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试4答案及评分标准

测试4答案及评分标准

测试4答案及评分标准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日期:2011-12-1阅读126次一、名词解释(共10分)活性污泥(2分)活性污泥是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与污水中的有机、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絮状物。

准性生殖(2分)准性生殖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原始。

它可使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溶源转变(2分)指少数菌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前噬菌体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表型的现象。

分批培养(2分)在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少量细菌进行培养。

类病毒(2分)只含有一个单链环状低相对分子质量的RNA分子的病原实体叫类病毒二、填空(每空0.5分,共13分)1、细胞一端有许多鞭毛的哪些细菌描述鞭毛特征为偏端丛生。

2、当受体菌从环境中吸收DNA片段时,该过程称为转化_。

能从周围环境吸收DNA片段的那些细菌被认为是处于感受态。

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一片段被病毒包裹和携带进受体菌的转导类型称为普遍性转导。

F+菌株和F-菌株接合的结果是两个F+菌株3、毒力又称致病力,表示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大小,包括侵袭力和毒素4、1978年,Woese等提出新的生物分类概念,将生物清晰地划分为三原界,即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5、实验室里常用于培养放线菌,霉菌的培养基分别是高氏一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

6、微生物菌种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属名和种名加词构成。

7、有生长限制因子的连续培养是恒浊器连续培养,研究细菌个体生长,需要应用同步生长的材料8、BOD是指在20℃时每升废水在5天内能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的毫克(单位)数。

9、某纯培养细菌,接种时的含菌量为4╳104个/ml,2小时后进入指数生长,再过8小时,发酵液含菌量为4╳1010个/ml,其代时是0.404小时。

(2分)10、以双层平板法测定某噬菌体效价。

取10ul已稀释105倍的样品与0.1ml敏感菌株悬液和5ml上层培养基混匀,培养24小时后,平皿中出现50个噬菌斑。

该样品噬菌体效价为5*108 pfu/ml(2分)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 )1、现知仅原核微生物中的部分属种可以固氮。

( × )2、精确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是所有成分的性质和数量已知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 )3、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 )4、磺胺类药物可以阻止细胞内叶酸的合成,人体能从食物中获得叶酸,所以这类药物只杀菌而对人体无害( × )5、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永远不能裂解寄主细胞( × )6、芽孢萌发后可形成菌体,所以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 )7、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 √)8、EMP和HMP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9、同功酶是行使同一功能、结构不同的一组酶( × )10、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43分)1、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2、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A藻类B RNA分子C病毒D细菌3、大多数普通细菌中发现的三种基本形态为。

A三角形、方块形和长方形B六角形、二十面体和螺旋体C球状、螺旋状和杆状D立方体、丝状体和长菱体。

4、烈性噬菌体的尾部蛋白是A、早期蛋白B、中期蛋白C、晚期蛋白D、次早期蛋白5、所有下列生物被认为是真菌,除了之外。

A 蘑菇B酵母菌C霉菌D变形虫6、一般啤酒酿造和烘焙的酵母专业名称为。

A 白假丝酵母B 大肠杆菌C 毒鹅膏菌D 酿酒酵母7、下列酶不是诱导酶的是A、促进扩散的载体蛋白B、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C、乳糖操纵子中的结构蛋白D、PTS系统中的Hpr8、真菌半知菌纲分类得名是因为它们。

A见过光合作用B 缺少隔壁C 产生担孢子D 缺少已知的有性繁殖周期9、较小的病毒直径大约是。

A 20mmB 300μmC 300nmD 20nm10、所有下列成分均是病毒可能有的,除了之外。

A 蛋白质的衣壳B 核酸的基因C 类似膜的包膜D 带有酶的细胞质11、在电子显微镜下。

螺旋对称的病毒看起来像。

A 小球状B 拉长的三角形C 杆状D 蝌蚪12、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 在低浓度氧中C 没有ATP或葡萄糖D 只在有病毒时13、微生物的稳定生长期。

A 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 细胞分裂速率降低C 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D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14、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 除去病原微生物B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 消灭所有的生物D 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15、间歇灭菌过程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之外。

A 蒸汽温度100℃B 每平方英尺10磅压力C 30min时间D连续三天的处理16、关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错误的是A、不含内含子B、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C、结构基因单拷贝D、rRNA基因单拷贝17、关于F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质粒B、致育因子C、决定菌株雌雄D、核内遗传物质18、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多数是由产生的A细菌B 放线菌C霉菌D酵母菌19、沙眼的病原体是A细菌B 放线菌C衣原体D 真菌20、不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的是A肽聚糖 B 脂蛋白 C 脂质双层 D 磷壁酸21、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A 破坏细胞膜B 破坏肽聚糖C 抑制肽聚糖的合成D 抑制蛋白质合成22、细菌中最耐热的结构是A芽孢B鞭毛C荚膜D菌毛23、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A有丝分裂 B二分裂 C 有性孢子生殖 D 无性孢子生殖2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A迟缓期 B 对数期D稳定期E衰退期25、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A 毒性噬菌体B 温和性噬菌体C 前噬菌体D 溶原性噬菌体26、关于外毒素的特性,错误的是A蛋白质 B细胞壁成分C不耐热D毒性强27、菌根是和植物的共生体A细菌B放线菌C真菌D酵母菌28、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29、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30、关于外生菌根,错误的是A、真菌菌丝在根外形成菌套B、菌丝可以伸入有病的根细胞之间C菌丝可以伸入活的细胞内部D、菌丝可以伸向根的四周31、E.coli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32、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C8.0-9.0D7.0-7.533、硝化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34、对于青霉菌,每摩尔葡萄糖通EMP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共产生摩尔ATP。

A34 B36 C38 D3935、关于侵染性单链RNA病毒,错误的是A、其RNA可作为mRNAB、其RNA是+RNAC、其RNA是-RNAD、其RNA本身具有侵染性36、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A 135℃—140℃,5—15秒B72℃、15秒C121℃,20分钟D100℃,5小时37、细菌鞭毛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38、分生孢子头呈扫帚状的霉菌是A毛霉B根霉C青霉D曲霉39、同种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称为A种B变种C菌株D群40、自然界最适合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是A.土壤B.空气C.淡水D.海水41、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A.荚膜B细胞壁C芽孢D鞭毛42、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A硅胶B明胶C琼脂D纤维素43、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C卵孢子D接合孢子五、问答题(共24分)1、试述G+和G-细菌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5分)结晶紫、碘液媒染时,由于细胞壁带负电荷、吸收碱性染料,G+G-和都吸收碱性染料,在细胞结合结晶紫碘液复合物,酒精脱色时,G+菌细胞壁厚,只有一层肽聚糖,又由于有短肽作肽桥且短肽几乎都相连,肽聚糖的强度高,整个细胞壁结构紧密,因此遇酒精时,结晶紫碘液阻留在细胞壁内;而G-酒精使外膜类脂溶解,只剩肽聚糖层,而G-肽聚糖层薄而松散,不能阻挡复合物逸出,细胞壁变成无色,此时再用红色染料复染则G+因已结合紫色染料难以吸咐红色染料而仍然成紫色或结合微量红色染料而成紫红色,而G-菌则重新吸附红色染料由无色变红色2、请从最终电子受体、电子传递链、ATP产生方式、产生ATP数等方面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试作图并阐明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生活史(5分)噬菌体经过吸咐——侵入——增殖(大分子合成)——装配——释放这样一个周期进行增殖,最后使宿主细胞裂解,从噬菌体吸咐于寄生细胞到寄主细胞破裂释放出新的噬菌体这一时期叫裂解性生活周期4、试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筛选过程需具体)。

(8分)出发菌株的诱变处理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剂量和处理时间的确定突变体的筛选1、淘汰野生型方法: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抗生素法:抗生素只杀死生长中的细菌或真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加抗生素,将野生型细菌杀死,营养缺陷型不死,从而来浓缩营养缺陷型菌丝过滤法: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发育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不能,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擦镜纸等合适滤纸过滤,重复多次过滤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个体。

2、检出缺陷型A夹层培养法方法:先倒一薄层不含菌MM,冷凝后加上一层混有经过诱变处理的菌液的MM,再浇一薄层不含菌MM,“三明治”,培养长出菌即野生型,在皿底做上记号,再倒第四层CM培养,野生型继续繁殖,菌落变大,营养缺陷型开始生长,菌落较小B逐个检出法依次挑取菌落依次接种在MM和CM培养比较,在完全培养基的某一部位长出菌落而MM不长,则是营养缺陷型C影印培养法3、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方法:营养缺陷型菌株与MM以一定的浓度混合倒在培养皿上,干燥后,在皿底画上若干区域,然后,在正面加上微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嘌呤或嘧啶等营养物的粉末或结晶(滤纸片法也可)。

培养后,如果某一营养物的周围有微生物的生长圈,说明它就是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