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要略》练习二

《金匮要略》练习二

扬 州 大 学 试 题 纸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侯晶晶 学号 122404209
医 学院 中西医1201、1202 班(年)级课程 金匮要略 ( 二 )卷
一.默写原文(每题10分,计30分) 1. 诸肢节疼痛,……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2. 夫失精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3. 胸痹之病,……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二.词解(每题2分,计10分) 1、阳微阴弦: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阳微,指寸脉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指尺脉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

2、疟 母:
治疟病久而不愈,邪气与痰血结于胁下而形成癥块的一种病证。

3
、血 痹:
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由气血不足,加被微风所引起。

4、缓中补虚:
是张仲景治疗虚劳干血的又一重要治法,虚劳伴瘀,理应袪瘀,因袪瘀方能生新,然虚劳干血已属久病,故只能缓攻瘀血,并扶助正气,这样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5、肺 痿:
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三、单选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每题1分,计10分)
1、《金匮》治疗虚劳失精的代表方剂是()
A、酸枣仁汤;
B、桂枝加桂汤;
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D、甘麦大枣汤;
E、百合地黄汤。

2、患者胸痛彻背,咳吐白粘痰,喘息不能平卧,舌苔白腻,关脉弦滑,治疗宜选用()
A、栝蒌薤白白酒汤;
B、栝蒌薤白半夏汤;
C、枳实薤白桂枝汤;
D、桂枝生姜枳实汤;
E、人参汤。

3、甘草干姜汤主治()。

A、肺痿;
B、肺痈;
C、腹满;
D、肾着;
E、湿病。

4、中风,邪在于经,()。

A、肌肤不仁;
B、即重不胜;
C、不识人;
D、舌即难言;
E、口吐涎。

5、患者素有咳喘病史,3日来因感寒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质稀,喉中有痰鸣声,舌苔白滑,脉象浮紧。

治疗首选方剂是()。

A、麦门冬汤;
B、小青龙加石膏汤;
C、越婢加半夏汤;
D、射干麻黄汤;
E、皂荚丸。

6、《千金》苇茎汤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
B、活血排脓;
C、清热解毒;
D、排脓解毒;
E、清肺化痰,活血排脓。

7、瘅疟的症状特征是()
A.热多寒少 B.寒多热少 C.但热不寒 D.寒热并重 E.手足心热
8、阴阳毒的病因是:()
A 疫毒
B 湿热
C 阴虚
D 风热
E 阳虚
9、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比例为()
A.3 :1 B.4 :1 C.7 :1 D.10 :1 E.6 :1
10、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宜用()
A.栝蒌薤白白酒汤 B.栝蒌薤白半夏汤 C.枳实薤白桂枝汤
D.桂枝生姜枳实汤 E.桔枳姜汤
四、是非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 分,
计5分)
1.历节病的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足,感受湿邪,痹阻关节。

2.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黄芪、桂枝、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

3.鳖甲煎丸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的方剂,主治疟母的一张方子。

4.“振寒脉数”是肺痈成脓的特征之一,也是运用桔梗汤的重要标志。

5.奔豚气病的主症是发作性的自觉气从少(小)腹上冲胸咽,痛苦异常。

五、填空题(每空1分,计5分)
1.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

2.虚劳是以五脏气血虚损成劳的发病机制为理论依据。

在治疗上重视_ 补益脾肾二脏 _,治法上重视__ 甘温扶阳 __。

六、简答题(计20分)
1、试述降压药的应用原则。

(8分)
答: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每天给药1次而有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3.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2、试述阑尾炎与急性胃肠炎的鉴别要点。

(8分
1.病因:阑尾炎的病因为阑尾官腔阻塞,细菌入侵,或者先天畸形,阑尾过长、过度扭曲、官腔细小,血运不佳导致阑尾急性炎症。

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多为饮食不洁。

2.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大都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

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程度较轻。

有些病例可能发生腹泻。

早期乏力,严重时出现中毒症状。

急性肠胃炎表现为剧烈的腹部绞痛,开始即伴有呕吐和腹泻,一般在进食后2-3小时发病。

3.体征:典型急性阑尾炎会出现麦氏点压痛,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位置上。

急性胃肠炎腹部压痛较广泛,无局限性压痛,腹软,肠鸣音活跃。

3、患者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尿酸600μmol/L 。

请分析其临床意义。

( 分)
答:成人血尿酸浓度男性150-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 。

首先排除实验室误差和高嘌呤食物带来的影响。

血清尿酸600μmol/L 反映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血尿酸在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上较血肌酐和血尿素灵敏。

②体内尿酸生成异常增多:常见于遗传性酶缺馅所致的原发性痛风,以及多种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因细胞大量破坏所致的继发性痛风。

③长期使用利尿剂及抗结核药吡嗪酰胺,慢性铅中毒、长期禁食患者。

七、病案分析题(20分)
刘某,男,18岁。

主诉:反复发作喘息、喉中痰鸣3年,再发2天。

现病史:病人3年前始因着凉后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继则出现喉中痰鸣,喘息,干咳少痰,胸闷,故于某医院诊疗,经相关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后,病情控制尚可,出院后未继续坚持系统治疗,每因受凉或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经休息后或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可缓解,2天前因不慎受凉出现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口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

家族史:其母幼时有类似病史,已有20余年未发作。

体格检查:T 37.8℃,P 110次/min,R 21次/min,BP 130/75mmHg,发育正常,口唇发绀,见三凹征,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以呼气时为主,心律规整,心率110次/min,未闻及杂音。

理化检查:①血常规:WBC 8.4×109/L,N 0.68,E 0.65×109/L。

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③肺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

要求:1、中医诊断、证候分析
2、西医诊断、诊断依据
3、中医治法和处方、用药
4、西医治疗原则及主要方法
1.中医诊断哮病:寒饮郁肺
证候分析由于寒饮郁肺,故咳嗽气喘;痰涎阻塞,气道不利,痰气相击,故喉中痰鸣;痰湿中阻,阻遏心阳,故见面色晦滞;痰饮停于胸胁,阻碍气机,故见胸膈满闷。

因脾胃阳虚,饮停肠胃,致津液输布障碍,不能上承于口,故见口渴喜热饮。

外邪束表,内有痰饮,故舌苔白滑,脉弦紧。

1.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中度
诊断依据:①反复发作喘息、喉中痰鸣3年,再发2天
②口唇发绀,见三凹征,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以呼气时为主,心律规整,心率110次/min,未闻及杂音。

③每因受凉或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经休息后或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可缓解,
④血常规:E 0.65×109/L;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肺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

3.中医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处方射干麻黄汤
用药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15g、川桂枝6g、制麻黄4g、半夏15g、炒白术15g、陈皮15g、茯苓15g、炒薏仁30g、白芍6g、枳实15g
4.西医治疗原则急性期:尽快缓解气道气道痉挛,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治并发症。

缓解期: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长期规范化治疗,预防未来风险发生。

主要方法:①雾化吸入SABA,②联合应用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混悬液。

③可联合静脉注射茶碱类。

如果治疗效果欠佳,应早期口服激素,同时吸氧。

慢性期加强对患者进行哮喘知识的健康教育、有效控制环境,避免诱发因素,制定长期治疗方案,可选用免疫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