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千古文人苏东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千古文人苏东坡

“千古文人苏东坡”主题诗会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感受苏轼人格魅力。

2、积累苏轼诗文,感受苏轼文学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活动过程:开场:师: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旷世奇才,齐:他与屈原比,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主持人甲:他就是千古文人——苏轼苏东坡主持人乙:本次主题诗会,我们将走进苏东坡,深入了解这位文学大家。

首先进入第一篇章:一、千古风流人物——走近苏轼下面由我组为大家介绍苏轼:生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的全能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

生2: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又擅长绘画,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 ,像苏轼这样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有巨大成就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真可谓“千古第一文人”生3: 在仕途上,他官至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曾任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凤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颍州、登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他救灾治水、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军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生4:在政治主张上,他反对王安石激进变法,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受到新旧两党夹击,一生坎坷不平。

元丰三年,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走到人生最低谷。

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晚年遭贬惠州,又从惠州再贬到儋州。

元符三年,遇赦北还,提举成都玉局观,次年行至常州病逝,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追谥“文忠公”。

主持人甲:苏轼一生坎坷不平,但苏轼决非那种悲悲切切、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豪迈洒脱、个性鲜明、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

面对人生沉浮,苏轼尽管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但他却始终在追求人生的价值和个性的张扬。

主持人乙:这首先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忧国忧民的精神,乐观旷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而这一切,都倾注于他文学创作之中。

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二、一蓑烟雨任平生——解读苏轼(一)诵读诗、词、文主持人甲:(一)、文学,抒发了苏轼的理想与壮志。

朗诵学生1:说到苏轼的理想与壮志,要首推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下面我来朗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生1:词的上片写出猎的盛况,下片抒报国的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尤为形象传神,令人振奋。

多形式诵读生2:苏东坡的理想与壮志在脍炙人口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体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生3: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豪放词这一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

吟诵这壮美的词章,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主持人乙:(二)、文学,挥洒着苏轼对生活的热爱。

小组1:这里有对祖国美好江山的生动描写,如传诵极广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里有对生活场景的信笔抒写,如七律《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雨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3:这里有珍惜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绵邈深情,如七绝《海棠》:《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这里还有他对生活哲理的独特发现。

例如充满机趣的七绝《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自己:寥寥二十八字,大处着笔,发人深省,远远高出那些具体描写庐山风貌的诗篇。

“不识庐山真面目”一语,已化为妇孺皆知的熟语,具有久远的生命力。

生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生5:“谁道人生无再少?”我感受到苏轼乐观,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人生态度。

主持人:正是由于对生活充满热爱,苏轼从来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是永远含笑对人生。

即使晚年贬谪岭南,处境艰危,他仍然随时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如《食荔枝二首》其二云:生1:生朗诵:食荔枝二首·之二·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生2点评朗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轻松的笔调中,透出的是独立不倚的个性。

下面我朗诵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词《定风波•三月七日》定风波•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生3: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三)、主持人:文学,浸透着苏轼感人至深的真情。

小组生1 他的文学作品中有温馨难忘的友情,如七律《赠刘景文》中云: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生2 他的文学作品中还有真挚纯洁的爱情,如那首清丽婉约的《蝶恋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生3:他的文学作品中有刻骨铭心的亲情,如那首催人泪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生4: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是苏轼的婉约诗代表,让我们带着深情齐读这首词。

(四)主持人:文学也寄托着苏轼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小组生1:最能代表这种向往的是那首极富浪漫色彩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小组朗读、多形式读:(二)唱的学生:这首词尾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在苦恼人生中的真诚愿望,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幸福的共同心声。

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诵,我想用歌声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福:我为大家唱一曲《水调歌头》(三)同学唱出了人生祝福,前边大家朗诵了苏轼的代表诗词,作为散文大家,我们朗诵他被贬黄州时的散文名篇《赤壁赋》(选段)生1:赤壁赋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 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2、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 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 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生4:《赤壁赋》通过赤壁之游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

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我们当然不会完全赞同,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并且那么坦荡、旷达,具有强烈的生活信念,令人敬佩。

被贬黄州的他还写了《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等散文名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