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思想史》(知识点)

《管理思想史》(知识点)

管理思想史知识点灰色底是重点第一章管理思想史的渊源***1、古希腊的管理思想共事务管理与私人事务管理仅是量的不同,忽视了管理的特殊性。

主要贡献:①提出经济管理研究对象是财产问题;②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是财富是否增加;③管理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④分工提高产品质量。

等:一等人是治国贤哲;二等人是卫国武士;三等人是民间艺人;理想国里没有贫民和奴隶的位置; 4)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而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3个部分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

者关系:管理者关系是天赋的。

3)发展了色诺芬“家庭管理”的思想; 4)对于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揭示,这一思想实质上揭示了管理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2、古罗马的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1)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法西斯原为棒加战斧即权力)。

3)罗马人在长期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以及以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3、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基督教管理思想1)制定法令;2)建立等级制度;3)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罗马天主教管理制度1)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2)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幕僚职能”。

4、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1)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神学之父”。

2)他的思想:①认为宇宙秩序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上帝是整个系统的最终目的;②自然的观点占有重要地位;③对系列经济问题进行论述,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土地,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都显示出其宗教论思想。

主论》等著作;他的思想:①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把“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看做是人性的基础。

人性论是“人性本恶论”。

其是结论: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这种强制性是可以不顾道德原则的;②其“物质利益决定论”认为,人们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质利益,是较早认识到“物质利益”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思想家;③他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④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比狮子还勇敢,比狐狸还狡猾”;)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空想社会主义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厌恶基础之上);2)用拉丁文著《乌托邦》,采用对话体;3)观察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3)注意生产的布局和生产的组织;4)在国家管理方式上,主张用民主的方式选举政府官员,按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4)在经济管理方式上,莫尔设想整个经济是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的。

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典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1)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思想政治解放运动;斗争表现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两方面;2)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运动从人性解放开始。

3)影响表现在:①促使人格得以解放,还人以本来面目;②为资产阶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储备了条件(宗教改变了生产力发展的环境问题);③其中一个伟大成果是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哥白尼“日心说”推广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1、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思想准备义。

了“天职”概念。

推论:①浪费时间是万恶之源;②乐于从事工作,不劳动者不得食;③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神的意志;④消费超过基本的需求就是浪费。

通过建立国家来保障社会和平。

提出了“自然状态”的国家起源说,反对君权神授,猛烈地机构是否违背他们的职责,这将由人民来做出判断,并提出了分权的学说,即立法权、行政然法则支配,而不是受专横的统治准则或为独裁者的各种念头所支配。

2)人类社会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自然和理智的法则规定了人们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

个人的财产权和政治自规律。

自由经济之父——亚当。

斯密进一步提出了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制,并发挥最大的效能。

在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分工的理论;新教伦理、个人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这三种伦理观的综合力量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

新教伦理是对教会中央集权的挑战;个人自由伦理反对铁板一样的政府形式;市场伦理是对支持重商主义的地主贵族的挑战;再加上科技这个加速器,使得四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大进步。

2、英国工业革命——产业准备:工业革命的产生是与纺织业的发展、圈地运动和蒸汽机的发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其过程包括三方面: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

**3、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对管理思想提出的客观要求——实践准备:(斯密促使了经济思想的革命,瓦特促使了蒸汽机的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是科技和管理:①由于大企业的建立,老板和工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垒的态势,为此资本家派各类监工,使每个人在资本家既定的位置,按规定要求像机器一样劳作;但在不断发展的罢工和破坏机器面前,资本家还是不得不反思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②管理人才的极度缺乏。

当时没有关如何进行企业管理的知识体系,所获得的管理知识是本企业的工作实践经验,使其只能在本行业中工作。

也没有共同的管理原则,更没有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

3)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工作的技能也相应提高。

4、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

全他认为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已主义;(名解: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是经济人);他的经济思想的中心是自由市场经济。

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1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提高2减少从一项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失时间3可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经常改革劳动工具和发明机器;分工有两种:一种是按产品分工,即专业分工;另一种按工种分工,即职业分工。

提出生产合理化这一管理概念;②控制职能;如果要真正对一个组织进行控制,就必须为自己的成绩对控制者负责。

③计算投资还本问题;④经济人的观点。

的“工资规律”;②提出了关于经济人方面的群氓假设:1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行动3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从这个假设出发的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5、科学管理实践的初步尝试:欧文管理的试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致力于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变。

第二阶段,欧文致力于以工厂为中心的社区社会改革。

欧文不仅是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也职业企业家的先驱。

6、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的延伸查尔斯。

巴贝奇:最著名的发明是在1822年制造世界第一台实用机械计算机——差分机。

著《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

巴贝奇的管理思想:①提出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可能制定出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

(现代成本思想,观察制造业的方法)。

②发展了亚当。

斯密关于分工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够提高效率的原因。

(他将人的脑力劳动也进行了分工)③在解决劳资矛盾方面,巴贝奇是一个工厂制度的保护者,他的论点和泰勒的观点是极为相似的。

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成的制度。

他认识到为了争取工人的合作,必须提供新的刺激,他努力寻求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建立新的和谐的关系。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最著名的是1895年发表的《计件工资》1903年发表的《工厂管理》以及1912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

**7、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简答):一、科学技术革命为背景:随着资本不断聚集,技术不断发展,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体;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40多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5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每次经济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物价下跌,企业破产,资本贬值,失业人数增加,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劳资矛盾激化,罢工冲突激烈;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表现在:1一方面由于资本所有者在危机中设法转嫁危机,使劳资矛盾尖锐;2每次经济危机中资本雄厚企业往往能受得住危机打击,组织规模扩大,形成垄断;3工人队伍的素质不高;***第三章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泰勒:科学管理之父;著《计件工资》、《工厂管理》、《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科学管理追求个人效率泰勒的思想基础即以勤奋和节约为宗旨的精神。

他认为有必要做出一种新的设计,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标准。

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管理思想。

认为工人磨洋工面的原因①工人的认识问题;②管理问题;③工人的传统问题。

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1、搬运铁块实验;四点核心内容:①精心挑选工人;②诱导工人使之了解这样做对他们没有损害,还可以得到利益;③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技能;④按科学的方法干活节省体力。

2、铁砂和煤碳的铲掘实验;对这实验提出新的管理思想:①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管理领域;②计划和执行相分离;③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

3、金属切削实验;这项实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副产品——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另一项实验成果是形成金属加工方面的工作规范。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集古典管理思想发展之大成利用。

②对工人,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

③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率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

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

泰勒所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依据的两个基本原理:1、作业研究原理;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1)就应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的动作;2)再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2、时间研究原理;科学管理的3个基本出发点:1、效率至上。

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

3、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

统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

3、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经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学会方法-亲密协作-职能分开)一流的工人”也就是最适宜的人,让他们做精细的活。

③实行激励的报酬制度;(名解:差别工资制,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标准制度,即定额;再采用这种差别工资制度,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