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澳大利亚诗歌简介

澳大利亚诗歌简介

澳大利亚诗歌简论唐正秋澳大利亚是一个美丽的大洋洲国家,面积为七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一百五十余万。

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行政上由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塔斯马尼亚六个州和首都直辖区、澳北区两个地区组成。

澳大利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大陆。

说她古老,因为那里自古以来就居住着在冰河时期就从马来亚、印尼(也有人说从中国和蒙古)迁移过去的土著居民;说她年轻,是因为这个由英国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才只有两百年的历史。

我们今天所讲的澳大利亚文学,是指澳大利亚建国以后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英语文学。

因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学都是口头创作,包括各种传说、神话和故事。

当代出现的少数几位土著作家,也是用英语写作。

象任何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一样,澳大利亚文学的产生,也是诗歌先于其它文学形式。

而创作发表第一首澳大利亚诗歌的殊荣,则落到了流放犯迈·罗宾逊(Michael Massey Robinson, 1747-1826)的头上。

罗宾逊主要写颂歌,用于一些王家及战事庆典。

他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望,被戏称为这个年轻国家的桂冠诗人。

澳大利亚的诗歌史,从罗宾逊发表的第一首诗(1810 )开始到现在,刚好经历了180年的历程。

澳诗在这180年中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殖民时期(1810-1880)、民族主义时期(1881-1945)和当代时期(1946- )。

当代时期又可分为前当代期(1946-1967)和新当代期(1968- )。

殖民时期是指从第一首诗歌开始发表,到1880年《公报》杂志建立这七十年时间。

这是澳大利亚殖民和开拓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歌直接受英国的影响--早期是华兹华斯、济慈、拜伦和雪莱,后期则是丁尼逊和史文朋。

因此在形式上大多数是对英国诗歌的拙劣模仿,在内容上则多以抒情的手法描绘澳洲特有的自然风光,反映他们艰难的生活。

多数诗充满了怀乡的情绪。

1819年,英国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的朋友,新南威尔士州高等法庭法官费尔德 (Barron Field,1786-1846)出版了《澳大利亚诗歌最初的果实》( First Fruits of Australian Poetry,1819 ),这是在澳大利亚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其中一首诗这样写道:袋鼠啊,袋鼠!你这澳洲的精灵,从彻底的失败和一片荒芜中再生,并证实这个地球上第五部份的万物生灵。

但到此为止的诗歌还几乎都是由英国来此的流放犯和移民等创作的,基本上还是以英国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新大陆的一切。

1823年,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诺福克岛的温特沃斯 (William Charles Wentworth,1790-1872 ) 在英国伦敦出版了一卷澳大利亚诗歌《澳大利西亚》?Australasia,1823)。

这是澳洲本土出生的诗人出版的第一卷诗歌。

在这以后,生于悉尼的汤普逊(Charles Tompson,18061883) 于1826年在澳洲出版了诗集《土生诗人七弦琴狂调》(Wild Notes From the Lyre of a Native Minstrel 1826)。

这是土生诗人在澳洲本土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这两件事标志着土生诗人正式走上澳大利亚诗歌舞台。

《澳大利西亚》至今被认为是早期澳诗中最具权威的一首。

这是一首400多行的颂诗,诗中庆祝在另一个大陆上发展起来的新不列颠国。

其中关于土著人的舞蹈庆功晚会、1788年来过澳洲的拉佩罗斯的命运和他的探险,以及对悉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颇为成功。

总的来讲,从1810到1845这35年的时间里,澳诗的发展处于贫困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歌,无论是艺术风格、语言模式以及审美趣味方面,都一直带有十八世纪的烙印。

无怪乎这段时期的澳诗在文学史上历来不受重视,对后来的诗人也没产生多大的影响了。

1845年以后有三位重要的诗人出现,他们是哈珀、肯德尔和戈登。

哈珀 (Charles Harpur,1813-1868 ) 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重要诗人。

他的诗颇受英国浪漫派诗人华滋华斯和济慈的影响。

哈珀以风景诗见长。

他观察细致、描写准确,象一个风景画家一样,时而写意,大处挥毫,勾勒出澳洲自然风光的轮廓;时而工笔,小处探微,集中刻画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澳洲大陆的丰姿多彩以及神秘变幻全展现在他笔端。

他能够成功地抓住澳洲环境的特征,但他所使用的诗歌语言却不是典型澳洲的,他常常是用一种别扭的诗歌语言来刻画熟悉的澳洲景物。

哈珀的主要作品有《幻梦之塔》(The Tower of the Dream,1865) 《遐想:一组十四行诗》( Thoughts:A Series of Sonnets,1845 )等。

肯德尔 (Henry Kendall,1839-1882)是那个时代的多产诗人,他的成就也主要是在抒情诗方面。

和哈珀的有点拘谨、严肃的笔调相比,肯德尔的诗更显得随和、流畅和过分甜蜜。

虽然有时候也失之肤浅和伤感,他的诗总的说来是动人而有魅力的。

他的“铃鸟”( Bell-Birds,又译"钟雀")是十九世纪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诗歌之一。

肯德尔的代表作有诗集《澳洲森林的树叶》(Leaves From Austra- lian Forests,1869)和《来自山上的歌》(Songs From the Mountains,1880)等。

戈登 (Adam Lindsay Gordon,1833-1870)一生以善骑著名,著有诗集《丛林歌谣与跃马曲》(Bush Ballads and Galloping Rhymes,1870)等。

他的诗主要是描写内地偏僻地区和丛林的人们的生活,因此深得乡野人民的喜爱。

人们常在篝火旁,在农舍及边远牧区剪羊毛棚内朗诵他的诗。

“生病的骑马牧人”( The Sick Stockrider ) 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诗,也最有澳洲特色。

戈登的这些诗对后来的丛林歌谣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从1881年到1945年,是澳大利亚诗歌发展的第二时期,即民族主义时期。

这是澳大利亚诗歌的划时代时期,在十九世纪最后一二十年里,澳大利亚文学经过七八十年的孕育和酝酿,终于摆脱了对英国文学的幼稚模仿,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澳大利亚特色的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的产生,还在于本世纪初澳大利亚成立了联邦,从而作为一个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这使作家们的民族意识大大增强。

一位作家曾写到:“无论我怎样努力,我都不能象一个英国人那样思想。

我是一个澳大利亚人,我生活在这个国家。

在这儿圣诞卡片上的雪对小孩们来讲是陌生的东西,而有的只是火苗噼啪作响的森林野火;在这儿云雀不是一种雀鸟,甚至也不是一种精灵,而是一种喧闹的恶作剧;在这儿国王不是让人屈膝叩拜的王室,而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一个自由的英联邦的象征……”①这场民族主义的文学风暴的产生与《公报》杂志(The Bulletin)的推波助澜大有关系。

《公报》自1880年创刊起,就自称为“澳大利亚民族报”,并对民族主义文学作家大力培植,鼓励和指导他们写作。

在艺术上,这一时期的诗人比以前更加成熟。

诗人的风格和个性也更加多彩多姿。

-----------① J.K.Ewers: Creative Writing In Australia,Georgian House,Melbourne, 1962,p.41? 在诗歌方面,民族主义文学发轫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蓬勃兴起的丛林歌谣的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诗歌的发展,一直有两大源流。

它们常常并行不悖,和平共处,虽然其发展的强弱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这两大源流分别是通俗(po- pular)诗和高雅的、文学的(learned and literary)诗。

通俗诗包括歌体诗和谣曲,以及反映与澳大利亚生活的主要场景或事件有关的叙事诗。

其特点是语言口语化,多用习语和方言。

而高雅的文学诗则是指从整个欧洲文学的传统中汲取养料,在语言上刻意求工,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效果。

这两大源流在民族主义时期的表现可谓泾渭分明。

80-90年代丛林歌谣的蓬勃兴起,将通俗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度,从而压到了在殖民时期一度占上风的英国诗体。

据历史学家考证,澳大利亚早期谣曲是淘金时代或更早由移民们带来的各种民谣的变体。

它们有伦敦街头民谣、爱尔兰民歌、英国音乐厅及美国舞台上的民歌等等。

但澳大利亚的民谣体诗歌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它不象中世纪欧洲的民谣,主要描写爱情和骑士。

它或者描写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粗犷的丛林生活,或者刻画一次冒险的经历或某些生活的画面,没有深刻的哲理,微妙的关系,复杂的比喻和伤感的情调,着重生活的真实。

其风格豪放不羁,节奏似跑马,便于记忆。

这些诗歌主要是写来给丛林人、剪羊毛工人、淘金者和牧羊人口唱的,尤其注意给人以勇气和快乐。

澳大利亚丛林歌谣的代表人物是劳森和佩特森。

劳森(Henry Lawson,1867-1922)一生饱尝生活的艰辛,是一个抑郁、哀伤型的诗人。

他的诗刻画了现实的严峻、失败的滋味,以及那些由于自身的弱点而毁掉自己的人,常常充满了辛酸的哀叹。

劳森对下层劳动人民倾注了巨大的同情,有“人民诗人”之称。

但比较起来,劳森在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更大,尤其是那些描写丛林生活、赞颂“伙伴情谊”的短篇小说尤具澳洲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劳森的诗有《在海阔天空的日子里》 (In the Days When the World Was Wide and Other Verses,1896 )和《通俗及幽默诗集》 ( Verses,Popular and Humorous,1900)等四部。

佩特森 (Andrew Barton Patterson,1864-1941)的诗几乎从不描写个人,而是某一种类型——通常是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产生的类型。

他在诗中创造了一个男人的世界--一个丛林和边远地区的男人世界,歌颂这个男人世界主人公们的刚毅、勇敢和反抗精神。

由于他的诗多描写农牧场人们的生活,故他获得了“牧场歌手”的美名。

佩特森最有名的诗有《来自雪河的人》(The Man From Snowy River)和“带着行囊去流浪”(Waltzing Matilda)等。

《来自雪河的人》描写一个瘦小的青年不顾艰险和别人瞧不起,以惊人的勇气和技巧,独自一人征服狂奔的野马的故事。

诗歌赞扬了男性的力量和拼搏的精神。

“带着行囊去流浪”描写一个丛林流动工人在池塘边歇宿时,捉了一只偶来塘边喝水的羊,骑警和牧场主赶来抓人,他勇敢地自溺拒捕的故事,表现了一种蔑视权威、宁死不屈的气概。

这首诗被谱成曲以后受到广泛的流传,被称为澳大利亚的国歌,而《来自雪河的人》以它磅薄的气势和鲜明的澳洲特色而被奉为“国诗。

”与劳森和佩特森同时期写作的布伦南 ( Christopher John Brennan, 1870- 1932 )是这时期写“智识的文学诗”的代表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