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完整课件精讲

新闻摄影完整课件精讲


三个与新闻摄影相关的单词
Press photography 报刊摄影,或定期刊物所需要的那 种照片摄制,可分为三个有时相互交叉 的基本类型:突发或爆炸性新闻摄影、
特写摄影和摄影报道。
三个与新闻摄影相关的单词
Photojournalism范围很广,包括新闻、 战争、特写和纪实摄影。 Photojournalism 是一个传播学名词,诞 生在美国,一些中国学者将之翻译成 “报道摄影”。 Photojournalism本意是指在传播中主要 用影像来传递新闻信息,有些人将之理 解成图片故事是不对的。
焦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
影像的大小与焦距成正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加倍, 影像大小也加倍。
镜头的分类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鱼眼镜头 长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
一、标准镜头
是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 的镜头。 画幅不同的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 同。
24mm×36mm的135相机为50mm, 56mm×56mm的120相机则是75mm。 虽然焦距不同,都与人眼观看效果类似, 画面显得真切、自然。 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就135相机来说,焦距28mm-50mm的又 称为广角镜头,小于24mm的又叫超广角 镜头。
新闻照片的版面地位
1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思想
2 新闻摄影是新闻战线上一个独立的兵种 3 幅大量多的图片刊用原则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一、 传播形象新闻 二、 指导社会生活
三、 审美育功能
一、传播形象新闻
客观性 普及化
群众性
二、 指导社会生活
引导社会舆论, 交流信息, 推进精神、物质文明建设
使用90×120mm以上散页片的称大型机。
中型照相机
使用120、127、220等胶卷的照相机
小型照相机
使用135胶卷的相机
超小型照相机
使用110或更小胶卷的相机
一次成像照相机
使用一次成象感光技术的相机,又 称“即影即有相机”。 美国拍立得公司生产
特殊用途的照相机
(水下摄影机,天文摄影机,显微摄影机等 等...)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 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罗伯特· 卡帕
罗伯特· 卡帕简介
罗伯特· 卡帕,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 达佩斯 拍摄过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北亚战 争、意大利战争、诺曼第登陆战、法国 解放战争.
4、注重报道的时效性
5 接近性强
新闻摄影的特性
二、 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三个与新闻摄影相关的单词
Photojournalism是传播学用语,出现于 二战后的40年代,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 院院长弗蓝克· 卢瑟· 莫特于1942年合成并 最先采用的,用来表示图文结合的信息 传播方式。
新闻摄影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我国新闻摄影理论者蒋 齐生提出: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 场纪实”或者“新闻现场的形象的纪 实” 。 1986年蒋齐生在《再议照片形象说话与 文字的关系》一文中说,“作为一种视 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 影纪实,以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 传递信息。”这是对新闻摄影功能的进 一步明确。
什么是新闻摄影
狭义的新闻摄影, 专指用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 段,以报纸、杂志和网络为载体的新闻 摄影报道活动。
三个与新闻摄影相关的单词
News photography 是报道某些事件和与这些事件有关 的个人或知名人物。新闻摄影作为摄影 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包括重要新闻 (政治、经济或社会上的突发事件)、 特写新闻(文化上有重要意义的引人入 胜的或一般生活方式的主题),以及某 些记录报道性新闻。
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 重要事件
1876年,A.G.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卢米埃尔 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从而进入电影时 代; 1906年,德福赖斯发明真空管,广播传 送成为可能;
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 重要事件
1915 年,格里菲斯摄制电影《一个国家 的诞生》,电影技术进入新时代; 1923 年,佐理金发明了用于电视信号传 送和接受的光电摄像管; 1927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诞生;
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真人真事。 2、要总体真实,本质真实。 3、抓住典型流露出的典型瞬间。
4、文字准确
失实的原因:
1、与宣传混为一谈 2、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 3、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 4、道德品质问题 5、政治原因 6、恶作剧
新闻摄影的特性
三、 形象性 新闻照片提供的是直观的视觉形象,具 有可视性。 形象冲击力: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震撼人心的效果。
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 重要事件
1946年,发明X光摄影; 1962 年,通信卫星升空,国际现场直播 成为可能; 1981 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玛维卡相机, 开始了用CCD对光学摄像进行感光记录的 摄影新时代-数字摄影时代。
什么是新闻摄影
广义的新闻摄影 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 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 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 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为什么发明摄影?
人类一直期望能找到一种手段,将自己 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 重要事件
1822 年 , N. 尼 普 斯 制 成 第 一 张 照 片 , JosephNicé phoreNié pce 运动影像的原理: 视觉暂留现象被发现。 1839年,照片在期刊上出现; 1844年,电报出现,发明每小时印20000 份的滚筒“轻”印刷机;
新闻摄影
第1讲 视觉中心时代
标志 两份报纸 五个特点
“视觉中心时代”
“视觉中心时代”来临的标志是,一种以 视觉为中心的新的报纸新闻运作理念的 确定。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2003年7月7日创办伊始, 就明确了以视觉中心主导报纸的图片新 闻采集、编辑、设计、制作,并将视觉 化作为其新闻运作的理念。
又称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 就135相机来说,焦距50mm200mm的又称为远摄镜头,大于 300mm的叫又超远摄镜头。
五、变焦镜头
镜头焦距可变 优点是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 镜头,携带方便,使用简便,既不必在 拍摄中频繁更换镜头,也不必为拍摄同 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而前后跑动。 缺点是成像质量较差。
新闻摄影的内涵
一 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 新闻摄影主要应用于印刷传媒和网络媒 体 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 视觉来感知、获取信息和知识。 在现代的媒体融合中,新闻摄影图片还 出现在电视新闻、纪录片中,更广泛的 发挥着传播信息的作用。
新闻摄影的内涵
二 现场纪实性是重要特性之一 现场性:新闻摄影是对重要的或者有意 义的新闻事实的视觉显现――必须有一 个真实存在的事物、空间和现场。 纪实性:新闻摄影的本质意义在于真实 客观地拍摄、记录那些重大新闻事件, 提醒人们那些被忽视而他们应该得知的 重要新闻事实。
新闻摄影的内涵
四、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图文结合使信息量增值,而非简单的图文并列。 2 图文结合是一种平等的结合。轻视和贬低任何 一方,避让造成新闻信息量的减值,甚至出现 负值。 3 图文结合的报道形式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 4 图文结合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和视觉心理。
第3讲 新闻摄影的特性与优势
新闻摄影的定义
1999年,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组织编写 的《新闻摄影学概论》指出:新闻摄影, 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 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 式。
新闻摄影的定义
盛希贵在其《新闻摄影》一书中对此做 了修订,认为“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 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 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
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有: 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 罗伯特· 卡帕简介
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
一、新闻性 第一价值取向 本质属性
如何把握新闻性?
如何把握新闻性?
1、重视重大题材。
如何把握重大新闻
2、多拍独家新闻。 3、敢于拍摄难度大的题材。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 --Robert Capa
新闻摄影的优势
一、 视觉直观性 二、 现场可证性
三、 瞬间永久性
新闻摄影的不足
1、直观性使它不具分析、综合、判断和推 理功能,需要文字来补充。 2、瞬间性使它不适合用来表现过程。
第4讲 新闻摄影的地位与功能
新闻摄影的地位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1983 年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将 新闻摄影列为新闻事业六种宣传形式 (文字、漫画、摄影、记录电影、广播、 电视)之一。 1990 年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 研讨会达成“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 报方针的共识。
视觉传播的历史
史前人类:古代岩崖石刻和岩画 农业时代: 尼罗河流域-埃及-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 域-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汉谟拉比 法典》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汉字
第2讲 新闻摄影的界定
为什么发明摄影? 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重要事 件 三个与新闻摄影相关的单词 新闻摄影的界定 新闻摄影的内涵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做了一 项调查, 30岁以下的新闻工作者心 目中理想报纸的特点:
版面编辑方面要注重摄影图片、图标和 漫画等的运用,做到图文并茂,实现图 文联动 刊登更多的国际新闻 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增加信息量,如生活实用知识 写作风格上,应采用杂志文章的叙事风 格,放弃倒金字塔结构;文字更加口语 化,更加活泼。
新闻摄影的内涵
纪实摄影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 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 …… 纪实 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被 人有意无意间“忽视”的事实,却往往 能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 造社会的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