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正式版)

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55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正式版)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矿自古以来就是地下产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安全生产有具独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从煤矿企业横向发展上讲: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落实后,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未能摆脱被动局面,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客观上讲,煤矿生产主要是在地下作业,作业地点时刻受到“五大”自然灾害威胁,不安全因素很多;从主观上讲,煤矿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远不能适应煤矿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管理,这也是煤矿事故多发的因素。

说到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无一不想到煤矿安全知识培训。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原则:“管理、装备、培训”。

“三并重”原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煤炭领域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缺一不可,要想真正搞好煤矿安全就必须从“三并重”之一的“培训”抓起。

“培训”故名词意,培养和训练教育(技术人才、专业干部等)。

“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只有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用好高技术的装备,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

那么怎样才能使安全教育培训在煤矿生产中发挥作用。

作为煤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首先应对现代煤矿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把“培训”工作作为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

有不少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重视或不重视,其结果往往是天壤之别。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看做是“安全的保证”认为“在一切隐患中,无知是最大的隐患”,因此,他们对职工安全知识教育都有较高的要求,并实行相应的强制性培训制。

我们国家在员工培训这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适益的制度和措施。

但部分地方乡镇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思想麻痹大意,追求利益最大化,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当作是上级职能部门下发文件,要钱、发证、走过场而以,对培训人员没有什么要求,结果是事故发生后才“亡羊补牢”。

我国《煤炭法》第四十条和《矿山安全法》第二十六条及《煤矿安全规程》第六条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这就说明煤矿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对煤矿职工进行无偿服务,给他们提供学习场所和活动经费;这就说明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这表明那些为营造表面素质气氛,迎接上级检查而作为的煤矿主要负责人该动动脑子了,现在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矿山的科学发展时期,需下大力气,坚定信心,端正态度,上下一心,步调一致,重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职工提高辨识自然灾害和职业危害能力,使职工掌握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

识别技术、控制技术和处理技能,做到防隐患与未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作用之大,利益之广,用意之深。

煤矿企业、科室(区、队)、班组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主要层次,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中大多以中、短期为主,其突出的特点是工种多,专业性强,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给出培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参加学习的员工目的不明确,混饭吃的思想严重,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不能适应现代安全知识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学以致用,定向培训,因需而教,因才而教,因人施教。

在学成结业之后,职工进入班组前,都必须进行现场实习,是对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是职工培训的高级形式,为尽快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方式,对口帮带,结成队子,这种方法在煤矿工作实践中尤为重要,对发挥职工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助推器。

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还应经常化,使安全生产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从而尽可能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表明,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标准。

安全是煤矿管理永恒的主题。

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安全工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铸就了煤炭企业发展中多环节、多因素、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重生产管理,轻安全思想教育,注重硬件功能,忽视软件效应的“一头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

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宽安全思想教育领域,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教育,变领导被动管理为职工主动参与,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教育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一、教育启迪的导向性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相适应,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主动功能是对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控制和思想导向,即把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同外在事物、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察、系统分析,达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在井下生产一线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个别管理人员往往是急功近利,重生产轻安全。

凭老经验和表面现象处理问题多,深入细致地分析安全隐患少;肤皮潦草地处理安全问题多,全面系统地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少。

个别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时,三言两语,图省事,走捷径,热哀于利用经济手段代替管教,对“三违”人员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严加制裁,以罚代教,以罚代管,致使“三违”现象屡禁不止,零星事故连接不断。

有人把安全思想教育比作是安全生产的“催化剂”。

搞好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启迪职工的思想,增强其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提高自主保安技能。

我国煤矿井下事故多,就其安全状况而言,除一部分现代化矿井外,多数衰老矿井自然条件差、技术设施差、地质构造复杂、管理水平偏低。

大批农民工、外来工、临时工涌入井下,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种种不安全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安全思想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育渗透的间接性安全思想教育不像安全管理那样直接和具体。

它是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要用《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程、指令,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思想灌输。

这一效应的实现,需要通过视察、听觉和思想渗透,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等多种环节发生作用。

人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安全生产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哲学角度分析,在生产力主要因素中,人是首要的、最活跃的因素。

思想工作做得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任何制度都需要人来自觉执行。

人的行为受一定思想支配,人的思想活动与外部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安全事故分析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萌芽期、肇事期,都有一个日积月累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井下工作环境千变万化,很多问题难以预料。

职工的精神状态稍有闪失,“安全为天”这跟弦稍有松弛,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职工的思想情绪、情感变化,“常下毛毛雨,常打预防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渗透到职工心田,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教育能力的潜在性安全思想教育的实际效应揭示了它由“潜”到“显”的变化规律。

我们应不断探索优选新的教育支撑点,加强不同层次的正面教育,加速教育与管理之间的横向渗透,充分发挥安全思想教育的潜在功能。

鉴于不同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诸多做法,可以把安全思想教育实际效应的潜在性划分为两大块:即浅层效应和深层效应。

浅层效应一般是指表面的东西。

如对安全法律、法规和“三大规程”的学习宣传,发现“三违”找当事人“过五关”,召开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每年组织开展的六月安全活动月、“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顶板管理会战、“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矿井安全评估等。

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使职工从思想上受到震动和鼓励,加深了感性认识的程度。

深层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且常常被忽视。

它集中表现为人们“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得牢不牢,企业安全生产的指令、法规贯彻是否彻底,以及安全业务技术水平是否不断提高,安全与生产效益、整体工作目标发生矛盾时是否坚持安全第一……所有这些反映的则是理性认识水平,从根本支配着人的言行,具有较强的潜在性。

安全思想教育的浅层与深层效益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四、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主要是说它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可以在八小时内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在百忙之中八小时以外的茶余饭后。

各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创新,一系列各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安全思相教育方法脱颖而出,如超前施教法、寓教于乐法、目标激励法、典型引路法、隐患跟踪法……所有这些,将灵活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适应各企业的不同情况,既有宏观的指导性,又有微观的实用性。

五、教育的实效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就其对象而言,一是管物,二是管人,说到底还是靠人的行为去完成。

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的行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掌握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把人们的行为引向正确轨道和既定的目标,是当前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

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明确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分阶段提出与长远目标相适应的安全思想教育短期计划,不断增强抓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保证领导抓、抓领导,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一级领导的责任。

在企业基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事人往往不禁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