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规定(正式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九月目录前言 (3)1. 总则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职责 (5)5.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 (5)6. 风险控制 (9)7. 风险预警发布 (10)8. 不同层级风险管理协调 (12)9. 附则 (13)10. 附录 (13)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网事故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后果。
加强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为加强南方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规范电网安全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等相关工作,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本规定参与起草单位:公司安全监察部、广东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汪际锋、杨晋柏、李建设、黄河、侯君、谭冠雄、范展滔、马骞、柳亦钢、杨振纲、孙斌、刘明1.总则1.1.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1.2.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公司统一确定电网风险评估标准,总调、中调、地调(以下简称调度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所辖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各有关部门参与风险控制。
1.3.本规定明确了南方电网范围各单位(部门)安全风险的管理职责、规定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方法与实施流程,适用于南方电网各电压等级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
1.4.各省公司及各供电局可依据本规定制定所辖电网风险管理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引用文件及其最新版本均适用本规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75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法制办)《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Q/CSG 2 1003-2008)《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南方电网安生[2005]18号《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术语和定义3.1.电网运行安全风险:指电网运行安全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因素、事件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
3.2.基准风险:电网正常方式和正常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的风险。
3.3.基于问题的风险:系统试验、设备检修、设备异常等非正常方式或特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风险。
3.4.电网安全风险管理:通过辨识与分析可能导致电网事故的潜在的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或化解,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管理行为。
3.5.电网安全危害辨识:按照一定标准,结合电网运行特点,对潜在的或固有的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危害因素和危害事件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鉴别的过程。
3.6.现场涉网危害辨识:设备运行维护单位所辖设备检修、系统调试、设备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运行中的设备跳闸的范围、原因、概率进行分析的过程。
3.7.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对电网安全和供电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3.8.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根据安全生产的目标和宗旨,在危害辨识和电网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控制方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轻风险后果的过程。
4.职责4.1.各单位安委会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负责本单位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批准、组织实施和资金保障。
4.2.调度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所辖电网安全风险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4.3.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风险控制过程的安全监督。
4.4.发展规划、市场营销、工程建设、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组织落实职能管理范围内的风险控制措施。
4.5.运行维护单位(供电局、超高压局、发电厂等)负责开展现场涉网危害辨识,负责落实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5.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5.1.管理内容及要求5.1.1.调度机构应结合年、月、周、日四种电网运行方式的编制,持续开展电网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
5.1.2.运行维护单位应配合调度机构开展电网安全危害辨识,根据设备检修、系统调试、设备异常等情况开展现场涉网危害辨识,并将可能导致两个及以上运行设备跳闸的危害辨识结果随同年、月度检修计划上报对应调度机构。
5.1.3.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正常运行方式下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基准风险评估,以及由设备检修、系统试验、设备异常等原因引发的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5.1.4.年度运行方式及迎峰度夏方案应偏重基准风险评估,对于风险较大的非正常方式也应开展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月度运行方式和特殊保供电方案应偏重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同时也应开展正常运行方式存在的基准风险评估;周、日方式主要开展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5.1.5.基准风险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应特别关注电网正常运行是否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的要求,电网三道防线是否适应等。
5.1.6.调度机构应在全面评估电网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每年制定电网安全风险概述。
5.1.7.调度机构应每年或在电网发生较大变化时,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回顾和更新,建立风险管理的动态机制。
5.2.危害辨识方法5.2.1.危害辨识应分析查找可能引发电网安全风险的危害因素和危害事件。
5.2.2.电网危害因素是指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的特定条件,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电网危害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5.2.3.外部因素包括:5.2.3.1.地域特性影响;5.2.3.2.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影响;5.2.3.3.污秽(污闪)、山火等影响;5.2.3.4.外力破坏影响;5.2.3.5.其它。
5.2.4.内部因素包括:5.2.4.1.系统规划、设计的标准是否满足要求;5.2.4.2.电网结果和电源分布的合理性;5.2.4.3.负荷分布及负荷特性的影响;5.2.4.4.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的影响;5.2.4.5.设备选型、配置标准及健康水平的影响;5.2.4.6.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及运行状况的影响;5.2.4.7.运行方式的影响;5.2.4.8.系统试验、设备检修、工程施工及新设备启动等工作的影响5.2.4.9.人员行为和技术素质的影响;5.2.4.10.电厂及重要用户的影响;5.2.4.11.其它。
5.2.5.电网危害事件是指导致电网危害因素转化为风险后果的突发事件,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5.2.6.电网危害事件一般考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应防范的电网N-1、N-2等常规故障,这些故障包括:5.2.6.1.任何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重合成功;5.2.6.2.同级电压的双回线或多回线和环网,任一回线单相永久故障重合不成功及无故障三相断开不重合;5.2.6.3.同级电压的双回线或多回线和环网,任一回线三相故障断开不重合;5.2.6.4.任一发电机跳闸或失磁;5.2.6.5.受端系统任一台变压器故障退出运行;5.2.6.6.任一大负荷突然变化;5.2.6.7.任一回交流联络线故障或无故障断开不重合;5.2.6.8.直流输电线路单极故障;5.2.6.9.单回线单相永性故障重合不成功及无故障三相断开不重合;5.2.6.10.任一段母线故障;5.2.6.11.同杆并架双回线的异名两相同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重合不成功,双回线三相同时跳开;5.2.6.12.单回直流输电系统双极故障。
5.2.7.电网安全危害事件还应考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未规定应防范但发生可能性较大的N-2及以上非常规故障,这些故障包括:5.2.7.1.运行维护单位上报的现场工作可能导致的N-2及以上元件同时或相继跳闸;5.2.7.2.恶劣气候(雷暴、台风、污秽等)和特殊环境(山火影响区域等)下可能发生的N-2及以上元件同时或相继跳闸。
5.2.7.3.控制保护、安全稳定控制、通信自动化等二次系统异常导致可能发生的其它非常规故障。
5.2.8.在进行较长时间基准风险评估时,危害辨识可适当考虑可能发生的部分组合故障、多重故障和非典型故障。
5.3.风险评估方法5.3.1.风险评估应分析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损失)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进而综合评估风险的大小和确定风险的等级。
5.3.2.根据风险可能造成后果的范围,电网安全风险分为南方电网级、省区电网级和地市电网级。
5.3.3.根据可能造成电网安全和负荷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后果分为特大损失、重大损失、较大损失、一般A类损失和一般B类损失,各自对应情况详见附件二。
5.3.4.在评估电网故障造成负荷损失时,应考虑故障后安全自动装置动作造成的负荷损失,但不考虑事故前计划安排错峰和计划用电限供的负荷。
5.3.5.在分析电网安全运行风险的后果时,可采用以下方法:5.3.5.1.系统现状和电网结构分析(查找薄弱环节)5.3.5.2.电力电量平衡分析5.3.5.3.系统潮流及无功电压分析5.3.5.4.系统N-1静态安全分析5.3.5.5.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5.3.5.6.系统动态(小干扰)稳定性分析5.3.6.根据引起后果发生概率的大小,风险可能性分为可能性很大、可能性较大、可能性一般、可能性较小和可能性很小。
5.3.7.风险发生概率的选取应考虑危害因素的数量和持续时间,也应考虑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3.8.对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分别确定不同的风险值,并以后果和可能性的风险值乘积作为风险大小和定级的依据。
5.3.9.根据风险值大小,电网运行风险分为五级,Ⅰ级(特大风险)、Ⅱ级(重大风险)、Ⅲ级(较大风险)、Ⅳ级(一般A类风险)和Ⅴ级(一般B类风险),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和白色表示。
5.3.10.电网风险定量分析和等级确定方法由南网总调另行组织制定。
6.风险控制6.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6.1.1.调度机构应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6.1.2.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技术措施通常包括:6.1.2.1.优化电网结构、电源和负荷分布,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裕度;6.1.2.2.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和潮流分布,减少N-1、N-2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6.1.2.3.及时消除一、二次设备缺陷,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6.1.2.4.优化施工、调试、试验方案,减少危害因素及持续时间;6.1.2.5.其它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