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为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素质俱佳,今后能在爱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领军人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以及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考试合格或免试保送的学生,经我校正式录取,方能入学。
第二条新生应凭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上的信息与身份证上的信息必须相同)和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来校报到,并按规定缴费。
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以书面形式并附有关证明向学校教务部请假。
假期一般不得超过2周。
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报到者,以旷课论处;超过2周未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移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四条新生在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经学校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允许保留入学资格1年并回家治疗。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的待遇。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凭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康复证明,向学校申请入学,并经学校医院复查合格,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或逾期未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我校实行四学期制,每学年分秋、冬、春、夏四个学期。
已取得学籍的学生必须按校历规定的时间准时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
每学年秋季学期开学时缴齐本学年应缴费用,缴费后方予注册。
一学年注册两次,分别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
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或请假手续。
否则以旷课论处。
未经请假逾期2周未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六条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学生所学专业规定的学制年限再加2年,超过者则不予注册。
第二节考勤与纪律第七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学习及学校规定的各项活动,自觉遵守学习纪律。
第八条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上课、实习、军训、社会调查等教学环节实行考勤。
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学习和活动时,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未经准假或请假逾期者,作旷课论。
旷课含擅自离岗、擅自离校。
旷课按实际天数计算。
对旷课的学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九条学生请假应事先提出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须附医院证明。
请假在1周以内的由班主任审批,学院本科教育科备案(在校外实习期间由带队老师审批);1周以上、1个月以内由学院主管教学的负责人审批,学院本科教育科备案;1个月以上由学院主管教学的负责人签署意见,报教务部审批备案。
因特殊情况学生无法事先书面请假的,允许先口头请假,但在书面请假障碍消除后立即书面补请假,补请假程序同上。
第十条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浙江大学学生考试纪律,违反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的,该课程成绩记为无效。
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依据《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第十一条为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每两学期(指秋、冬学期,春、夏学期,各为一个计算单位,下同)学生应修课程一般不得少于15学分(学年初已获学分比毕业规定最低应修学分之差小于40学分时除外)。
学校对学生学业进行分阶段审核。
学满两年,学生至少应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毕业要求的1/3学分;学满三年至少获得1/2的学分。
第十二条学生应当按时参加每学期所选课程及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的考核,并取得相应学分。
考核无论合格与否,其成绩一律记入学生成绩单,并归入学生本人学籍档案。
选课后未办理正式退课手续,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进入学分绩点统计。
学生可在考试前一周申请不参加某课程(只限一门课程)考试,经教务部批准,该课程成绩记录为“放弃考试”,成绩不进入学分绩点统计。
在一学期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1.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的;2.实验、实习时数缺课达三分之一或实验、实习考核不及格的;3.平时成绩不合格的。
第十三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考核成绩的评定,可采用百分制、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或A、B、C、D、F)或二级制(合格、不合格,或P、F)。
考核成绩评分,应兼顾学期末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比重一般不少于20%—30%。
学生按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完某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合格,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第十四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其课程成绩(学分)按相关程序确认并予以承认。
第十五条学生体育课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身患疾病或因其他生理原因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的,应当依据学校医院证明,认真参加其他适合的锻炼和课程,可视为体育课及格。
第十六条为了反映学生学习的勤奋与努力程度,采用学年总学分数作为评价指标;为了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采用课程考核获高等级评价的课程总学分数或学年累计课程学分总绩点作为评价指标。
具体计算方法为:高等级评价课程总学分=课程考试和考查中获等级制优、良或A、B,百分制85分及以上的课程学分之和学年累计课程学分总绩点=学年所获各课程学分绩点之和各学院应综合考虑上述反映学生学习质与量的评价指标,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学力水平的排名计算办法进行综合排名,作为学生评奖选优、转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学业评价时的主要依据。
转专业学生当年参加原专业评奖选优。
第四章自修、免修、重修、缓考第十七条学业优良、自学能力强或修读的课程上课时间冲突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生所在院系教学负责人审核批准,可以自修整门课程或课程的一部分。
自修某门课程或课程的一部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交作业,但需做实验、参加考试。
下列课程不得申请自修:1.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2.军事训练、各类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必修的实践环节。
第十八条必修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可以多次重修。
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可以重修,也可改选其他课程。
对于毕业当学期无机会安排重修的课程,可单独组织1次毕业前重修考试。
课程及格但成绩不够理想也可以重修。
重修成绩均记载,但以最后一次作为有效成绩。
重修成绩不列入学分绩点统计。
重修课程的成绩,按第十三条的方法评定和记载。
第十九条因病住院或急诊留院观察者,持校医院证明可提出缓考申请,经学生所在院系同意,报相应校区教务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办理缓考手续。
缓考原则上不单独安排,需参加下一次同一课程的期末考试,如冲突则顺延。
缓考课程的成绩一般按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计,如含有实验或其他环节成绩,则由该课程的原任课教师提供,并计入期末总成绩。
第二十条对学生转专业、变动年级、主辅修等原因引起课程学分要求的变化,按《浙江大学关于本科生课程免修有关事项的通知》执行。
第五章转专业与转学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提出转专业、转学的申请:1.成绩优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
优秀学生标准为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依据各学院的综合排名情况名列前茅(即该专业同级同学的前50%)且无纪律处分的;2.学生入学后发现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明其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或其他学校别的专业学习的;3.经学校有关部门认可,学生确有困难,不转专业或不转学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可申请转入高考入学分相近或较低的专业或转学继续学习的;4.少数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有高水平论文、学术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证明),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的。
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一般只能1次。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转专业、转学:1.新生入学未满两学期的;2.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已超过学校规定的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二分之一的;3.由一般院校转入浙江大学的;4.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培和特殊招生的;5.应予退学的;6.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三条转专业的学生人数比例:转出的人数一般不超过该专业同年级学生人数的50%;转入院系应提供不低于该专业同年级学生人数5%比例的名额。
第二十四条学生转专业、转学的手续,按下列办法办理:1.成绩优秀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一般在入学后第一学年的春学期和第二学年的秋学期进行,具体按《浙江大学本科优秀学生校内转专业暂行办法》执行。
2.其他类别的校内转专业,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相关院系审核并签署意见,教务部长批准,方可办理转专业手续。
转专业手续一般在春、秋学期第一周办理。
3.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
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六章休学与复学第二十五条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
学生患病经学校医院诊断,认为需较长时间治疗休养者应予休学。
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必须休学。
第二十六条女生达到晚婚年龄结婚后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可以休学。
但因生育造成的医疗费用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第二十七条休学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
休学由学生本人申请(因病休学附医院证明),经院系签署意见后报教务部审批,一般以1年为限。
休学期满后仍不能复学,经本人申请,教务部批准,可继续休学1年,但累计不得超过2年。
第二十八条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1.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
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生学习待遇。
休学期间的管理责任由学生本人及其家属承担。
学校不对学生休学期间发生的事故负责。
2.因病休学期间,学生可按学校公费医疗管理规定报销医疗费,但须提前到学校医院医保办备案。
因病连续休学第二年停止公费医疗,医疗费用自理。
享受公费医疗期间,应在当地选择一家公立医院就诊,凭医院正式单据,在当年年底向学校报销。
其他原因休学的学生,在休学期间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第二十九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保留其学籍到退役后一年。
第三十条学生休学期满后,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前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
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持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书,证明已恢复健康,并经学校医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