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广东省阳江市粤教版(2019)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广东省阳江市粤教版(2019)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描述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掌握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的过程。
2、通过分析和比较,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阅读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养成生活中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体验信息的特点,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通过创设课件、图片和微视频,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剖析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的过程。
通过创设课件、图片和微视频,让学生结合信息过程在生活实际中的呈现,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教学对象分析:
1、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他们爱问好动,想象力丰富,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归纳,体验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
通过创设课件和图片,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课件展示P3图1-3
任务二:阅读教材中“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小组讨论交流有关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过程的例子。
图片
通过展示的图片,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件展示P5图1-4
任务三:找出几个有关信息技术工具的例子,在小组成员间讨论交流。
图片
通过老师提示生活中有关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a、课件展示P5图1-4
B b b、播放微视频(有关信息技术工具方面)
b
任务四:找出有关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在小组成员间讨论交流。
图片
微视频
通过展示的图片和播放微视频,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学习环境。
5、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6、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我把课本知识分解成四个活动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认识信息,认识信息技术,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对之后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常见案例,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过程的分析,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完成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激情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7、教学媒体: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PPT课件微视频
8、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境激情引入(4分)
1、播放微视频
(微视频有相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
微视频
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深刻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5分)
(1)课件展示P2图1-1
任务一:观察P2图1-1,描述人获取外界事物状况(如颜色、味道、气味、声音等)相关信息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反思
三、拓展
练习巩固提高(8分)
根据本课的知识点内容,设计好课堂思考题和练习题
学生完成课堂思考题和练习题。
PPT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8分)
1、展示P7页表1-4,要求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
2、让学生小结学生本节课内容,有不全面的,老师进行补充小结。
1、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
2、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阳江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七年级( )班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信息加工的完整过程,包括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
2、明确信息技术的含义。
3、列举出相关信息技术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基本信息技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