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成形工艺性能
型压力
① 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对金属的充型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浇注温度越高,金属的流动性越好,且在铸型中保 持液态的时间长,充型能力强。 但浇注温度过高,铸件凝固过程的体积收缩大,金 属液的吸气量增多,氧化严重,容易产生缩孔、缩 松、粘砂、气孔、粗晶等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 足够的前提下,应选择相对较低的浇注温度。
材料的成形工艺性能
液态成形是指将液态(或熔融态、浆状)材料注入一定 形状和尺寸的铸型(Mold)(或模具)型腔(Mold Cavity)
中,凝固后获得固态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本节主要介绍液态金属的充型性。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充型是指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型腔的过程;液态金 属的充型能力(Mold Filling Capacity)是指液态金属充 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足、冷隔和粘砂等缺陷。铸钢的收缩性大,产生缩孔、缩松、裂纹等缺
陷的倾向大 。 3.铸造有色金属 常用的有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等。它们大都具有流动性好,收 缩性大,容易吸气和氧化等特点,特别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缺陷。
液态金属充型性的影响因素
1. 金属性质
2.
3.
浇注条件
铸型条件
1.
金属性质
包括金属的种类、成分、结晶特性及其热性质 等,决定了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及充型过 程的变化特征。
纯金属、二元共晶成分合金在恒温下结晶时,凝固过程中铸件截面上的凝固
区域宽度为零,截面上固液两相界面分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固相区由表层不断
向里扩展,逐渐到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如图a。
2.体积凝固 当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或因铸件截面温度梯度很 小,铸件凝固的某段时间内,其液固共存的凝固区域很宽, 甚至贯穿整个铸件截面,这种凝固方式称为“体积凝固” (或称糊状凝固),如图c。
金属液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指金属液的流动能力。 流动性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强,易于充满薄而复 杂的型腔,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杂质的上浮并排除, 有利于对铸件凝固时的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不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弱,铸件易产生浇 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
合金流动性的好坏,
② 充型压力
浇注时,液态金属所受的静压力越大,其充型能力越好。 在砂型铸造中,常用加高直浇道(即提高充型压头)等工艺措
施来提高金属的静压力。在压力铸造和低压铸造等特种铸造中, 液态金属在压力下充型,充型能力提高。
3. 铸型条件
① 铸型性质
②
③
铸型温度
铸件结构
3.中间凝固
金属的结晶范围较窄,或结晶温度范围虽宽,但铸件截面温度 梯度大,铸件截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介于逐层凝固与体积凝固之 间,称为“中间凝固”方法,如图b。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小,凝固区域愈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 对于一定成分的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已定,凝固方式取决于铸件 截面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越大,对应的凝固区域越窄,越趋向 于逐层凝固。
充型能力强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及结晶温度很窄的合金 流动机理示意图
宽结晶温度合金流动机理示意图
同时,金属合金中的各合金元素对流动性有不同的影响。 例:铁碳合金 碳、硅、磷含量高的铸铁,充型能力强; 硫含量高的铸铁,充型能力弱。
③金属的物理性质
比热、密度、导热系数、结晶潜热等。 液态合金的比热容和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凝 固时结晶潜热释放得越多,合金处于液态的时间越 长,因而充型性越好。 此外,液态金属中的不溶杂质和气体对流动充型性 也有很大影响。
通常以“螺旋形流动
性试样”的长度来衡 量,将金属液体浇入 螺旋形试样铸型中, 在相同的浇注条件下, 合金的流动性愈好, 所浇出的试样愈长。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取决于: 内因 ——金属本身的流动性 ( 流动 能力); 外因 —— 铸型性质、浇注条件、
铸件结构等因素。
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合金的凝固特性 合金从液态到固态的状态转变称为凝固或一次结晶。 1.逐层凝固
当液态凝固成为固体而发生体积收缩时,可以不断地得到液体的 补充,所以产生分散性缩松的倾向性很小,而是在铸件最后凝固 的部位留下集中缩孔。由于集中缩孔容易消除,一般认为这类合 金的补缩性良好。在板状或棒状铸件会出现中心线缩孔。这类铸 件在凝固过程中,当收缩受阻而产生晶间裂纹时,也容易得到金 属液的填充,使裂纹愈合。
①
合金种类
不同的合金,充型性差异很大。
例如:灰铸铁充型能力最好,铸钢的充型性最差。
②
合金的成分
同种合金中,成分不同,结晶特征不同,充型性差异很大。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
在整个凝固结晶过程中,结晶温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属于逐层凝固方式,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凝固结晶, 凝固层的表面比较光滑,对尚未凝固的金属的流动 阻力小,故充型性好。
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凝固区域宽,散热条件差,容易发展成
为树枝晶发达的粗大等轴枝晶组织。当粗大的等轴枝晶相互连接 以后 ( 固相约为 70 % ) ,将使凝固的液态金属分割为一个个互不沟 通的溶池,最后在铸件中形成分散性的缩孔 ,即缩松,如图。
液态金属流动机理与充型能力
前端析出15~20%的固相量 时,流动就停止。
常用铸造合金的性能特点
1.铸铁
(1)灰口铸铁: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出现的铸铁,断口呈灰色。
(2)球墨铸铁: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 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3)可锻铸铁:用白口铸铁经过热处理后制成的有韧性的铸铁。
2.铸钢 铸钢的铸造性能差。铸钢的流动性比铸铁差,熔点高,易产生浇不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造成的体积减小得不到 液态金属的补充,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孔洞。其中容积较大而集中 的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称缩松。
非共晶成分的合金: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的,属于糊状凝固或中间凝固,结晶区域内 存在液相和固相并存的两相区,在该区域内,合金粘稠,树枝状晶 发达,使凝固层内表面参差不齐,合金液在其间的流动阻力很大, 因而充型性差。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充型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