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情况(陈颖)

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情况(陈颖)

•创新:该部分的设置原则为项目所采用的技 术突破本标准已有条款的要求进行的创新, 所选技术或手段在绿色、节能方面具有示范 、引领的作用。
11.2.10 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进行 建筑设计。
五、标准修订过程中的验证工作
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 ( 2015年1月26日至3月26日)
针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共征求385条意见,且就所征求意见召开意见处理讨论会,组织
33
34
17
19

2 3
绿化用地 地下空间
9
9
7
6

Ⅱ 4
室外环境 光污染
21
18
4
4

5
6
环境噪声 风环境
5
4
6
6
7
热岛效应
6
4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3
24
8
公共交通设施
7
9
9
人行横道无障碍
3
3
10
停车场所
7
6
11
公共服务设施
6
6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3
24
12
生态保护补偿
3
3
13
绿色雨水设施
8
9
5.2.13 将“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细化为“2级能效要求,得2分;1级能效要求,得3分”。
调整评价方式
6.2.6 地标中的调整为“50%的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100%的卫生器具用水效 率等级达到二级,得10分。”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评分项分数设置及特点
节 能 与 能 源 利 用
条文设置特点:暖通空调系统能 耗是建筑总能耗的大户,节能潜 力巨大,本章节突出对暖通空调 系统和设备的要求,并全面考虑 了建筑围护结构、照明系统和能 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节能要求。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评分项分数设置及特点
节 水 与 水 资 源 利 用
5.1 控制项(3项) 5.2 评分项(17项)
Ⅰ 建筑与围护结构 Ⅱ 供暖、通风与空调 Ⅲ 照明与电气设备 Ⅳ 能量综合利用
施工管理 (21项)
9.1 控制项(4项) 9.2 评分项(17项)
Ⅰ 环境保护 Ⅱ 资源节约 Ⅲ 过程管理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5项)
6.1 控制项(3项) 6.2 评分项(12项)
5
6
7
8
9
调研及标准草案提出 2014年6月18日
修订标准的试评价 2014年12月26日
修订标准的第二次试评价 2015年5月20日
标准正式送审会议 2015年10月14日
标准宣贯、标准指南、 材料清单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评分项分数设置及特点
节 地 与 室 外 环 境
条文设置特点:本章特别突出节 约集约利用土地对环境的贡献, 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活动对原始土 地的干扰,同时综合考虑在建设 过程中的生态保护,以及建成后 室外环境的舒适度、交通的便利 度等要求。
(2项)
11.2 加分项(15项)
Ⅰ 性能提高 Ⅱ 创新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评价介绍:
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阶段 设计评价内容为“四节一环保”五类指标+提高与创新, 运行评价为全面评价,包括“四节一环保”、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类指标+提
高与创新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三个等级按得分判定,但必须满足控制项要求。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 分。三个等级的最低总得分分别为50分、60分、80分。
室 内 环 境 质 量
条文设置特点: 保证建筑室内人员健康是根本, 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是需求,因 此本章节在分值分配上重点突出 室内空气质量,并平衡考虑室内 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对舒适 度的影响。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评分项分数设置及特点
施 工 管 理
条文设置特点:本章是在2011版基 础上增加的章节,使评价过程更加 完善。有效的过程管理是实现绿色 建筑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章在条款 和分值上侧重施工过程的管理,同 时综合考虑了施工过程环境保护和 对资源节约的要求。
条文设置特点:节源开流是节水的 两个重要途径,本章节突出“节源 ”和“开流”平衡发展。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评分项分数设置及特点
节 材 与 材 料 资 源 利 用
条文设置特点:本章以节材设计为 基础,材料选择为引导,突出建筑 材料全寿命周期的环保要求。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评分项分数设置及特点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最新修订版)介绍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15/12
目录
CONTENTS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及思路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三、标准编制的情况 四、标准条文的设置说明 五、标准修订过程中的验证工作 六、国标和地标的主要区别 七、标准的特点及创新
2014有部分条款变化、新增,详见下表:
等同
新增
删除
节地与室外环境
——
——
——
节能与能源利用
4
4
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
——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2
2
室内环境质量
9
2
1
施工管理
5
4
——
运行管理
3
3
——
提高与创新
8
4
1
合计
36
19
8
总计
36
19
8
微调是指细化评分要求;大调是指调整评价方式、提高评价要求。 不含“提高与创新”中的一般规定2项

7
8
9

10
11
12Βιβλιοθήκη 13Ⅳ1415
16
17
指标 控制项
热源设备 制冷机组 建筑智能化系统
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
建筑设计优化 外窗幕墙可开启
热工性能 供暖、通风与空调 冷热源机组能效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及思路
•编制原则
以国家及北京市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为基础 细化标准条文,增强可操作性 结合北京市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实施特点,合理设置具有北京项目特点的评价指标 或内容 结合节能减排要求,参考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及思路 •编制思路
BREEAM Green Star LEED 其他发达国家
0.2 0.18
0.19 0.17
0.19 0.18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0.1
0.05
0
节地与室 外环境
w1
节能与能 源利用
w2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w3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w4
室内环境质 量
w5
00
施工管理 w6
00
运营管理 w7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运行评价阶段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0.25
0.2 0.17
编制人员统一讨论、确定意见回复,最终意见采纳条数240条,部分采纳54条,未采纳91条,均说明了
原因。
章节
对外征求意见条数
采纳条数
部分采纳
未采纳条数
总则
8
术语
4
基本规定
23
节地与室外环境
97
节能与能源利用
57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9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9
室内环境质量
47
施工管理
28
运营管理
17
创新项
42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判定方法: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节地与 节能与 节水与水 节材与材 室内环
室外环境 能源利用 资源利用 料资源利用 境质量
w1
w2
w3
w4
w5
施工 管理
w6
运营 管理
w7
设计 居住建筑 0.21
0.24
0.20
0.17
0.18 —— ——
评价 公共建筑 0.16
0.28
0.18
新增项
8.2.14 “公共建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风的处理,降低进入室内新风中PM2.5的浓度。”
删除项
国标中8.1.6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要求。
六、国标和地标的主要区别
2 、标准评价章节主要变化条款列表
新版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新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14
径流总量控制
6
6
15
绿化方式与植物
6
6
对比说明:扩展了室外风环境、热岛强控控制、公共交通、停 车设置等条款内容,细化了绿化方式条款要求,增加停车设置 条款要求,提高了雨水径流评价要求等。
六、国标和地标的主要区别
3 、各评价章节评分条款的分值比例对比
序号
1

2

3

Ⅰ 1

2 3


4

5
6
借鉴
北京市地方标准修 订《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
创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825-2011
继承
支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新版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标准框架、评价方法与国标保持一 致,主要包括十一个章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