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数字推理技巧

图形数字推理技巧

行测考试中图形数字推理备考要点目前,图形数字推理常见的题型有三种:㈠圆圈型数字推理:1、有心圆圈型;2、无心圆圈型;㈡九宫格数字推理:3×3网格形式;㈢其他几何型数字推理:1、三角形;2、环形;3、正方形;4、长方形一、圆圈型数字推理1、有心圆圈型:周边数字通过运算得到中间圈内的数字。

2、无心圆圈型:周边数字之间满足一个基本运算等式。

解题一般规律1、基本规律是通过加减乘除,较少情况用到“倍数”和“乘方”。

2、运算方向一般为上下、左右、交叉(交叉最常见)。

(一) 有心圆圈型1、奇数法则:(1)如果每个圆圈中都是偶数个奇数,那么解题一般从“加减”入手。

(2)如果有一个圆圈中有奇数个奇数,那么这道题一般无法通过“加减”完成,应该优先考虑“乘法”和“除法”。

2、非奇数解法:(1)先加减,后相乘。

如果前面两个中心数字容易分解,先对其分解,然后在周边数字中构造因数。

(2)先乘除,后加减。

如果两个中心数字有一个较大且不易分解,应先从周边数字出发,选取两个先相乘,然后进行修正。

(二)无心圆圈型1、运算目标:有心圆圈型一般以中心数字为运算目标,而无心圆圈型从形式上看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一般的运算目标我们定位为,圆圈中的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两外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

2、当无心圆圈型涉及到乘法,优先考虑较小数字相乘。

3、把一个两位数字拆分成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放在圆圈的两个位置得考法,大家一定要注意。

二、九宫格数字推理(一)等差等比型(最简单,越来越少考):数字沿行方向与列方向呈等比或等差规律。

(二)分组计算型:九宫格中按照行和列分组计算,得到的结果呈简单规律。

(三)线性递推型(较常见):一般模式为“第一列的a倍加上第二列的b倍等于第三列”,但目标数列可能是第一列,也可能是第三列。

三、其他几何型数字推理(一)三角形:中心数字为运算的目标数字。

(二)正方形(略)(三)五格型(略)图形形式数字推理常见题型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此类题型题干是几个圆圈,每个圆圈被分成四份,考生需要总结前几个圆圈中数字之间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使得最后一个圆圈也符合前面的规律。

A:5 B:4 C:3 D:2【答案】D.解析:对角数字“5”和“7”相乘得到“35”即对角数字“3”和“5”组合,同理,8×8=64,所以4×7=28,答案应为D.A:22 B:23 C:24 D:25【答案】B.解析:12+2=8+6,11+14=12+13,所以21+24=?+22,答案应为B. 3.A :11B :15C :29D :14【答案】A.解析:(4+4)-(4+4)=0,(10+8)-(2+4)=12,所以(20+5)-(9+5)=?计算得?=11,答案应为A. 4.A :24B :16C :6D :3【答案】A.解析:3×4=12,5×6=30,?×2=48,得?=24,答案应为A.5.A : 4B :8C :16D :32【答案】C.解析:本题规律为前面两个图形对角线的成绩为另一个对角线成绩的2倍,所以按照此规律4×8的2倍应该是64,所以答案应为C.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行间运算规律:行间运算规律主要是每行两个数字简单运算得到第三个数.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⑴每行前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三个数. ⑵每行后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一个数.⑶每行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运算得到中间数字.以下以每行前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三个数为例,讲述行间运算规律的各种表现形式,其他两种情况中的数字推理规律与之类似.1.A:4 B:8 C:16 D:32 【答案】B.解析:每行三个数字成公比为1/4的等比数列,每列三个数字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答案应为B.2.A:106 B:166 C:176 D:186 【答案】D.解析:每一行的前两个数字之和的2倍等于第三个数字,所以答案应为D.3.A:0 B:14.2 C:15.2 D:16.2【答案】B.解析:每一行的第二个数加上第三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结果都是1, 即7.2+8-1=14.2,所以答案应为B.4.A:45 B:50 C:55 D:60【答案】B.解析: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常数=第三个数,即:5+12+3=20,9+17+3=29,10+37+3=(50)5.A:49 B:53 C:55 D:57【答案】A.解析: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常数=第三个数,即:3×8-1=23,4×9-1=35,5×10-1= (49)6.A:12 B:31 C:51 D:27【答案】B.解析:每行的第一个数×常数+1=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常量+1=第三个数,5×2+1=11,11×2+1=23;9×2+1=19,19×2+1=39;7×2+1=15,15×2+1=(31).三、三角形形式数字推理三角形数字推理的规律通常是寻找三角形的数字与中心数字之间的联系1.3 2 6 22 11 68 ?1 1 32 2 4 4 3A:10 B:15 C:19 D:21【答案】C.解析:“左下角的数”的“顶尖数的次方”+右下角的数=中间的数,比如1的3次方+1=2 ,3的2次方+2=11, 2的6次方+4=68,结果为4的2次方+3=19,所以答案应为C.12 21 4 ?6 4 9 3 2 8 9 18A:3 B:5 C:7 D:9【答案】A.解析:6×8÷4=12,7×9÷3=21,16×2÷8=4,6×9÷18=(3)所以答案应为A. 6×8÷4=122.11 9 7 1046 48 32 ?7 5 8 7 3 6 5 4A:36 B:38 C:42 D:44【答案】B.解析:(11+7+5)×2=46 , (9+8+7)×2=48 , (7+3+6)×2= 32, (10+5+4)×2=(38)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答案】D.解析:下面2个数字之和的平方-上面一个数字的平方=中间的数字(5+2)^2-6^2=13 ,(10+4)^2-12^2=52 ,(3+7)^2-9^2=192.【答案】D.解析:交叉计算,(8-2)*(4+2)=36 ,(1-2)*(3+3)=-6 ,(5-5)*(5+5)=0 3.【答案】B.解析:(11+7)-(9+9)÷2=9 ,(3+0)-(5+1)÷2=0 ,(7+7)-(8+2)÷2=9 .4.2 103 6 5 710 1 ?2 11 5 4 13 6A:10 B:11 C:12 D:13 【答案】A.解析:左上角的数×右下角的数-右上角的数-左下角的数=中间的数,答案为5×6-13-7=10五、拓展:图形推理A B C D【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半圆,一个是半正方形,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在右面的4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纸板折叠而成.你需要选出正确的一个.A B C D【解答】正确答案为D,在例题中,只有D可以由左边的纸板折叠而成.因此,正确答案是D.行测备考战略之数字推理篇数字推理题因其考察的无背景化,也即不需要较高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就可以做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

数字推理题着重考察考生发现数字之间之联系和规律的能力,而数字之间的规律与高中数学中的数列知识并不相同。

通俗的说,数字推理题考察的范围要更为广泛一些,所涉及的规律在一些题中甚至显得相当隐晦艰涩,这也是很多考生都感觉数字推理题比较难做的原因之一。

对于数字推理题的备考,盲目的搜集和背诵各种各样的规律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主要是因为数字推理题题型细分下来类型繁多,背诵繁多的题型并在考试中逐一尝试是难以顺利完成数字推理题的。

另一方面,考试时间相当紧张,很难给数字推理题分配足够的时间进行考虑。

基于对这两种情况的考虑,对于数字推理题,华图行测专家沈栋提示,正确的备考策略是:将数字推理题划分为若干类型,一要重点掌握各种类型题目普遍存在的共性特征,二要重点掌握每种题型特定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掌握了这两点,才能在做题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判断出题目的可能类型,并依据相应题型的思路和技巧进行快速解答。

基于此,我们将数字推理题划分为五类:多级数列、多重数列、分数数列、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

这五类基本题型涵盖了公考行测中绝大部分题目,只有极其少量的题目不在其中。

对这五类基本题型,都有其独特的数列特征和解题套路,这是所有考生首要应该掌握的。

此外,考生还应掌握图形数字推理题的常见图形及其解法。

这是数字推理题备考的主要内容。

1、对于多级数列,主要指做差多级数列以及做商多级数列、做和多级数列等。

对于做差多级数列,其特征主要体现在项数相对较短,数字之间变化相对比较平缓。

对于做商多级数列,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之间倍数关系相对明显。

2、对于多重数列,主要指交叉数列和分组数列。

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数列较长,加上括号往往在八项以上;二是数列中如果出现两个括号,则往往是多重数列。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特征。

3、对于分数数列,其特征是数列中的多数项都是分数。

类似的,当数列中所有项都是小数时,为小数数列。

4、对于幂次数列,分为普通幂次数列和幂次修正数列两种。

前者特征是全部或者大部分数字是幂次数。

后者特征则体现在数列中的项都离幂次数相对较近。

5、对于递推数列,在数列呈单增趋势下主要包括和、方、积、倍四种基本形态。

其数列特征因四种形态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其中和形态数字之间变化平缓,增长速度较慢。

方形态则数字之间的变化在后段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

其余两者速度介于和、方之间,并注意从题目中体会增长速度。

除此之外,华图行测专家沈栋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一些看起来“表里不一”的题目,也即题目的外在特征与数列本身考察点不一致的题型。

简单来说,并不是说具有了每类题型通常的特征并不意味着就是这个题型的题目,这需要考生做好心里准备。

下面我们从几道例题来说明这个点,希冀引起各位考生的关注!【例1】-8、15、39、65、94、128、170、()【四川2005】【广州2006】A. 180B. 210C. 225D. 256分析:这题数列项数加上括号有8项,这是多重数列的主要特征之一。

但这个题本身是一个三级数列,也即对原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差数列,得到23、24、26、29、34、42然后对这个差数列再后项减前项,得到1、2、3、5、8这显然是一个简单的递推和数列,下一项是13,依次推上去,可以得到答案为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