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解与品析
——《田野上的白发》
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秧苗的美, 通过侧面描写,体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跪”、“爬行”两个动词准确描绘母 亲插秧时的姿态,“艰难”一词表现了 母亲插秧时极为劳累,体力不支的状况。 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坚忍与顽 强。
阅读《生命之芯》 《导引》p60
自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品味第7段画线句子中 加点词语 “怔怔地”、“怏怏地” ,说说它 们的表达效果。
——2008河南卷《梨一样的苹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 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 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 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 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兽类”和“人类”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请用
文中词语回答。
• “兽类”指野蛮庸俗。“人类”指文明崇 高。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 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褒词贬用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经意一 瞥,发现了那粉嫩粉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 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不由得分外惊喜,停下 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
3、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一 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 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 苗一行行立起来,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 明的织工,织着绿色的希望;母亲是勤劳的春 蚕,吐着绿丝。
4、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 田,母亲已插完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 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 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 身是汗水泥水。
——《我的那些花儿》
请品析句中词语“袅袅娜娜地羞涩着” 的妙处。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儿开放
时娇美的姿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 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 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 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便 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
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拿着抹布,一 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 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的眼早就红红的了。
通过(动作、神情、细节等)的描写,(准确、 形象具体、细致传神等)+、、、、、、
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眉飞色舞”一词的妙 处。 ——2008温州卷 《惟有少年心》 2.联系上下文,具体评价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到达地震 灾区都江堰市,在临3.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 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 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 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朱自清《匆匆》
运用比喻,生动具体表现了日子(时间)飞 逝,悄无声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浪费时间, 无所作为的懊悔之意。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运用(对比)+强调突出(鲜明)对象+特性+意旨 运用(反复)+渲染、突出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等;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关键点: 结合具体语境 紧扣词语特点 注意答题格式 注重语言表述
练习:
1、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 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 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地。
——《西湖的绿》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 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紫藤萝瀑布》
“怔怔地”、“怏怏地”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具体 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光、了无生机 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达了“我” 看到叶子凋零时的惋惜之情。
08山西卷《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20、第3段中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 心”,请从第7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 的两个词语。
词语的互换、替代、筛选等
08江西卷《年的召唤》 16、根据文章内容,从“熟识、熟思、熟
悉、熟透”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 横线处。
原文: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 具统统远去,只有熟稔的风景, A 的 方言, B 的故人, C 的脸庞;一切 没有距离,只有浓如酒、醉如蜜的真情。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要点 理解体味词句,品析语言 把握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探究作品内涵,赏析评价
现代文阅读 复习专题
词语的理解与品析
08沈阳卷《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14、下面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 什么?
(1)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
(2)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
分析词句时,有些要指出一定的写作手法。 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化实为虚)、变抽象为具体、对比、烘托、联想、 想象等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杜鹃花)那种对生命的不舍和引人,凄美 的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
(展开充分的想像,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 描绘了杜鹃花努力开放时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