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纲货币银行学汇编

易纲货币银行学汇编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开课学期:4学时/学分:48 / 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1、龙玮娟、郑道平:《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曹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03、Lloyd B.Thomas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Mc—Hill出版公司,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Frederic S. Misbklin:《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AddisonWesley Longman,Inc5、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执笔人:李昱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货币银行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作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专门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的学问,而货币银行学则为金融学的重要课程,是经济学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计划学时内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

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学时)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二、马克思的货币产生理论(一)货币产生的根源在于商品交换:(二)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第二节货币的形态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可兑现的纸币—银行券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五、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第三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交换媒介的功能,是货币在实现商品的价值是所执行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过程,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所执行的职能。

(四)支付手段: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的分离所引起的货币单方面运动。

(五)世界货币: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转移工具。

第四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确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流通及偿付能力4、准备金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三)金本位制(四)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2课时)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产生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的发展(一)高利贷信用(二)现代信用——借贷资本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相互之间以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二)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数量和规模的局限;2、方向上的局限性;3、能力上的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个人等提供的信用,是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而进行的信贷活动。

(一)银行信用的特点(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指以国家或政府为债务人而从事的借贷活动。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二)国家信用的作用四、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的方式(二)消费信用的特点(三)消费信用的作用五、国际信用1、出口信贷2、进口信贷3、市场贷款4、补偿贸易和来料加工5、政府信贷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六、民间信用(一)形式(二)特点(三)作用第三节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以书面的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分类(一)特点(二)分类二、几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一)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记载商业信用债权或债务关系的一种凭证。

1、商业票据的特点2、商业票据的种类3、背书和贴现(二)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持券人有按约定的期限取得固定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

1、政府债券2、公司债券(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上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1、股票的特征2、股票的种类(四)大额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记载一定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可以流通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4课时)第一节利息的产生及本质一、利息的产生利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过本金部分的附加额,是信用活动本质特征的表现。

二、利息的本质(一)马克思关于利息性质的理论1、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利息是财富分配的形式:这决定于货币资本家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

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有两个含义,一是资本的借贷也是一种商品买卖;二是利息的高低与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二)西方就学家关于利息本质的不同看法1、利息报酬论(威廉·配第)2、利息利润论(马西)3、资本生产力论(马尔萨斯)4、节欲论(西尼尔)5、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6、人性不耐论(欧文·费雪)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四、收益的资本化第二节利率体系结构一、利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二、利率的种类(一)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二)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三)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四)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五)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六)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七)单利和复利三、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在一个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相互连结而形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结构和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关于利率的决定因素(一)平均利润率(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和竞争(三)社会再生产状况(四)扰动因素的影响:如人们的道德观念、传统习惯、经济发展程度等。

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一)物价水平(二)国家宏观政策(三)国际利率水平(四)利率管制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以庞巴维克、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

(二)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三)IS—LM利率理论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提出。

(四)可贷资金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

第四节利率的作用一、利率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二、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一)利率对储蓄的影响(二)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三)利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四)利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五)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2课时)第一节金融机构一、金融机构的特征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是发行间接金融工具以及在金融体系中推进资金融通的经济实体,是促使资金盈余者与资金不足者之间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第二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一)中央银行的含义(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职责(四)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二、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含义(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四)我国商业银行的类型三、政策性银行(一)国家开发银行(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二)信托投资公司(三)证券机构(四)财务公司(五)租赁公司(六)其他第三节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专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体系。

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一、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三)国际开发协会(四)国际金融公司(五)国际清算银行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

第五章金融市场(4课时)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1、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

是实现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并由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形成该市场的“价格”—利率。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二、金融市场的功能1、有效地聚集和转化资金。

2、合理配置资源。

3、分散风险。

4、经济运行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三、金融市场的类型第二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货币市场是专门经营短期信用工具的发行和买卖转让,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借贷市场。

(一)国库券市场(二)定期存单市场(三)票据市场(四)同业拆借市场二、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经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

(一)证券发行市场(二)证券流通市场第三节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一、资产的种类1、实物资产2、金融资产二、资产选择资产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1、资本本身有无收入2、资产的价格收入3、交易成本4、风险状况三、资产组合第六章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ory Institutions)(6课时)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一)古代银行业的萌芽(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二、商业银行的概念及性质(一)商业银行的概念(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的职能。

2、支付中介的职能。

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及组织一、存款货币银行的基本类型1、分离型商业银行2、全能型商业银行3、向全能方向发展的趋势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单元制商业银行制度(二)总分行制度(三)代理银行制度(四)银行控股公司制度(五)连锁银行制度(六)跨国联合制度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自有资金(资本)(一)自有资金的作用(二)资本的构成二、吸收存款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三、其他负债(一)同业拆借(二)中央银行借款(三)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四)回购协议(五)发行金融债券(六)占用资金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获取盈利的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