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有规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能力: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收集与整理、分析资料等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深刻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能够号召全社会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教学难点: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号召全社会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一段反应附近交通状况的视频、导学案。
学生:1.搜集交通规则2.搜集交通标志的图画及含义。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确定目标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同学们,请看。
(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幅幅表现车辆和行人秩序井然的视频播放着,孩子们在静静地观看着,欣赏着,思考着……)师:看了这样的场景,,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生:车辆排得很整齐!很有秩序!生:如果我们这里的交通秩序这么好,那就安全了!师:是啊,秩序井然的交通环境,需要车辆和行人遵守很多的交通规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共交通有规则(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过渡语:为了保证我们安全,我们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师:课前,大家按照来校的方式划分了小组,步行组为1、2、3、4组,搜集研究关于行走时注意的交通规则,机动车接送组为5、6 、7、8组,搜集研究关于机动车方面的交通规则,非机动车接送组为9、10、11组,搜集研究关于非机动车方面的交通规则,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师:(出示交流要求)下面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资料,注意交流要求。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交流要求。
(生读)师:谢谢,请坐。
我再强调一下,轮流发言,就是2号、3号、4号同学依次汇报自己收集到的交通规则,小组成员一起边交流边补充并记录在导学案上,标上序号,准备展示,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交通规则我知道。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把你搜集到的交通规则,告诉我们大家呢?好的,第一小组,都请过来。
其他同学,在他们汇报的时候,一定仔细听,用心的记,按照这些规则去保证我们的行走安全。
好的,请开始吧。
对接着来。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师:谢谢步行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行走方面的交通规则,请回去吧。
师重点强调:走路是最简单的一件事,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行人。
(图片两幅。
一幅是跨越护栏,一幅是在路上追逐打闹)师: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生:不对,他们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这样的行为既不文明又不安全,我们万万不能这样做啊。
公路不是游戏场,遵守交通法规靠自觉啊!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第六十三条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1)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2)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师:乘坐机动车时,如何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呢?请听机动车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交通规则。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机动车小组,你们搜集的资料真多,谢谢你们!请回去吧。
师:乘车来校上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要想让幸福继续下去我们乘车时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那些以外,还要注意:(1)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2) 不搭乘坐无牌无证车,不坐超员、超速车 ,未满14周岁不准坐在副驾驶位置。
师:请下一个小组,非机动车接送组:你们的资料对我们特别有帮助,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教师相机补充:(1)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2)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3)不得醉酒驾驶;(4)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二)交通标志我知道。
1.师:刚才,在听同学们汇报的时候,我注意到,同学们反复提到了红绿灯,(接着出示图片),这其实是一种交通标志。
(板书交通标志)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大家都带来了吗?举起来让我看看,你们搜集的可真不少,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上来展示你的标志?展示时,大家注意:(生读:课件小提示:★每小组1名同学上台展示。
★介绍标志,并告诉大家,以后见到它要怎么做?★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展示时,重复的就不要介绍了。
)师:大家记住了吗?师:小组展示结束了,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同学搜集的交通标志,能给它们分分类吗?找找朋友吗?除去按颜色分,还可以按什么分呢?按功能分。
(警告、指示、禁令)2. 认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师:(出示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是哪里?为什么设置这样的交通标志?你要注意什么?四、实话实说。
1. 过渡语:交通规则、交通标志共同为我们撑起了一把大伞,这把大伞的下面就是我们的安全(板书,画出来)。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有意无意的违反交通规则,有没有?(启发学生,当学生想举手的时候)。
2. 出示课件:实话实说。
讨论平时自己或人的违规行为,引导学生把了解的当时的情况说详细。
适时评价、引导。
3.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你自己和他们说什么呢?五、小结:(2分钟)师: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到很多的交通规则,还认识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呀?生:认真严格地去遵守!师:课下请同学们相互监督,不但我们去遵守,还要做一个小小宣传员,告诉我们身边的人,都去遵守。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平安幸福!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可以把它画下来或写下来,到B5纸上,交给班长装订成一个交通安全宣传册。
放到我们教室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学习。
七、板书设计:公共交通有规则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公共交通有规则》学情分析由于近年来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安全关注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教育每周都会有,四年级的学生普遍对安全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样比较专业的交通法规学生了解的还是比较少,对各种交通标志有些学生知道一些,但是分辨得并不清楚。
我班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也不是很强,因此系统的了解交通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对他们非常重要。
《公共交通有规则》效果分析一、评价方式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三、评价结果及分析1.针对目标针对目标1、2,李老师通过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交通规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定道路交通法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遵守公共交通规则的意识;通过对照交通规则梳理自己在平时的交通出行中的行为,把学习探究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对“交通标志”的认识放在了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看着自己搜集、制作出来的交通标志本身就兴致很高,再加上“给交通标志分类比赛”,使得这一环节的学习充满了活力,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针对目标3,李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渗透了交通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老师总结了学生今后要努力的目标,并指出交通安全问题是不可能在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希望学生们在今后更加关注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总之,通过整堂课的效果和评价量规表来看,学生们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浓厚,独立思考的习惯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增强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学生全员参与,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做到有效参与。
《公共交通有规则》教材分析《公共交通有规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交通安全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各类交通标志,了解各种交通法规,初步接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体会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安全。
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交通安全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为教师自由地处理和组织活动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公共交通有规则》评测练习一、填空1.安全上学,安全回家,是家长、学校、社会对每一位同学的期望和要求。
因此,我们遵守(),注意()。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行人必须遵守:在()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行走,横过车行道,须走()。
3.交通信号灯有三种颜色,对灯光颜色所表示的意义作了规定,绿色表示(),红色代表(),黄色代表()。
二、判断1.骑车途中遇雨,为了免遭雨淋而埋头猛骑。
()2.雨天骑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持伞,一手扶把骑()3.雪天骑车,应与前面的车辆、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
()4.可以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5.乘车时能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向车窗外乱扔杂物。
()6.在道路中间招呼出租汽车。
( )7.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可以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8.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动证的车辆。
()9.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三、写出下列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意思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公共交通有规则》课后反思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课前,我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包括资料收集的途径等;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大量的信息,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使学生明确应该关注什么,知道什么。
2.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些自觉交通规则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由此逐步过渡到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了解了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学生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渗透交通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在教学中,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化了实践环节对情感内化和道德行为的作用。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总结了学生今后要努力的目标,并指出交通安全问题是不可能在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希望学生们在今后更加关注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公共交通有规则》课标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