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会计1035 李倩明100331071
会计信息的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本篇论文仅就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探讨。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求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但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作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利。
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会计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所以,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类型是否相关是相关性中的特殊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两个最主要的质量特征,二者缺一不可。
若失去其中之一,会计信息则是无用的,利用价值为零,甚至是带来误导的信息。
所以我们在实务中应当兼顾相关性和可靠性。
然而,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定义与计量属性的不同注定了在理论和实务中,二者几乎不存在真正的统一。
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又或者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
例如,对于经济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报告还是不报告,如果报告,要采用什么方式、以什么金额报告,强调相关性或强调可靠性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容易受到公司管理者操纵的性质使得其可靠性较差,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非常相关的,因此既不能不报告盈利预测信息,也不能将其列入会计报表或报表附注等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最终权衡的结果是作为其他类别的财务报告报送。
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认为:在非理想环境下,编制一份既具有完全相关性又具有完全可靠性的财务报告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
当然,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不可协调,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也就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更加关注会计信息所反应的未来信息,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广泛,投资者想要投资某个公司,既需要这家公司的财务信息,又需要非财务信息,既需要定性的信息又需要定量信息。
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公司所做的会计信息必然要提高相关性,而提高相关性的同时,
也就提高了可靠性。
所以,在实务中,不能以牺牲某一方来确保另一方,二者是统一的。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既是对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
会计信息反映的经济实体是复杂多变、不确定的,所以在运用会计信息时,我们不能存在主观上的偏向,在两者不能兼顾是要懂得如何取舍。
对于国家来说,应该继续加强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大家看到的都是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