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似三角形全章总结人教版

相似三角形全章总结人教版

相似三角形全章总结
要点链接
☆等比性质: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 范例点悟
考点一.比和比例
例1.若
578
a b c ==,且323a b c -+=,则243a b c +-的值是( ) A.14 B.42 C.7 D.143 即学即练
1.若23
x y =,则32x y -等于( ) A.3 B.2 C.1 D.0
2.甲、乙两地相距
3.5km ,画在地图上的距离为7cm ,则这张地图的比例尺为( )
A.2:1
B.1:50000
C.1:2
D.50000:1
3.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若舞台AB 长为30m ,主持人应走到靠近A 点 m 的黄金分割点处.(精确到1m )
4.已知线段a=3cm ,b=4cm ,那么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等于 cm.
5.若,a b b c c a k c a b
+++===则k= . 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例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中点,过D 的直线交AC 于E ,交AB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EC BF =
即学即练
6.如图1,在△ABC中,DE△BC,DE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如果AD=3,BD=4,AE=2,那么AC= .
图1 图2
7.已知,如图2,△ABC中,D在AC上,且AD:DC=1:2,E为BD中点,AE的延长线交BC 于F,求证:BF:FC=1:3.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3.(1)如图3,AB=BC=CD=DE,△B=90°,则△1+△2+△3等于()
A.45°
B.60°
C.75°
D.90°
图3 图4
(2)已知:如图4,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DF△AC,
DF与CE相交于点F,AF的延长线与BD相交于点G.i)求证:AD²=DG·BD;ii)连接CG,求证:△ECB=△DCG.
即学即练
8.如图5,梯形ABCD中,AD△BC,AB=DC,点P是AD边上一点,连接PB、PC,且AB²=AP·PD,则图中有对相似三角形.
图5 图6
9.如图6,在三角ABC中,AB=8cm,BC=1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运动,速度为4cm/s,如果P,Q两点同时运动,那么何时△QBP与△ABC相似?
考点四: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例4.(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2)如图7,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G在AD上,过G作BC的平行线分别与AB、AC交于P,Q两点,过点P作PE△BC于点E,过点Q作QF△BC于点F.设AD=80,BC=120,当四边形PEFQ为正方形时,试求此正方形的边长
图7
即学即练
10.已知△ABC△△DEF,且AB:DE=1:2,则△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A.1:2
B.1:4
C.2:1
D.4:1
11.如图8,在形状和大小不确定的△ABC中,BC=5,E、F分别是AB、AC的中点,P在EF或EF的延长线上,BP交CE于D,Q在CE上且BQ平分△CBP,设BP=y,PE=x
(1)
1
4
x EF
=时,求S△DPE:S△DBC的值;(2)当
1
3
CQ CE
=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图8
考点五:射影定理
例5.如图9,△ABC中,△ACB=90°,CD△AB于D,BD=2,AD=8,求S△ABC
图9
即学即练
12.如图10,AD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上的高.(1)若AD=6cm ,CD=12cm ,求BD 的长;
(2)若AB=15cm ,BC=25cm ,求BD 的长
图10 图11
考点六:图形的位似 例6.如图11,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各顶点坐标为A (-1,1),B (2,3),C (0,3).现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作△A B C ''',使△A B C '''与△ABC 的位似比为23
,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
即学即练
13.已知:△ABC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3)、B (3,4)、C (2,2)(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单位长度).
(1)画出△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A 1B 1C 1,点C 1的坐标是
(2)以点B 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内画出△A 2B 2C 2,使△A 2B 2C 2与△ABC 位似,且位似比为2:1,点C 2的坐标是 .
(3)△A 2B 2C 2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
课后作业
A卷(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如图1,△ABC中,DE△BC,DE=1,AD=2,DB=3,则BC的长是()
A.1
2
B.
3
2
C.
5
2
D.
7
2
图1 图2 图3
2.如图2,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若△ABD的面积为a,则△ACD的面积为()
A.a
B.1
2
a C.
1
3
a D.
2
3
a
3.如图3,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DE△BC,则图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ABC除外)共有()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4,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2),(-2,3),(-1,0),把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C
'''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1,0)
B.△A B C
'''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0,0)
C.△A B C
'''与△ABC是相似似图形,但不是位似图形
D.△A B C
'''与△ABC不是相似图形.
图4 图5
二.填空题
5.已知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且a=2cm,b=0.6cm,c=4cm,那么d= cm
6.已知
2
3
a c e
b d f
===,则
a e
b f
+
=
+
.
7.如图5,在边长为9的正△ABC中,BD=3,△ADE=60°,则AE的长为.
三.解答题
8.如图6,正方形网格上有△A1B1C1和△A2B2C2(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求证:△A1B1C1△△A2B2C2;(2)请你再正方形网格中画一个以点C2为位似中心的三角形并将△A2B2C2放大2倍
图6
9.已知:如图7,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直线EF经过点C,分别交AB、AD的延长线于E、F两点,连接ED、FB相交于点H.(1)如果菱形的边长是3,DF=2,求BE 的长;(2)除△AEF外,△BEC与图中哪一个三角形相似,找出来并证明;(3)请说明BD²=DH·DE的理由
图7
B 卷(能力提高)
一.填空题
1.如图1,已知△1=△2,若再增加一个条件就能使结论“AB·ED=AD·BC”成立,则这个条件可以是 .
图1 图2 图3
2.如图2,菱形ABCD 中,点M 、N 在AC 上,ME△AD ,NF△AB ,若NF=NM=2,ME=3,则AN= .
3.如图3,在△ABC 中,△A=60°,BM△AC 于点M ,CN△AB 于点N ,P 为BC 边中点,连接PM ,PN ,则下列结论:△PM=PN ;△AM AN AB AC
=;△△PMN 为等边三角形;△当△ABC=45°时,
PC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
4.将一副三角尺如图4所示叠放在一起,则BE EC
的值是 .
图4
二.解答题
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E ,交AC 于点F.(1)如图△,当13CE EB =时,求CEF CDF S S 的值;(2)如图△,当DE 平
分△CDB 时,求证:
OA ;(3)如图△,当点E 是BC 的中点时,过点F 作FG△BC 于点G ,求证:
CG=
1
2
BG
6.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接AP、OP、OA.
1)求证:△OCP△△PDA;2)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
(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3)如图2,在(1)的条件下,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接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接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