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例2。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矿泉水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例1主题图)
2.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3.你对“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是怎样理解的?
(假设每人收集的数量相同,这个数是多少)
师说明:这个相同的数量我们叫它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图:横轴分别表示什么?谁收集的个数最多?谁最少?他们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同样多吗?(不一样多)
(2)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各自的方法,并在投影前演示。
(3)师边重复演示边归纳:刚才有几位同学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4)现在每个人的瓶子同样多吗?是多少个?
师强调13个就是这4个同学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并在课件上做标记。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和这个方法一样。
互相交流一下。
师归纳:我们通过计算先求出总个数,再平均分也能得到平均数是13个。
(6)观察比较平均数13个和每个学生收集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
刚才求几个比较小的数的平均数我们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的方法得到。
如果数字大怎么解决呢?平均数又有什么作用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你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到底哪个队的成绩好?说说看,多指名几个生回答。
(3)他们的说法你赞同吗?谁的方法比较合理?
(4)师说明: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哪一队的平均数大那一队的成绩就好。
所以我们要先算出每队的平均成绩。
(5)怎样求两个队的平均成绩呢?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用课件展示: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6)现在你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吗?你还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7)师小结说明。
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有难或有疑惑的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后小组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
例1: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①移多补少,可以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②列式计算:(先合起来再分)
(14+12+11+15)÷4
=52÷4
=13
例2:哪个队的成绩好?
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答:女生成绩好。
总数÷数量=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反】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
平均数的概念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计算得到的。
教学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移一移、
说一说,再结合课件演示,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并能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整堂课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学得轻松,老师只起了“牵引”的作用,教学效果很好。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
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
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
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
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
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
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