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矿质营养
具体又分成三种情形:
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①土壤中的离子少部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可迅速通过交换
吸附被植物根部细胞表面吸附,该过程速度很快且与温度无关。
根部细胞表面吸附层形成单分子层吸附即达极限。
②土壤中的大部分离子被土壤颗粒所吸附。根部细胞对这部
分离子的交换吸附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土壤溶液间接进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植物在单盐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
被称为单盐毒害,所谓单盐溶液,是指只含有一种盐份(或一种金属
离子)的盐溶液。单盐毒害的特点是:
a.单盐毒害以阳离子的毒害明显,阴离子的毒害不明显;
b.单盐毒害与单盐溶液中盐份是否为植物所必需无关。
②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含其他金属离
溶液培养法
溶液培养法(水培法):在含有矿质元素的营 养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溶液培养法的意义:营养液中添加或除去某种 或某些元素,通过观察分析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可 准确判断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营养液配方:Hoagland和Arnon溶液; 溶液培养法的类型:纯溶液培养、砂基培养法、 气栽法、营养液膜法等。
ATP,ADP,AMP组分------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形成糖的磷酸酯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磷的转运器工作
P + 植酸 + Ca + Mg 许多辅酶的组分
植酸钙镁
液胞内含有磷酸盐(维持细胞渗透势,缓冲PH值) 缺素症: 植株矮小、茎叶暗绿色或紫红色;分枝分蘖少,成熟晚,果实、
种子小、不饱满。
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 生理中性盐
(4)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
平衡溶液
植物根系吸收离子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植物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 ②植物对同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吸收不同。由此
派生出三种类型的盐:生理酸性盐 如(NH4)2SO4; 生理碱性盐,如NaNO3、Ca(NO3)2等;生理中 性盐,如NH4NO3。
缺素症:生长缓慢,叶片小,易萎蔫。
Mo
吸收态:Mo+ 作 用:固氮酶组分
参与氮代谢 硝酸还原酶成分
缺素症:脉间失绿,叶片小
发病部位:幼叶(不易转移)
Cu
吸收态:Cu2 + 作用: 某些酶的成分(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
光合电子传递体系成员(质体兰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组分:
(消除超氧自由基的伤害) 缺素症:脉间失绿, 叶片 坏死 发病部位:幼叶(不转移)
2. 大量元素的作用
吸收态:硝态氮和铵态氮;有机氮(尿素)
N
作 用:生命元素.
核酸(DNA,RNA) ,细胞核的结构物质;
结构物质成分 蛋白质(酶),是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叶绿素、光敏素,维生素(B1,B2,B6,PP等) 调节生命活动 激素(IAA,CTK),生物碱等;
发病部位:老叶(易转移)
O
O
O
大
玉
豆
米
— Mg
— Mg
S
吸收态:SO42作 用: 含硫氨基酸成分(参与蛋白质与生物膜的组成)
参与生化反应(CoA的成分) 参与光合作用(光合链成员的组分) 参与氮代谢(铁氧还蛋白,固氮酶) 影响其它元素的吸收
缺素症:植株矮小(蛋白质合成受阻),叶片小而黄, 易脱落。
行。土壤溶液在此充当“媒介”作用;二是通过直接交换或接触
交换进行。这种方式要求根部与土壤颗粒的距离小于根部及土壤
颗粒各自所吸附离子振动空间的直径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植
物根部所吸附的正负离子即可与土壤颗粒所吸附的正负离子进行
直接交换。
③有些矿物质为难溶性盐类,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分泌的有机
酸或碳酸对其逐步溶解而达到吸附和吸收目的的。
过 多:影响其它元素吸收。 发病部位:老叶(易转移)
-P
大豆
玉 米
-P
K
吸收态:K+
作 用: 酶的活化剂 影响物质运输 调节水分代谢(促进气孔张开,控制蒸腾) 提 能高量抗代性谢(增参加与原光生合质磷水酸合 化度 和, 氧提 化高 磷保 酸水 化力 ))
缺素症:叶片缺绿,茎柔弱易倒伏,抗逆性差
过 多: 果实出现灼伤病、苦陷病 发病部位:老叶(易转移)
常见的有益元素有:Na、Si、Co、Se、V、Ga。
2、稀土元素 镧系元素及钪、钇等共17种元素。
溶液培养法在生产上的应用: 间歇水培或气培法(70年代)
大量元素 —— C H O N P K Ca Mg S
微量元素 —— Fe Mn B Zn Cl Mo Cu Ni
三 . 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
1 . 植物必需元素的一般作用 (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 (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 (3)参与植物体内的醇基化 (4)电化学作用
该溶质(离子)的量成比例,并且在溶液中存在其他溶质 (离子)时其吸收相对独立。
3)竞争性抑制:细胞在吸收某些离子对中的离子时存在的
相互抑制的现象。这些离子对如:K+-Rb+;Cl--Br-;Ca2+S机r2制+;相S似O,42-或-Se这O些42-离等子。对该在现膜象上说有明相细同胞的吸结收合这位些置离。子对的
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和 砂基培养 (sand culture)法
气 栽 (aeroponics)法
营养液 气雾室
营养液
封盖
搅 拌 器
营 养 膜 (nutrient film)法
有益元素与稀土元素
1、有益元素 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或可
部分代替某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而减缓其缺素症 的植物非必需元素。
发病部位:幼叶(不易转移)
Fe
微量元素
吸收态: Fe2+
作 用: 酶的组成成分(细胞色素氧化酶)
Fe
合成叶绿素的必要条件(Mg-原卟啉 原叶绿素酸酯)
光合链成员组分(铁氧还蛋白) 生物固氮(固氮酶组分) 硝酸盐还原、磷酸盐同化(铁氧还蛋白)
缺 素 症:幼叶浅黄绿色 发病部位:幼叶(不易转移)
玉米
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离子间的这种
作用即被称作离子对抗或离子颉颃
离子对(拮)抗的特点
a.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族的金属元素的离子之间 一般有对抗作用;
b.同价的离子之间一般不对抗。例如:Na+或 K+可以对抗Ba2+和Ca2+。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的实质:可能与不同金
属离子对细胞质和质膜亲水胶体性质(或状态)的
简单扩散
载体学说carrier theory
质膜上的载体蛋 白(内在蛋白)有选 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 子或离子结合,形成 载体——物质复合物 ,通过载体蛋白构象 的变化,通过质膜, 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 质膜的另一侧。
载体学说:
磷酸激酶
Pi
ATP ADP
M 外
M
Pi
பைடு நூலகம்
M
磷酸酯酶
Pi
细胞质
膜
内
证明载体存在的依据:饱和效应;离子竞争
-Fe
玉米
-Fe
CK
-Fe
大豆
Mn
吸收态:Mn2+ 作 用:酶的活化剂
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 维持叶绿体结构
缺素症:脉间失绿,有坏死斑点。 根系不发达,结实少。
发病部位:幼叶(不易转移)
大豆
-Mn
CK
B 吸收态:H3 BO 3 作 用:影响生殖(促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
促进糖的运输:[ B—糖复合物 ]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 U合成 RNA 蛋白质 ) 影响激素合成 (缺B,CTK合成受阻;IAA积累) 抑制酚酸(咖啡酸、绿原酸等)形成,保护根尖、茎 尖不受伤害。 缺素症:花而不实;生长点坏死。 发病部位:幼嫩器官(不易转移)
玉米
Cu -Mo
Ni
吸收态: Ni 2+ 作 用:维持脲酶结构和功能所必须
提高呼吸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酶)
增加叶绿素和类胡罗卜素含量。
利于萌芽种子吸氧
中毒症:叶片失绿, 脉间出现褐色坏死。
小麦
CK
-N
-P
-K
-Ca
CK
-N
-P
-Ca
大豆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转
大豆
-B
CK
Zn
吸收态:Zn2+ 作 用:IAA生物合成(色氨酸合成酶的组分)
碳酸苷酶的组分 某些酶的活化剂(羧肽酶、脱氢酶、激酶) 缺 素 症:叶片小,植株生长受阻;阔叶作物脉间失绿。 发病部位:老叶(易转移)
大豆
-Zn
CK
-Zn 亚 麻 CK
Cl 吸收态:Cl 作 用: 光合作用(水的光解) 电位平衡(光合磷酸化) 参与气孔运动(Cl - 、K+)
影响有关。
平衡溶液
平衡溶液:由多种盐份组成的对植物生长无
毒害作用的溶液。
土壤溶液对陆生植物、海水对海藻等均为天 然的平衡溶液。
人工配制的Hoagland溶液也是平衡溶液。
2、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根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离子吸附于根部细胞表面(交换
吸附) 离子进入根内部
被动扩散 质外体
离子 根皮层 主根动中吸柱收
一、植 物 细 胞 对 矿 质 元 素 的 吸 收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扩散作用 协助扩散 离子泵
离子通道 载体
胞饮作用
共转运(协同运转)
离子的选择性积累
1)积累:活细胞吸收某溶质(离子),最终使胞内该溶
质(离子)的浓度 远远高于其胞外浓度的现象。积累的程 度以积累率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