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心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大家好!从网络中看到《三分能力,七分责任》一书的介绍。
书中精辟的论述及列举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再一次触动了我的神经中枢,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所以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
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是完美展现自身能力与价值。
”这是《三分能力,七分责任》一书的扉页的一句话。
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也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
”我觉得这话很对,当我们准备要做什么的时候,当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如果我们心不在焉,我们肯定做不好,甚至会半途而废,但是我们如果清楚自己的责任,明确目标后,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做好的。
大家都知道一部名为《背起爸爸上学》的电影看了让人非常感动。
电影说的是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但面对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卖掉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
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他“背”起了父子之情,“背”起了爱的责任。
正是这种久违了的反哺情结,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呼唤着人们的良知,很多人看后都潸然泪下。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思考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责任心怎样才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养家糊口……我们就得工作,工作就这么简单,与我们形影不离,与我们相伴到老。
工作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带来成就、带来快乐、带来幸福……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责任——一份十分凝重的责任。
这份责任,与工作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责任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
我认为,“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我们的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爱意融融;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社会平安发展;我们的学校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学校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
选择了工作,就等于选择了责任。
我很欣赏作家毕淑敏的直抵人心的一句实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如果再把它变成事业,能在工作中寻找快乐,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是幸福的。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每天有许多琐碎平凡的工作要做,即使有时我们认为是一点意义有没有的工作,如果我们自怨自艾,满腹牢骚,这一天的工作就是无奈的的,感觉是苦恼的,身心是疲惫乏力的,伴随而来你的一天将是灰暗的;如果我们改换心境——自己的事得自己干,干就要干的开心,时刻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干一行爱一行,那么一天的工作就会是有效率的,感觉是舒坦的,这成就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的。
既然如此,无论我们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记住:一定要用心去工作。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教师是最需要有责任心的工作。
这颗责任心就叫师德。
我将永远凭着这颗责任心,将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我的学生和所钟爱的事业!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生存,是因为有他人的存在。
如果没有他人的存在,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个人也不能存在。
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责任,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他人对其负责,是他人对其负责的结果。
而且,人生价值的内容本身,就包含着对他人承担一定责任。
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说:“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是一种客观必然。
人生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忠诚祖国,振兴中华”是当代个人对国家和民族负有的历史责任的首要使命。
以“忠诚祖国,振兴中华”为已任,就要把个人奋斗的目标融会到全国人民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中,献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的统一事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内行、专家和创造者。
同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也是个人的基本职责。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若是没有责任心,必定是做不好的,因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并不是说一件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不难,所以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要怎样才算是有责任心呢?就是要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心力。
譬如我是一名客户经理,负责维系客户,就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事情无小事。
因为不尽职,事绝对做不好。
我们工作做不好,就直接影响到客户感知,容易引起客户强烈的不满。
责任心是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一种魅力。
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承诺,只有有责任心才能够正视困难勇往直前,只有责任心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塑立高尚人格。
市场培育工作任重道远,如果每位员工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以市场培育为己任,就不能把市场培育落实到工作中,不能认真推动市场培育工作向前发展。
到头来自己的工作没有进展,市场培育也就成了空谈。
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来他公司应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
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
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
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
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这个人。
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
我相信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由此可见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
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梁启超曾说过:“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我们每一位员工也因该具有这样的责任心吧。
我们的份内之事,我们就必须做好;公司的目标也要我们共同努力而达到。
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所,既然有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就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每个人的岗位不同,所担负的责任有大小之别,但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却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
有了责任心才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份内之事铭记于心,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有了责任心才能尽职,一心扑在工作上,有没有人看到都一样;有了责任心才能进取,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原地踏步。
责任心就是平常的心,最好的心。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我觉得教师是一份平凡的职业,作为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平凡心。
拥有平凡心第一要务实。
务实就是脚踏实地做事和实实在在地做人,就是实事求是地论人论事。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也就是对社会尽了职责和义务。
任何职业,都首先是生存的手段和谋生的方式,教师也不例外。
只要从业的人不是尸位素餐,而是兢兢业业,老老实实,辛辛苦苦,那么就可以说是个不错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要务实。
拥有平凡心第二要回归生活。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被赋予太多的“光环”,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范,这种过于伦理化、理想化、一元化的师表形象使教师远离“平凡”,远离“生活”,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神。
它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偏执的观念,即教师是标准的完人形象,教师是没有错误,没有内心矛盾,没有喜怒哀乐甚至没有自己生活的“超人”。
没有缺点,没有“人”的生活的教师,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合乎人性的形象,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
让自己回归于生活才能以一个人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拥有平凡心第三要淡泊名利。
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的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
”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拥有平凡心第四要安于平凡。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
”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
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所以说教师是平凡的,但他的这份平凡铸就了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有了平凡心,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快乐。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
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
职业使人安身于命,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
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
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我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那就是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
因而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
留心观察一下身边那些做出成绩的老师,发现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上课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
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
如果老师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话,我觉得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
因为工作已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舍不掉,离不开,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
我钦佩这样的老师,我也勉励自己成为这样的老师。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永远进取,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
有了事业心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充实。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