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德卧中学高中部数学组
教学分析:
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与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
教学时从加
法入手,引入数乘运算,充分展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中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
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件:向量a 是非零向量。
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平行等几何性质,且与后续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历探究数乘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过程,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
何意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2. 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
3. 通过探究,体会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的
精神。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
2.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3.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与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上节要点
问题: 已知非零向量a ,试作出a +a +a 和(-a )+(-a )+(-a
)
=++=a +a +a =3a
=++=(-a )+(-a )+(-a )=-3a
讨论:1︒3a 与a 方向相同且|3a |=3|a
|
2︒-3a 与a 方向相反且|-3a |=3|a |
2.从而提出课题: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记作:λa
定义: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a
a a a
O A B C a -
a
-a
-a
-N
Q
P
1︒|λa |=|λ||a
|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λa
=0
3.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 )=(λμ)a
①
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②
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③
结合律的证明:
如果λ=0,μ=0,a
=0至少有一个成立,则①式成立
如果λ≠0,μ≠0,a ≠0有:|λ(μa )|=|λ||μa |=|λ||μ||a
|
|(λμ)a |=|λμ||a |=|λ||μ||a
|
∴|λ(μa )|=|(λμ)a
|
如果λ、μ同号,则①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a
同向;
如果λ、μ异号,则①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a
反向。
从而λ(μa )=(λμ)a
第一分配律证明:
如果λ=0,μ=0,a
=至少有一个成立,则②式显然成立 如果λ≠0,μ≠0,a
≠0
当λ、μ同号时,则λa 和μa
同向,
∴|(λ+μ)a |=|λ+μ||a |=(|λ|+|μ|)|a
| |λa +μa |=|λa |+|μa |=|λ||a |+|μ||a |=(|λ|+|μ|)|a |
∵λ、μ同号 ∴②两边向量方向都与a
同向
即:|(λ+μ)a |=|λa +μa
|
当λ、μ异号,当λ>μ时 ②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λa
同向
当λ<μ时 ②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μa
同向
还可证:|(λ+μ)a |=|λa +μa
| ∴②式成立
第二分配律证明:
如果a
=,b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或λ=0,λ=1则③式显然成立
当a
≠0,b ≠0且λ≠0,λ≠1时
1︒当λ>0且λ≠1时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
作=OA a ,=AB b , =1OA λa
=11B A λb , 则=a +b , =1OB λa
+λb
O
A
B
B 1
A 1
由作法知:∥11B A 有∠OAB=∠OA 1B 1 ,||=λ|11B A | ==|
||
|111AB OA λ∴△OAB ∽△OA 1B 1=|
|1OB λ,∠AOB=∠ A 1OB 1
因此,O ,B ,B 1在同一直线上,|1OB |=|λ| 1OB 与λ方向也相同λ(a +b )=λa
+λb 当λ<0时 可类似证明:λ(a +b )=λa
+λb ∴③式成立
例1计算: (1)a 4)3(⨯-;
(2)a b a b a ---+)(2)(3; (3))23()32(c b a c b a +---+ [说明]该例由学生阅读。
三、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共线定理)
1. 若有向量a (a ≠)、b ,实数λ,使b =λa 则由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知:a
与b 为共线向量
若a 与b 共线(a ≠0)且|b |:|a |=μ,则当a 与b ,同向时b =μa 当a 与b 反向时b =-μa
,从而
得:
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λa
例2如图5—16,已知3=,3=,试判断与是否共线。
[解]∵+=
33+= E
)(3BC AB +=
A C
AC 3= B D
∴与共线。
三、小结:
四、作业: 课本 P90 练习3,4,5 P91 习题4,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