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质量守恒定律 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S-32 Fe-56 Cu-64 C-12 N-14 Mg-24 Na-23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 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2.原因: 反应过程,就是 反应物的原子重组成生成物 的过程(微观)。

反应前后(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 、 原子质量 没有改变。

所以,(宏观)元素种类 、 元素质量 、各物质质量总和 没有改变。

(微观)分子种类 一定变化,(宏观)物质种类 一定变化,
可能变化的是 分子数目 、 元素化合价 。

3.适用范围: 一切化学反应 。

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实验,实验装置如右下图。

(1)实验中用 热玻璃管 引燃红磷的。

(2)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现象: 红磷燃烧,放热,
产生大量的白烟 ;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气球 先鼓后瘪 ;
气球的作用 平衡装置内外气压,防胶塞被冲开 ;
细沙的作用 防瓶底受热不均而破裂 。

(4)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结果为M 1,反应后再称量,结果为M 2。

你认为M 2___等于____M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I :把镁条放在石棉网上称量后,点燃,待反应结
束后,再把生成的白色固体和石棉网一起称量。

该反应的现象: 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 ,发出耀眼强
光,生成白色固体。

方程式2 Mg+ O 2 2MgO
实验Ⅱ:将装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小试管放倒,使盐酸与
红磷
通电 碳酸钠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实验Ⅲ:将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接触铁钉,过一会儿再称量。

该反应的现象为: 铁钉表面生成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

数据见上表:
(1)这三个过程中,实验I “增大”的原因 装置未密闭,参加反应的氧气未称量 ,实验Ⅱ“减小的原因 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

三个实验中,实验III 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 有同学进行实验Ⅱ时,如右图进行。

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结果为M 1,然后将气球中的碳酸钠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再称量,结果为M 2。

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有大量气泡,白色粉末消失,气球鼓起 ;你认为M 2___小于___ M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变大,所受浮力增大 。

(3)由此可得出,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 气体参加或由 气体 生成的反应,必须在 密闭 装置中进行,而且装置 体积 不变。

三.化学反应方程式
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1)写: 化学式、条件 2)配平
3)注明: 箭头
3.含义:
2H 2O 2H 2↑+O 2↑
质: (1) 水 在 通电 的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读法)
量:(2) 每2 个水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
(3)每 36 份质量的H 2O 完全分解生成了 4 份质量的H 2和32 份质量的O 2
四.初三化学常见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