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3 瘪 塘 特点
下 面根据 4类瘪塘产 生部位的几何特征 和变形
情况分析瘪塘 的特点 。
( ) B类瘪塘 。该类 瘪塘 属于结 构性 瘪塘 和 2
塘 的程度 , 对提高 汽车 覆盖件 的表 面质 量具 有重 要 的工程应用价值 。
上 面按瘪 塘产生 的部 位对 瘪塘进行 了分 类 , 并
工艺性瘪塘 的综 合 , 其几 何形 状较 为复 杂。随着 产 生部位 的几何特征 的变 化而变 化 , 一般 是边 角部 位 折边工序产生的 , 塘及其 内部 区域较 为平滑 , 瘪 除折 边部位 的应 变较 大 , 他部 位 的应 变较 小且 均匀 。 其 结构性瘪塘也很容 易 出现 , 因为其 折边 部位 材料都 会发生弯 曲作用 , 形成 材料 内部 的残余 反 向弯矩 作 用 , 由于折边部 位尺 寸较 小 , 曲程度过 大 , 但 弯 材料 的应变主要集 中在 折边 的弯 角上 , 材料 的弹性 变形 已经很小 , 当模具 的约束去除后 , 材料 由于弹性 变形
内部板料 的成 形导致 在 凹坑周 围出现 瘪塘 ( 图 2 见 中的线条标识 )该 问题属 于 冲压件形 状 问题 , , 目前 尚无法彻底 消除 。
5 4
金属 成形 工 艺
ME A OR N E HN L G o.2 N 0 4 T LF MI G T C O O Y V 12 o 22 0
Ab ta t s r c :Th e ti n i otn u fc a n a tmoie c v r g p r. I ma e c u e y e d n s a mp r ts r e f w i uo t o e n a t t y b a sd b a a l v i de,tc n c l ata d S n I h a e ,d n sd srb d i eal n d ca sf d b h e tr f i e h ia ,p r Oo . n te p p r e t e ci n d ti,a lsi e yte fau eo n i e i
顺 曲面上或该 曲面 的棱 线部 位 , 图 5所示 。此 类 见 瘪 塘主要为模具原 因导致 的 , 也可能是润滑 油黏 附 、 与生产辅助工具 的碰撞 等其它 原 因产 生 的 , 通过 修 模、 清理模具 和调整辅 助工具基本可 以解决 。
( ) D类 瘪塘 。该 类瘪 塘 主要发 生在 几个 型 4 面交接的部位 , 处成形 形状复杂 , 此 应力分布十分不 均匀 , 从而产生瘪塘现象 , 图 6所示 。该类瘪塘和 见 A类瘪塘相似 , 于冲压 件形状复杂 、 属 冲压 工艺性 差
ters a c h d n ̄ me h im n n ig h ee r h o e t c a s a d me dn . n Ke r s:a tmoiec v r gp r;s r c u ly;d n y wo d uo t o e n at uf eq ai v i a t et
瘪塘 现象的全貌 。 由于瘪塘现象涉及到 冲压件形状 、 模具结构 、 模 具 制造工 艺及模具制 造质 量 等多方 面 , 除部 分模 具 制造质 量问题较易解决外 , 其它问题引起 的瘪塘 , 在 模具制造完 成后对其 进行 修正 是 比较 困难 的 , 时 有
收 稿 日期 :0 40 — 20 -11 0
下一步对 其产 生 机理 和 整 改方 法 的研 究 奠 定 了基
础。
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他将瘪塘称为暗坑 , 认为瘪塘
是覆 盖件表面轻微 的坑 包 , 由于 直接 观察覆 盖 件表 面时很 难或无法发现 这种 缺 陷 , 涂油 漆后 的车身 在
光线 照射下才表现 出来 , 然这 种描 述不 足 以覆 盖 显
的曲面在局部发生 的轻 微 而封 闭 的 凹陷 , 即零 件 的
作者简介 : 刘瑞 同(9 2 , , 17 一) 男 江苏扬州人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结构耐撞性 、 汽车覆盖件模具 。
刘瑞 同等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 的分类及其特点
5 3
表面不光顺 , 断面 曲率形状 失 去原 产 品设计 曲线 连 续光顺 的特 性 , 曲率 产 生反 方 向 的变 化 , 图 1所 见
L U Ru - n 。 I Ja -ig。T A Ha -i / i o g L N inp n t I N o b n
l olg fMeh ncl nie r go o gi nvri , hn h i 0 0 2 C ia l eo ca ia E gnei f nj U i s y S a g a 2 0 9 , hn ) C e n T e t
1 瘪 塘 定义
目前 对瘪塘 这种现 象并 没有严 格 的定 义 , 瘪塘 现象也很容 易和其 他表 面 缺陷混 淆起 来 , 因此 对瘪 塘进行 了科学 的定 义 , 于准 确判 断瘪塘 现象 是具 对 有指导意义 的。笔者认 为可以从 两个方面对瘪塘进
行定义 。 ( ) 表现 形式 上 , 塘 是外 凸覆 盖件 上 连续 1 瘪
该类瘪塘都发生在板 料 的边缘 或 角部 , 生原 因大 产
都与模具有密切关系 , 例如凸模 圆角过大, 凸模、 弹
簧板 与 冲压件贴合率差 等原 因 , 通过修理模具 , 大都 可 以改善或消除瘪塘 。
( ) C类瘪 塘。此类 瘪塘 一般 发生 在较 大光 3
较 明显 的特征 , 根据产生部位将 瘪塘可 以分为 4类 ,
所产生 回弹也很小 , 因此 产生瘪 塘也 很小 。工艺性 瘪 塘是指该 类瘪 塘 所 处 的部位 基 本 在折 边 或 边 角 处, 模具成形时形成 悬 臂梁状 态 , 刚性 差 , 导致 模具
列举 了几个 实例 , 4类 代表 了轿 车外 覆盖 件典 型 这 的瘪塘现象 , 具有较 为广泛 的适 用性 , 以作 为物理 可 模型用 于理论 分析中 。
示。
瘪塘 零件曲面
( ) B类瘪 塘 。这类 瘪塘 一般发 生在 折边 附 2
近, 情况比较复杂 , 可以细分成 4种情况 , 图 3所 见

图 1 瘪塘 示 意
( ) 力学 形 式 上 , 塘部 位 的材料 主要 是 以 2 瘪 弹性变形 为主 , 塑性应 变较少 , 致使成形 后此部位发 生局部 回弹。
车覆盖件 的生产现 场 资料 的收集 总结 , 先对 瘪塘 首
现象进行 了初步 的探讨 , 进行 了较 为科学 的分类 , 为
塘, 因此对瘪塘现 象进 行详细 的研究是 十分必要 的。 目前对 瘪塘 的研究几乎还是空 白, 从公开 的文献看 , 国外还未 发现瘪塘 的报 道 , 国内 只有任 雪岩 …对 瘪
象, 而瘪塘则基本上 凹陷。 瘪塘 主要 可 以通 过 目视 、 手摸 、 石打磨等 方法 油 来鉴别 , 出现反射光 线 方 向突变形 成封 闭 圆环或 手 感不顺 滑 、 打磨线 断及 打磨线 深浅 不一 致 的封闭 区 域 即可认 为存 在瘪 塘缺陷 。
2 瘪 塘分 类
图 4 B类瘪 塘 的照 片
[ 摘要] 瘪塘是轿车覆盖件 的主要表面缺陷之一, 生原因涉及覆盖件结构、 其产 模具、 艺参 工 数等诸 多方面。对瘪塘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 并根据瘪塘产生部位的特征对其进行 了分类, 研究
了各类瘪 塘 的特 点 , 产生机 理 和整 改 方法的 研 究奠 定 了基 础 。 为
[ 关键词] 覆盖件 ; 表面质量; 瘪塘
5 2
金属成形工艺
M T LF R IG T C N L G o 2 o220 E A O M N E H O O YV 1 2N . 04 .

工 艺研 究 ・
轿 车覆盖件表 面瘪 塘的分类及其特 点
刘瑞 同 , 林建 平 , 田浩彬 ( 同济大学 机械工 程学院 , 上海 20 9 ) 00 2
由于瘪塘 产生 的部位 、 原因和表现形式很多 , 可
以通过多种角度进行 分类 , 面是 以新 、 下 老桑塔纳 轿 车覆盖件 的冲压生 产 为对象 , 根据瘪 塘 出现 的位 置
进行 的分类 。 轿车覆盖件上 出现瘪塘 的部位其几何形状具有
示, 对应每种折 边位置的瘪塘实物照片见 图 4所示 。
p st n w ee d n p o u e .T ec aa t si fa e t aesu i .T er sl ly _ fu d t n o o i o h r e t rd c s h h rce t so l d nsr tde h ut a sa o n ai f i i r c l d e o
中 图分 类号 : A 38 1 文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0— 46 20 )2— 02— 3 U 6 .2 A 10 84 (04 0 05 0
Th a sfc t n a d Ch r ce it so u f c n n A u o o v v rn r e Cl si a i n a a t rsi fS r a eDe ti t m t e Co e i g Pa t i o c i
一 一
图 5 C类 瘪塘 的照 片
图 7 瘪 塘 的力学模 型
图 6 D类 瘪塘 的照 片

条件 , 即在 、 、 等 3个方 向 、 自由度上均 固定 Y 6个 不 动 ,B和 E A F边 的情况相 同。在 方 向 ( 垂直 于板
厚方 向) 可以有一定限度 的位移 , 同时可 以绕 Y轴转 动。B F C G部分 发生 弯 曲变 形 后 , 板料 的外 层 材料 处 于拉应力状态 , 内层材料处 于压应力状态 , 形成 弯 矩 。当模具约束 作用 释放后 , 板料 的 回弹形成 了一 个反 向弯矩 作用 , C G 而 D H部分在 回弹弯矩 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