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量复习
复习目标:
1、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误差分析
2、 能尝试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来测量密度
3、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复习难点: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活动一:知识回顾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
(一)测固体的密度:原理ρ=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二)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
特殊测量方法:
借助浮力,间接测量固体的密度(p 物>p 水) 利用漂浮条件,测固体的密度( ρ物> ρ水) 活动二:课前热身
1、如图是一同学测量物体质量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有三 处不合理之处,请指出:
⑴ ;⑵ ;⑶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
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V 2,物体体积V=V 2-V 1 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悬重物法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体积
质量 :工具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2、若在调节天平时游码没有放在零刻线处,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时,称量结果将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 .若调节平衡的天平使用已磨损的砝码称量时,测量结果将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区分两杯没有标签的水和盐水的是()
A B C D
4、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像。
四幅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是,其物理意义是;能正确表示石块“密度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是,该图像y轴则表示石头的,x轴表示石头的,图像的物理意义是。
5、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应将天平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在调好的天平左盘放金属块,加上适量砝码后,指针偏向左侧,此时应,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
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金属块有磨损后,它的密度(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5题图第6题图
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
[1]:(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B.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2)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表中)
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中.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中.
d.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中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g 烧杯和剩余盐水
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
质量 m/g
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V/m1
盐水的密度ρ
(kg/m3)
130.2g
[2] (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质量为m
1
(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
2(3)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4)盐水的密度ρ =(m
2-m
1
)/v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方案,哪个方案测出的盐水的密度更准确,为什么?
7、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是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八年级的一些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在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 (ρ
铜
=8.9×103kg/m3,g=10N/kg)。
求:
(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活动三:课堂讲练
8、给你一张密度表和一个可沉于水中的小铁球,请你再自选其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该小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⑴主要器材:
⑵简要做法:
⑶如何判断:
9、在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实验中:
⑴实验步骤如下:①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②把固体
1
,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浸没再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2
=。
⑵上述操作过程中“适量”的含义是
⑶小华有一枚质量为3.1g的金币,经查阅资料知,制作金币所用材料的类别及密度如下表所示:
黄金类别24K黄金22K黄金18K黄金
密度/(103kg/m3)19.26 17.65 15.45
小华准备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计算出密度,从而鉴别出
它的黄金类别。
实验时,小华选用了一个能放入该金币的量筒,
其规格如图所示,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小华能否鉴别该金
币的黄金类别?为什么?
10、只有量筒和水,请你想办法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1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体积比乒乓球小但质量比乒乓球大的红色的塑料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看到黄色的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而红色的塑料球却沉到了杯底。
这个现象使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红色的塑料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反而沉到了杯底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可能是乒乓球体积比塑料球大。
猜想2:可能是乒乓球质量比塑料球小。
猜想3:可能是乒乓球密度比米小,而塑料球密度比米大。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好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先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这三个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把三个瓶中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再将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未跑出米面的瓶子的平均密度为 g/cm3,比米的密度;跑出米面的瓶子的平均密度比米的密度。
(2)上述实验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
活动四:小练习
12、“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在点缀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1.0×103kg,体积为2m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
则“海宝”的密度是 kg/m3;“海宝”对地面的压强是 pa(g取10N /kg)
13、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面上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1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木块的密度”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细线系住铁块和木块,先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液面示数为V
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液面示数为V
2
③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④把铁块和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液面示数为V
3
⑤计算木块的密度
上述操作中多余的步骤是,其余操作合理的顺序是:
木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15、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
B、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1
C、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V
2
D、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⑴指出小明操作的不规范之处:
⑵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m
1/g V
1/
cm3V
2/
cm3m
2/
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
ρ/(g.cm-3)
测量值 6 370
⑶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