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多选题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C)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A、孔子B、柏拉图C、培根D、夸美纽斯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7、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A)不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A、桑代克B、马卡连柯C、赞科夫D、陶行知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AC )。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政治因素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文化因素9、《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文化功能10、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 )。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11、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反映了教育的(D)。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12、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
这就是教育的(C)功能。
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13、教育通过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使之成为与学生发展相一致的力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从而传递给年轻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延续。
这体现了教育的(C)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4、“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这体现了教育的(B)。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5、受教育者因为有了目标,可以树立信心,坚强地排除各种困难,争取实现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功能。
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16、《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明教育乃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是“化民成俗”。
这体现了教育的(A)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7、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充分发挥教育目的的(B)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围绕教育目的发挥积极作用,共筑教育合力。
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1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19、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20、“双因素说”理论认为,智力由(D)与(D)构成。
A、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B、思维的材料与思维的结果C、记忆能力与知觉能力D、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21、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2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2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ABCD)。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2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 )。
A、基础教育体系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C、高等教育体系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25、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美国的学制属于( B )。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26、、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德国的学制属于(A )。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27、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现行我国的学制属于(C)。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28、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 CDE )。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决策性评价D、研究性评价E、工作性评价29、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BCDE )。
A、权威性B、地域性C、针对性D、社会性E、探究性30、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E)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3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ABCD )。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32、(B)认为,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知识、既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A、实践说B、发展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33、(B)认为,教学过程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换言之,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属性即实践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A、发展说B、实践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34、从认识论出发,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这是典型的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C)观点。
A、实践说B、发展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3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B)德育原则的要求。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36、“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A )。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37、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进行多方面的活动和交往。
正是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和交往,人们才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同时,人的品德又总是通过多方面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并得到检验。
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B)的特点。
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38、德育实施的过程中,除了以一定的价值性内容影响学生外,还要对各种关系和影响加以协调和整合,这反映了德育过程具有(D)的特点。
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39、德育作为社会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总是以其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连续不断地对人施加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促使品德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但这种发展和提高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
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A)的特点。
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40、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BCDE)。
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E、促进4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42、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征的职业形象(B)。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D、“我是人民公仆”43、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A)。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D、“我是人民公仆”44、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传统的职业形象(C)。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我是教书匠”4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46、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时期。
A、婴儿期B、幼儿期C、儿童期D、少年期E、青年47、(C)是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
A、120-140B、110-120C、90-110D、低于8048、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
这是(A)学生的教育第一点。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49、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这是(C)学生的教育第一点。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50、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这是(B)学生的教育第一点。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51、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B)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52、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53、学校管理要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几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优势。
这是体现(A )。
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54、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
这是体现(C)。
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55、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这是体现(B)。
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不是人类的独有现象,动物中也存在。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