结构独立(动态构图时期) 空间单元的结构独立(静态构图时期)
路易斯.康的创作思想
一、追本溯源—起论点 1.打破既有的原则 2.回溯问题的起点 3.建筑的本质 二、师法自然(自然而然的本然) 1.效法自然中动态平衡的特质-- 打破因袭勇于求新求变 打破和 谐--打破建筑中的必然性与单调感 。 2.效法自然纪录的特性-- 在建筑上可将构造的程序作为表现的 主题。 3.遵守自然中的物性与本质—与砖的对话 遵守材料的特性,尊 重物性,才能达到和谐之美。
建筑学的成就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 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 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 ,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 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有的设 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 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 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 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路易斯康
1957-196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 1952-1954年:耶鲁大学美术馆
索克大学研 爱塞特图书 1962-1983年: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 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 费城市规划设计 米尔溪公建住宅 米尔溪社区中心 奥瑟住宅 1964-1967年:费舍住宅 1974年卒于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