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游客为本的旅游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是我国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系列文章之一。
文章从国际标准化运动综述与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入手,进行中外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对比,进而分析我国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优点与不足。
一.前言
1996年,iso将“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呼唤服务标准”,此后一些发达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类服务标准化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已明确提出:“积极实施旅游标准化带动战略,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率先在服务业中快速发展。
”2009年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国标委服务联〔2009〕7号)。
国家旅游局其后发布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这是我国首次制定的旅游标准化建设规划。
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旅游标准化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
2003年,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何力、李泽华两位专家从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介绍、经验总结、机遇和挑战分析、下一步工作战略展望等方面较为全面分析了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1]。
201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两位学者张凌云、朱莉蓉则对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做了比较深入的比较研究[2]。
二.国际标准化运动与中外旅游标准化
(一)标准化运动的起源
国际标准化迅速遍及各行业,由先行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交通运输领域,扩展到近二三十年发展迅猛的信息产业和服务业。
中国则于1978年加入iso。
在2008年10月的第31届国际化标准组织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
(二)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
旅游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可以说,旅游标准化是标准化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1.全球性旅游标准
全球旅游标准机构,主要有2005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旅游及其相关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28)。
iso/tc228“旅游及相关服务”技术委员会是根据西班牙标准化与认证协会(aenor)的倡议于2005年1月正式成立。
其业务范围是旅游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及相关活动名词术语和特性的标准化,其中包括旅游目的地及其设施和信息服务的标准化。
2.区域旅游标准与欧美国家旅游标准化发展
欧美国家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出人境人数上居统治地位。
其中,德国的出境人数居全球第一,而法国、美国、和西班牙,则是全球入境旅游目的地前三位。
与此对应,这些国家的旅游标准化工作也走在世界前列。
欧洲国家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三个国家贡献最大,他们都是cen/tc329的正式会员。
其中,编制国家级旅游标准最多的欧洲国家是法国;德国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研究与编制了旅游代理商和旅游运行商术语标准;西班牙标准化和认证协会负责组织研究与编制了饭店和其他类型旅游住宿业术语标准则。
美国采用的是以企业为核心的高度市场化机制,这与欧洲各国都不一样。
国家层面上,美国的旅游业行政管理由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执行。
国家层面上,美国的旅游业行政管理下属的制造业和服务局,设立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旅行和旅游行业办公室,负责履行评估旅游业对行业贡献统计系统管理等职能;州层面上,美国各地的旅游业管理情况不同,但绝大多数州都建立了专门的旅游办公室,这些州每年划拨高达数千万美元用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3.亚太国家与地区旅游标准化状况[3]
以泰国、韩国和香港为代表的亚太国家与地区,也积极参与旅游标准化进程之中。
作为泰国国家标准化机构,泰国工业标准研究院tisi是泰国旅游标准编制工作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