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实验动物学期末考试题

基础实验动物学期末考试题

动物实验从实验设计开始到最后的结果解读有诸多的因素决定其结果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实验设计是否科学
科学的实验设计是任何实验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严谨的设计,实验结果就是不可靠的。

如:在动物实验中,对照是很重要的一种设计,如果忽视对照或错用对照,势必导致实验的失败。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1、遗传学背景是否明确。

根据实验目的选用近交系、远交封闭群或杂交群的动物。

其各有优缺点,如近交系动物的反应一致性优于封闭群或杂交群,使用近交系动物会使实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但杂交群动物也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比近交系更适用于研究。

但如果选用不当,可能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根据不同的目的动物疾病模型,考虑动物的遗传特质、生物学特性、易感性等,选择相应品种、品系的动物。

如:过去制作脊髓灰质炎的动物疾病模型时,其他动物不能复制该传染病,仅在猕猴中可以复制,所以该项研究仅能选用猕猴进行。

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细胞传代的技术解除了猴子们的噩运。

另外,不同品系的小鼠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差异很大。

如DBA小鼠听到电铃声后可出现明显的癫痫症状,甚至死亡,而C57BL根本不出现此反应。

3、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选用相应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等级的实验动物,即考虑选用普通级、清洁剂、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还是无菌动物。

4、考虑年龄、体重、性别。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动物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尽相同,应注意实验动物之间、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年龄对应;同一实验中,动物的体重要尽可能一致;实验动物对与药物的毒性反应有性别差异。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
饲养包括微生物的控制、饲料的配置、实验动物生活环境的控制等环节。

饲养时根据不同品种、品系、生理状况,根据对营养和环境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合理调控以上项目。

要注意的是,饲养中要注意许多细节,这些细节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如从运输抵达实验室开始就要注意减少环境改变引起的动物的应激反应;清洗笼子、换水和饲料、改变成员最好不要一次完成;喜群居的动物单独饲养时放置玩具等。

总之,让动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动物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既符合伦理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人员的态度、认识与操作水平
首先,实验人员还应秉持科学的严谨的实验态度。

如在对10只小鼠分别进行0.1ml的某药品的腹腔注射时,不应为了方便及节省时间就抽取1ml的药品进行一次性注射。

这势必造成给药剂量的不准确,进而对实验结果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影响。

其次,动物学实验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掌握相关的实验动物学知识及相应技术。

这不仅是伦理学的要求,也是我们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要求。

比如麻醉时,如果麻醉过深,动物处于重度抑制甚至濒死状态,各种正常反应受限,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但如果麻醉过浅,引起动物的强烈疼痛,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等一些生理生化指标。

再比如手术时,熟练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对动物的刺激,使动物创伤少,出血少,将会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饲养、研究人员的态度、认识与操作水平这四方面是动物实验结果科学性的决定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