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南京工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人:
所在学院:建筑学院
项目成员:陈彦婷郑文雅严羽邓珺文顾
睿
指导教师:***
申报时间:
二、项目研究问题
城中村的主要问题:
1、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村名随意搭建增建房屋,城中村建筑楼挤房密,参差不齐,空间布局混乱,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以上,甚至达到90%,“手楼”“贴面楼”“一线天”现象十分常见
2、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城中村大多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
水、电管线混乱,公厕奇缺,在消防、抗震、台风等方面存在隐患。
此外,城中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文体医卫设施和商业服务点不足。
3、环境卫生条件差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之村名生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是的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入河道或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放。
4、社会治安混乱城中村暂住人口过多,人口构成复杂,素质较低,加上促租屋分散、隐蔽、无人管理,使得城中村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的隐匿处、边缘人群的聚居点。
绑架勒索、吸毒贩毒、无证游医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治安状况让人堪忧。
三、项目内容
1、以东南沿海一带的早期开放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导致城中村问题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地调研,对典型城市中城中村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
其中包括人口密度、居民职业、居民的出行习惯、城中村路网体统、建筑风貌。
同时还应包括对周边城市空间的研究,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商业业态等方面。
从调研中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归纳不同地区城中村的典型特征,寻求各个环节中可能的解决措施。
3、对城市脉络的研究
4、城中村的改建不仅仅影响到城中村内部的空间形态,对于城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分析城市的诉求,对城中村改建后的空间进行综合性的定位。
5、对原住民生活模式诉求的分析
6、构筑新的建筑和区域规划模型,为解决城中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7、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农村聚落原住民原有的生活模式和对生活方式的诉求,并比较分析与生活现状有何差异。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城中村类型建立分析模型,抽象出最典型最广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