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应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大学生应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是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 创造能力。积极引导从自在自发的、传统的生存状 态进入到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存状态,不断提 升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
本节结束,谢谢大家!
大学生应树立文化自 觉与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 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 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 反省,自我创建。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 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 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 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 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 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 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费先生 还以他在八十岁生日所说的一句话:“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文化自觉” 历程的概括。
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文化体制方面是如 何改革的?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
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 德基础。 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 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 基本文化权益。
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
谚语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
文以铸之。” ——[国民之精神,是文化熏陶的;国家的 社会之风气氛围,也是以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 (即"用文化铸就") ]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 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 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 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是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历史 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全球化的实践活动或理论 探索都必定负载着某种价值观、某种文化观。文化 全球化,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面对 不同文化的冲突,我们要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又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坚持“和而不同”。不 仅要理解、认知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 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尊重、借鉴异 质文化,取长补短,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 成果并最终内化为自身“谋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 动力。
2012年1月11日,海关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 1月-10月,我国出口文化产品148.5亿美元,同比增24%, 进口文化产品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6%,实现贸易顺差 137.3亿美元,但是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认知度有待提升。 据了解,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43%,欧盟占 34%,日本约占10%,韩国占5%,中国仅占不到4%,这与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 济规模很不相称。 另外,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专家指出,虽然近年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加 上缺乏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目前在国际市场中仍处于相对 劣势地位。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仅为美国的 24%、英国的29%和日本的38%。
文化自信:在《红旗文稿》杂志刊发的署名
云杉的文章《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讨论:文化的重要性与功能
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 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 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 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文化有多方面的功能:信息功能;教化、培育 和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认识功能。
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
恢复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体制上去) 文化体制改革第二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 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文化发展 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自身 的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文化体制改革第三阶段:十六大 、十六届三中、四 中全会 (理论进一步深化,思路进一步清晰,方向 进一步明确,方法更加细致,步骤更加具体 。十六 大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要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我们自小曾为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也曾为落后的
现状而悲愤不已。文化是文明和愚昧的集结。我们 的身体里,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也集沉着长 期滞存的糟粕。存精华去糟粕创文明新路,是我们 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历史给了我们知识与力量,历史也给了我们痛苦与 迷惘。 没有文化的巨人,就没有强大的民族;没有文明的 巨轮,就没有昌盛的国家。不幸的是,很多现代人 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切,造成了历史发展的 极大曲折。因此,继承和发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能共同携手前进!
(三)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营销水平
低下。2010年,虽然我国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 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 但输出引进比仍高达1:3。以演艺产品为例,引进 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的比约为10∶1,我国 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 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我国进口 片的宣传费用一般占投资总额的10%~30%,有的 甚至高达50%,而国产影片的宣传费用一般控制在 6%。
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
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大学生如何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注重自主能力培养
一是培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长期以 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大学生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狭窄,对 中华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而对西方文化却盲目追 捧的现象。“文化自觉”包括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 化的反思,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跨文 化交流的前提。因此,要充分挖掘学科专业的文化 要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习与 生活、实践与思想当中。
(二)文化产业占GDP 的比例依然偏低,产业 竞争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加上缺乏必要的财政资 金支持,目前在国际市场中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仅为美国的 24%、英国的29%和日本的38%。受此影响,我国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 国家,如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 比重仅为 2.6%,而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 的25%, 日本达到20%。
仍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尚需加强,文化产品 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 43%,欧盟占34%,日本约占10%,韩国占5%,中 国仅占不到4%,这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 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还很不相 称。与此同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 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全世界每 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 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 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 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突 出的一个方面
二、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适应 (如图)出口基本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其中2009年有小幅回 落。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06年出现激增,全年出口额为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 24.4%。2009年出现小幅回落后,2010年我国文化产品出 口额大幅增长,出口美元值为152.9亿美元,同比增长 13.1%。
不过,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 有了长足发展,文化产品出口规模不断上升。尤其是去 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据统计,去年1月 ~10月,我国对美国出口文化产品50.4亿美元,增长 21%,对欧盟出口42亿美元,增长33%,上述两大市场 出口值合计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62%。在出 口产品中,视觉艺术品和视听媒介为主要出口产品。去 年1月~10月,两者的出口值分别为62.4亿美元和36.6亿 美元。
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
在北京召开。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 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 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 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 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 受关注。
为何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一、文化与综合国力不适应
三、文化发展与国民素质要求不适应
表现:道德滑坡、失德失信等 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 油”、“染色馒头”、“老酸奶”……
讨论:学习雷锋 能挽回道德滑坡 吗?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 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 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们 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 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 们的社会行为,因为“法”只是用来惩处严 重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并不能起 到教化作用。如果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用 诚信和智慧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能使人不 犯法、不违法。
由于“文化断为社会 行为规范只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要有礼貌、有道德之类的东西,这些抽象的 道德观念并不能说服现代年轻人,反而只能 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张扬自我、张扬个性,不 惜以自己个人的愿望而牺牲他人的利益,不 惜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破坏一定的社会行为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