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知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知识

速,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
认识流感病毒(1)
正粘病毒科病毒
有胞膜的RNA病毒,颗粒呈球形或长形。 包括:
人流感病毒:甲、乙、丙型
动物流感病毒:甲、丙型
认识流感病毒(2)
病毒结构、分型及变异
(一)病毒结构
分三层
内层:病毒中心,含RNA、核蛋白; 多聚酶
间层:内膜蛋白
哪些人容易感染流感?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病后虽然可以获得 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因为流感病毒亚型内 部经常会发生小幅度变异,即“抗原漂 移”,人对变异后的病毒仍然易感。所以, 即使前一年感染过流感的人,第二年仍有 可能再次感染。
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也有人因为接触了污染了流感病毒的物品 (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 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外层:脂层,表面抗原由血凝素
(H)和神经氨酸酶(N)组成
神经氨酸酶 (N)
血凝素 (H)
脂质 膜蛋白
P1 P2 P2
核蛋白 RNA
聚合酶蛋白 RNP
病毒的变异 病毒的变异
抗原性漂移 (antigenic drift)
编码表面抗原(H、N)基因点突变累 及导致了抗原位点的改变
抗原性转换 (antigenic shift)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指人感染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后所致的疾病。
• 轻型病例仅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和乏力等流 感样症状
• 重者可发展为肺炎、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 细胞减少、败血症、肾功能衰竭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 并发症,病死率高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因 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禽流感病毒不 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
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 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而禽流感病毒没有;
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 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的防治知识
武穴市疾控中心 2012年5月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引起大流行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
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一到两周内恢复。 流感潜伏期短约为1~3天,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
• 在低温、干燥以及甘油中可保持活力数月至1 年以上,在干燥的尘土中能存活14天。在温度 较低的粪便中存活至少3个月。在22℃的水中 存活长达4天,0℃可超过30天。在冷冻的禽肉 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
易感人群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
高危人群
• 12岁以下儿童 • 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 • 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
传染源
主要为病、死禽和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 禽,尤其是水禽。
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 意义非常有限。
感染危险因素
直接接触禽类,尤其是病死禽(如宰杀病 死禽)
暴露于禽流感病毒(H5N1)污染的环境和 活禽宰杀市场等
与人禽流感病例直接接触也可能与感染有
关,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H5N1禽流 感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H7、H9N2)??
H7亚型人禽流感患者主要表现出结膜炎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H9N2亚型人禽流感患者,类似普通感冒,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
染症状
见王陇德主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卫版 2007 P64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和其它流感病 毒一样怕光、怕热、普通消毒剂很易将其杀灭。 如加热(60℃30分钟,100℃2分钟)或福尔 马林、络合碘等消毒剂均可杀灭病毒
基因重组或动物源性抗原转换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型变异:H、N均大变异 ,约 30-40年发生一次,可 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
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 变异约 10年发生一 次,可致大流行。
变种变异:H、N均小变异,经常 发生,导致小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未发现变异 乙型流感病毒只有变种变异
哪些人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流感?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多数病人从症状 出现前1天,直到起病后5天内,都有可能 把流感病毒传染给其他人。这说明感染者 在生病前就有可能将流感传染给其他人。 一些隐性感染者虽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 状,但仍能短期排毒,可以作为传染源。
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类感染 禽流感病毒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 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 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 流感病毒的毒力所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 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 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 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最近,国内外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即为高致病性禽流 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A类传染病,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3 、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 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 的手拿东西吃,受到传染而发病。
4 、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传播途径
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其具体的传播途径
可能的传播途径
• 禽-人传播 • 环境-人传播 • 人-人传播
高危职业史:实验室人员,禽病防治人员, 动物疫情处置人员,医护人员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1 、羽绒制品通常会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和化学处理 过程,传播病毒的几率应当很小,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 微,不太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2 、经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 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 发生禽流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