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PA考核

MPA考核

MPA考核简介
一、MPA考核的定义及对象
MPA(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央行提出的对商业银行考核的监管体系。

二、MPA考核体系及奖惩措施
MPA主要构成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个方面,共有14项指标。

七大类考核的分值均为100分,优秀线为90分,达标线为60分。

央行按照MPA考核得分情况将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分为三档:A 档、B档和C档。

若想被评为A档机构,七大方面都要优秀,即大于或等于90分。

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任何一项不合格,或其他五类任何两部分不达标,就落入了C档。

既不是A档也不是C档的为B档(目前我行)。

举例:某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为100亿元,如果对其执行约束措施,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10%的话, 3个月损失利息收益405万元。

如果需要增加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启用±20%或者±30%的幅度执行的话,则相应的利息收益或损失差距更大。

除此之外,《河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实施办法(讨论稿)》第十六条规定:为引导评估不达标的机构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稳健经营水平,可以按规定程序适时对C档的机构实行以下约束措施:
1、诫勉谈话;
2、执行约束性的存款准备金利率;
3、暂停使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4、上浮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5、暂停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对象资格;
6、金融市场准入及金融债券发行的资格受限;
7、上调存款保险费率;
8、进入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资格受限;
9、在“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中扣分;
10、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惩罚性措施。

三、MPA考核指标
1、资本和杠杆情况:
具体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80分)、杠杆率(20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暂未实施)。

资本充足率=机构持有的资产/风险加权资产。

该资本充足率采用央行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与广义信贷扩张速度直接挂钩,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10.5%(系统性重要银行11.5%)完全不同。

MPA考核中,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是首要指标,其中用以考核银行风险程度的资本充足率占据重要位置,也是最难完成的指标。

考虑资本充足率占80分,一旦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便很难通过该项评价。

从国际经验来看,巴塞尔协议I、II、III均对资本充足率进行重点要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使用这一指标来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

2、资产负债情况:
具体指标包括广义信贷(60分)、委托信贷(15分)、同业负债(25分)。

广义信贷=旧口径广义信贷+表外理财=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
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表外理财-
现金和银行存款。

从结构上看,广义信贷基本上包含了银行资产端的所有主要内容。

对于大多数资本充足率在13%左右的机构而言,只有当广义信贷增速低于12%(符合M2增速时),才可能被评为A档。

可见,部分城商银行面对这一考核压力较大,大部分国有银行可以满足这一指标。

而小银行在考核压力之下,会根据流动性卖出相关资产,如交易类的债券和货币基金,然后是资管产品,这也会对相关市场造成压力。

3、流动性:
在流动性评估分项中,包括流动性覆盖率(40分)、净稳定资金比例(40分)这两个定量指标,及一个定性指标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20分)。

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合格的关键指标。

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流出量。

L CR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LCR要在2018年底达标,即不低于100%,2016年底和2017年底分别应达到80%和90%。

达标即得到满分40分,不达标得0分。

银行若想达标要么降低分母减少资金流出供给量、要么增加分子增加资金流入需求,这样将对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压力。

4、资产质量:
具体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50分)和拨备覆盖率(50分)。

指标要求相对非刚性,允许中间过渡。

大行采用绝对值衡量,股份制和区域性银行通过同类比较衡量。

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参照银行业管理机构公布的季度数据。

该考核指标对大行和区域性银行的压力不大,个别城商行、农商行存在一定压力。

允许过渡中间值的做法也有助于缓解银行的达标压力。

5、定价行为:
利率定价(100分)。

目前只考核利率定价机制。

我国在形式上取消了利率管制措施,通过将利率定价行为引入MPA考核框架,有助于央行通过考核体系引导利率水平,避免信贷市场出现恶性“价格战”。

6、外债风险:
主要指标为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100分)。

7、信贷政策执行:
具体指标包括信贷政策评估结果(40分)、信贷政策评估执行情况(30分)、央行资金运用情况(30分)。

四、2017年以来MPA考核的趋势
1、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2016年底,央行做实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框架,自2017年1季度开始实施,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这既是考虑到表外理财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产
生威胁,也是避免银行通过表内外互转来规避考核和监管。

MPA考核出台以后,当时并未包括表外业务。

因此,较多银行将将大量表内业务转向表外。

但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银行表外业务没有真正实现与表内资产的风险隔离。

此外,表外规模的扩大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过度证券化,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经济环境造成冲击。

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是正常考量。

根据国际经验,巴塞尔协议I I出台后,出现银行主动规避监管、表内资产转向表外等现象,并未达到有效监管和监管的原有目的,此后在巴塞尔协议III中对上述框架进行完善,银行的表外资产也需要风险控制。

由此看来,MPA考核纳入表外理财也是基于同样的考量。

把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考核体系,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经营。

2、同业存单拟纳入MPA考核
人民银行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

联讯证券认为,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中的同业负债项。

对象是5000亿规模以上的银行,时间为2018年一季度,主要品种是一年以内,预计影响有限,因为一方面5000亿规模以上的银行主要是国有大行、股份制
银行与部分大型农商城商行,受众面窄,且扩张相对有序稳健,达标压力小,另一方面给了时间缓冲,机构有调整时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银行即使面临压力,也有一定的缓冲期,但应关注点在于银监会会不会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

海通证券认为,央行在阐述政策思路时指出,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 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

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

这也意味着金融去杠杆政策将逐步落地。

五、与我部门相关会计科目及资产
除第三大类“流动性”指标以外(今后将作为专题集中学习),与我部门业务紧密相关的考核指标为第二大类“资产负债情况”,其中人民银行对广义信贷规模的增速有严格限制。

金融市场部和资产管理部需注意,各季度末应将表内资产(涉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和表外理财的总体规模控制在计财核算部门的指导限额内。

具体项目见下表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