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论文

建筑构造论文

建筑构造论文
这一学期的建筑构造课程结束了。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我对建筑构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不可否认的建筑构造是建筑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部分,也是建筑师职业实践的基础和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其次,同时他又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

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习题、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构造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常用的、尤其是以民用建筑为主的建筑构造,掌握其一般组成和作法。

最后,建筑构造和细部具有明显的构筑特征,同时又表现为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差异性。

在特定的营造过程中,其融入的不仅是技术因素,也包含了地域、审美等文化要素。

建筑构造和细部在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今,随着物质和技术手段的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建筑文化表现中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我们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上的可行性。

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
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就很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组成和基本构造原理、常见的构造作法,以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土建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

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对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常用建筑构造的作用及构造设计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等也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建筑构造方案、构件的形式、基本尺寸和材料做法,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明确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各种建筑构件在布置上的要求,能根据建筑构造的作用和特点、具体情况,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形式,知晓其构造处理方式和手段。

4、能识读一般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掌握建筑细部构造节点图样。

基础构造: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基础的类型。

常用刚性基础的构造。

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门窗构造:门窗的作用和分类。

门窗的尺度要求。

以木门窗为例,介绍平开门窗的组成与构造。

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遮阳的种类、遮阳板的基本形式和构造处理。

屋顶构造: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屋顶的排水坡度和排
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作法和细部构造。

坡屋顶的承重结构,瓦屋面作法和细部构造。

屋面的保温与隔热。

楼层和地面构造:楼板层和地面的基本构成和楼板的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种类、特点和构造形式。

对地面的要求,介绍地面的类型和地面变形缝构造。

楼地层的防潮防水。

阳台和雨篷的构造。

尽管这门课如此重要,但是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学生大多都有一种倾向,那便是重艺术,轻技术;重视装饰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轻视建筑装饰构造、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个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个是,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课程,必然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许多工程实例,而现实的教育状况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程式化的讲授和指导,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自然也显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上所述,建筑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接触,施工现场的参观,参加一些工程实践才能逐步熟悉建筑构造,最后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获取。

因此,我觉得带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已经建成的实际工程或正在装修工程,引导学生进行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调查,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价格、种类。

(像上学期实习那样)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对各种装饰材料和构造节点非常好奇,
不断提问,通过在场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建筑构造的学习不能只限于这短短的几节课,我们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我们应该联系建筑实际到建筑构造中去,才能对构造有深刻的理解;从身边小事着手,留心观察身边的建筑,有机会再去工地实践一下;理论联系实际。

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本事。

这一学期的建筑构造课程结束了。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我对建筑构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