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组社会工作》项目四 小组工作过程及其开展
《小组社会工作》项目四 小组工作过程及其开展
在计划书得到指导老师和社区干部的认可后, 工作小组的同学开始招募、筛选参加活动的 对象,并最终确定了符合条件的家长和子女。 同时,工作小组的同学还按照小组活动的目 标及小组成员的特点,设计、布置了小组活 动的场所。
小组工作流程
落实评估 整理调查
组员面议 契约
开组
提出小组 总目标
需求评估 潜在组员
• 过程目标:小组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小组的过程目标。 • 实质目标:小组的目标范围,小组需在实质目标范围内
工作,不能超越范围。
• 需求目标:个别组员的特殊需求,是其希望达到的个人 目标。
•案例:小组目标的修订
在流浪儿童支持小组中,工作者由于受到专 业影响,很注重对孩子“增权”和“意识提 升”目标。所以,在流浪儿童的前期聚会中, 工作者极力推动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权利,特 别是读书等问题,而这些目标对许多初次来 这里的孩子太遥远,也没有吸引力。
当这些妇女被个别询问是否有兴趣成为小组的一员时, 她们都表示乐意参加。
•案例:根据案主的需求开小组
小刘最近参加了“世界宣明会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工作,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评估流浪儿童的需求,制定介入方 案。
小刘用了两个多星期去和流浪儿童接触,她甚至与孩子 们一起捡垃圾,一起吃饭,到他们的住处和他们一起玩 耍。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孩子们从开始的防备、躲避, 到现在接纳她并把小路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小刘听到 了许多孩子流浪的真实故事,包括他们被成人利用,被 警察收容,被他人歧视等经历,也听到了许多孩子要求 读书,回家、爱等真实期望。
子情境Ⅱ 策划组建小组
一、小组的需求评估和目标确定 二、小组的目标确定 三、撰写小组计划书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曹海英
问题思考
问题1: 如果你是一个小组工作者,要组建一个 小组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问题2: 如何设计小组工作计划?小组工作的 流程是什么?
案例
在暑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区干部向参加实 践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反映,希望可以搞一 些亲子沟通类的活动,因为很多家长反映和咨 询过相关的问题,但社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资 源,一直未能开展相应的活动。
调整目标 细化目标
遴选 组员
招募 组员
确定小组 性质、结 构、规模
确定 方案
与督导 讨论方案
调整 方案
小组 进行时
设计方案 计划书
小组评估 检讨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曹海英
一、需求评估和目标确定
(一)需求评估
1.定义:对问题(需求)进行评估继而决定用小组 工作的手法帮助案主。
2.需求评估的两种情况 (1)机构或工作者的需求
4.目标和目的
小组的目标和目的要尽量具体,可操作性强。
5.组员
小组为谁设计,要具体,而不能太宽泛。 成员的特征(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 处理成员问题的范围(成员的问题、需要)
6.小组的特征
1)性质:治疗性小组?社会化小组? 2)形式:封闭式小组?开放式小组? 3)规模:规模多大合适? 4)小组持续的时间:短期?中期?长期? 5)小组聚会的时间长短和聚会频率:
经过向该小区的部分家长、中小学生及学校教 师的电话咨询、家访和走访,发现部分家庭确 实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问题,而且绝大多数家 庭都希望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解决困扰 他们的问题。
在社区干部和学校老师的支持下,5位社会 工作专业的学生组成了亲子问题工作团体, 他们从查阅相关资料开始,逐步形成了明确 的工作计划,并制订了详细的小组工作计划 书。
9.治疗小组
帮助有“问题”的组员恢复社会功能,改变“不良”行为和 态度,治愈身心“疾病”。偏差青少年行为治疗小组;强迫 症治疗小组。
(六)按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划分
10.社会化小组
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态度和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 力。如提高青少年自信心小组。
11.自助和互助小组(支持小组)
2.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
计划书是小组工作的程序设计,工作者可以清晰 地知道工作的程序安排,有利于顺利推进小组工作, 实现活动目标。
3.有助于对小组工作的评估
小组工作的计划和计划书是小组工作评估的常规 内容。
(二)小组计划书的构成要素
12项内容:
(一)小组名称 (二)活动背景 (三)理念的阐述 (四)目标及目的 (五)小组组员 (六)小组的特征
一位社会工作者写道:许多年前,当我检查我的案主资 料时,我惊讶地发现,在当时每个星期前来找我做个别 咨询的案主中,有许多是遭遇离婚的妇女。
虽然这些妇女的年龄、教育程度和生活形态并不相同, 她们却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第一,她们都有一些轻 微的沮丧,但都维持着起码的健康;第二,这些妇女在 经济上都有一些困难;第三,她们在满足孩子的需要上 都有困难;第四,这些妇女在她们过去的生活中,都曾 经遭遇男人的遗弃,这也影响她们与其他人的关系。
机构要求开小组,工作者自己也有小组工作的训练,
认为小组工作方法是最有效的助人的手法。 (2)案主的需求
以案主的需求为本,通过与案主“同行”,建立信
任关系,评估他们的真实需要,并以此制定介入计 划。
•案例:根据机构和工作者的需求开小组
小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校时,他在专业学习 中认为小组工作的手法既经济,又可以用群体压力改 变某些人的行为问题,所以,他认定小组工作的方法 是最有效的。
5.任务小组
完成一定的工作和任务。如艾滋病预防公共宣传小组。
6.意识提升小组
致力于对组员的增权,提高组员对自己和社会整体的意 识。如妇女意识提升小组;单亲母亲自强小组。
7.教育小组
通过学习,增进其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如村妇手工 艺传习小组。
8.成长小组
帮助组员了解、认识、探索自己,从而获得成长。如职业生 涯规划小组。
基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制定。
小资料:什么是量表?
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它试图确定主观的、 有时是抽象的概念的定量化测量的程序,对 事物的特性变量可以用不同的规则分配数字, 因此形成了不同测量水平的测量量表,又称 为测量尺度。如:
• 个人行为改变状况量表:目标达成量表、情 绪状况量表、精神症状量表等;
• 小组改变状况量表:小组分享特点量表等;
• 环境改变状况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关系变 迁量表等。
一、需求评估和目标确定
(二)目标确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根(G·Egan)提出的5个小组目标:
• 协议目标:小组的总目标,是组员希望在小组中达到的 基本要求。
• 沟通目标:小组的一个分目标,强调组员的自我剖析和 彼此分享。
(七)小组活动内容 (八)招募计划 (九)预料中的问题 和
应变计划 (十)预算 (十一)评估
1.小组名称 2.活动背景
机构的背景;服务对象群体性的背景;服务对象所 在社区的背景;社区的文化、组织结构等
3.理念的阐述
设计小组的原因:需求调查中发现的服务对象存在 的需求与问题。小组的理论架构:小组工作开展的 理论基础和依据。
小组聚会频率:一周一次?一天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小组聚会的物理环境
四个环境因素:隐秘;亲密;舒适;专注。
7.小组活动内容 1)每次小组活动的活动环节
在小组开展过程中,可按组员的需要修改。 2)所需要的资源 3)活动时间的分配 4)活动地点 5)工作者和其他协助工作者
8.招募计划
1)制定小组建立的程序和组员的来源
项目四 小组工作的过程及其开展
子情境Ⅰ 领受小组任务 子情境Ⅱ 策划组建小组 子情境Ⅲ 开始小组活动 子情境Ⅳ 控制小组进程 子情境Ⅴ 结束与评估小组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曹海英
子情境Ⅰ 领受小组任务
一、小组的提出 二、小组的类型 三、小组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曹海英
一、小组的提出
小组提出的几种情况: 1.机构的领导者提出。 2.小组工作者提出。 3.潜在的组员提出。
2)宣传、招募方法
3)允许招募的时间
4)招收和甄选方法
甄选组员需要了解的问题
①TA为何想要参加本小组?想获得什么? ②TA对自我的了解情况怎样? ③TA了解小组的性质和目标吗?对小组的认
识如何? ④TA的特质如何?表达能力如何?适合参加
小组吗? ⑤小组是否能够帮助TA实现目标? ⑥TA参加的意愿和可能性如何?
小型,组员联系紧密、互动频率高。如家 庭。 2.次层小组 组员间关系不密切、联系较少。如同事。
(四)按小组的结构划分 1.正式小组(结构性小组)
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有确定的目标。如任 务小组、教育小组、治疗小组。 2.非正式小组(非结构性小组)
不具有正式的结构,也没有确定的目标。如 同学小组、街头玩伴小组。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曹海英
(五)按组员的界限划分 1.封闭小组
小组过程中成员人数固定无变化。如通常情 况下的治疗小组和深层互动的小组。吸毒者 “脱离毒瘾小组”。
2.开放小组 小组过程中允许成员加入和离开。以一般社 会目标模式的小组为主。如环保小组等。
(六)按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划分
1.社交小组 2.教化小组 3.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4.兴趣小组 5.任务小组 6.意识提升小组 7.教育小组 8.成长小组 9.治疗小组 10.社会化小组 11.自助和互助小组 12.社会行动小组
1.社交小组
目标是组员的关系改善和互动。如青少年社会交往小组。
2.教化小组
运用明确的角色指引和行为规范,通过小组工作教化和 训练,使组员在品德、行为、纪律等方面规范化,提升 其自觉意识。如中学生自立自强教化小组。
3.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培养和发掘公民的服务意识和潜能。
4.兴趣小组
发展和培养组员的各种兴趣和能力。
(一)按小组的形成划分 1.自然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