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细则施组的编制内容总体施组内容主要包括(不限于):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工程管理目标、施工部署、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方法、各种资源配置计划、安全质量风险控制、施工进度安排、明确本项目需要编制的专项方案名称、计划及台账建立。
具体的章节内容如下:1、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1.1编制依据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如无,则略去);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企业“三位一体”体系文件等。
编写说明:1、规范标准应覆盖项目涉及的全部专业领域,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符合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
2、可将规范标准目录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其做成表格,作为施组的附件。
1.2编制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全部功能。
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
科学组织,统筹兼顾。
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施工部署,统筹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目标。
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充分考虑各阶段、各工序、各工种的施工特点、重点和难点,使各施工阶段和施工工序有机衔接。
1.3编制范围说明本施组涵盖的施工范围。
2、工程概况2.1项目简介简要说明本项目(标段)总体概况,对地区或行业的社会经济意义。
可附项目总体平面示意图或效果图。
2.2本项目(标段)工程范围及主要内容、主要工程数量。
工程范围及内容:包括本标段起迄里程、单位工程及其主要构建筑物,尽量以文字结合表格的形式表达。
主要工程数量:应列表反映本标段设计工程量,含形象数量(如:个数、段块等)、清单主要数量(如、t、m3等,避免照抄,列出主要部分)。
2.3设计概况结合标段施工图总说明编写。
以文字、图示、表格等形式详细描述本标段涉及的专业类别、工程规模、总平面图、典型纵横断面图、各类构建筑物表,以及设计特殊要求等,主要技术标准等。
其中技术标准以设计文件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2.4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列表即可,无需填写人员信息2.5工程造价及合同工期合同工期:以施工合同为准,如施工合同未签订,则以投标文件或建设单位的总体施工计划为准。
工程造价:合同造价2.6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工程地点地形简述,重点说明影响工程施工的地貌情况,需根据施工调查报告编制沟渠涵塘管线表,特殊地段表等。
(2)地质情况:主要以设计地勘资料为主,描述工程地点自上而下的各地层分布及其特征值,说明其对工程的影响。
可列表说明,须附地质纵断面图、横剖面图。
(3)水文状况:说明工程地点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并说明水的工程性质和地下承压水的分布。
(4)气象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
(5)地震效应:说明场区与地震断裂带的关系、设计抗震设防烈度等。
2.7施工条件反映地形地貌、地下障碍等情况,说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必须辅以图表,条目可以分解。
(1)交通情况:反映周边既有道路现状及交通流量情况,说明施工交通运输条件。
(2)管线及地表构建筑物:以文字配合分布图、断面图、照片和表格等形式,说明施工对象周边构建筑物、河道、浜塘、山丘、管线等位置、结构形式、基础性质、与施工对象的空间距离(如水平距离、高度限制、坡度影响等)信息。
(3)地下障碍物:以文字配合分布图、断面图、照片和表格等形式,说明地下管线、暗浜等的物理性质、几何尺寸、埋置深度、与施工对象的空间距离、产权属性、已定或拟定的迁改和保护方式等信息。
(4)人文环境:主要说明特定的人文因素对施工的约束,如建筑垃圾(土石方、泥浆等)的指定运输路线、运输单位、弃置地点等;建筑材料、特殊工序、监控监测的约定等。
(5)通讯水电:可利用的施工用水、用电、通讯条件。
3、工程特点、重难分析点及施工对策编写说明:本内容应在充分审核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和现场施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后编写。
尤其对技术重、难点,应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筛选,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技术力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初步方案和备选方案。
在对技术重、难点认定时,要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对因施工环境影响造成施工难度较大的临时工程或施工组织较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也应作为重、难点工程。
本章节内容应简略,在介绍施工对策时,仅需将总体思路说明即可,不需要展开叙述。
4、管理目标:含安全、质量、工期、工程创优、文明施工、环水保、节能减排和其他目标等。
编写说明:应参照本公司年度目标和建设单位要求制订。
各项管理目标应力求定量,避免泛泛定性。
要切合项目实际情况和投标承诺,尤其对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应科学合理,原则上不得压缩合同工期和提高质量标准,避免盲目制定目标而导致投入加大。
限制性目标,如伤亡率等,不得高于集团公司目标。
提倡性目标,如质量要求等,不得低于集团公司目标。
整篇施组中,凡出现管理目标的,一定要统一,前后对应。
5、施工总体部署5.1总体施工组织:说明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5.2总体施工方案(1)主要方案比选:对与工程安全质量、成本、工期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比选,主要就所选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工期保障性等方面进行指标性的或定性的比较,并确定比选结果。
比选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初步选择两个及以上较为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施组正文中应对选定的方案进行介绍。
(2)主要方案简介:说明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思路,只说明概念即可,如隧道三台阶法,桥梁基础混凝土沉井法施工##水中墩……。
5.3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部署:施工任务划分的原则是:专业清晰、任务均衡、进场有序、避免干扰。
一般按工程专业进行任务划分,选择作业队伍,如桥梁一队、桥梁二队,路基一队、路基二队,路面作业队等。
根据现场生产组织的设计需求和施工队伍的实际能力,不宜纸上谈兵。
列表描述个作业队伍的施工内容。
在平面布置图中反映队伍部署情况。
5.4主要临时工程布置:编写说明:以简要文字、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临时工程数量表描述。
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应在施工调查结束后,经过项目部(或公司参与)充分讨论后绘制,不得照搬投标施组。
施工平面布置图是项目生产管理思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是施工部署和生产组织综合规划的具体体现;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
需将拟投入的各种资源、材料、构件、机械、道路、水电供应网络、生产、生活场所及各种临时工程设施合理地布置在施工现场,使整个现场能有组织地进行文明施工。
施工平面布置图主要内容:(1)主体工程(线路走向)。
(2)临近线路的既有道路或铁路(含主要建筑物)。
(3)便道引入点及布置。
(4)便桥规格及位置。
(5)引入电力或变压器规格、位置。
(6)主要供电线路走向。
(7)给水干管路。
(8)项目部驻地。
(9)作业队驻地。
(10)混凝土/沥青/二灰土/砂料级配拌和站。
(11)混凝土构件预制场/存放场。
(12)钢构件拼装/存放场。
(13)钢筋加工场。
(14)木工加工场。
(15)取、弃土场。
(16)火工品库房。
(17)固定大型设备(如固定吊装设备等)位置等。
在铁路或公路工程中,应在平面图中绘制出主要(或重要)工程的平面形象图(如桥梁、涵洞、隧道、高填方路基、高挖方路堑等)(18)在总图中无法明确表达的,应另行绘制详图。
如需分阶段进行施工布置的,应分阶段绘制平面布置图。
(19)临时工程数量可在“总平面布置图”中内置表格反映6、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6.1项目组织机构以框图描述项目管理机构、安全、质量、环保、工程测量、试验检测、节能减排等组织管理体系,具体到机构、人员名称。
6.2职责分工以文字或表格反映项目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的职责。
7、施工进度安排7.1主要工序工效分析。
7.2主要工程进度计划以横道图、网络图或斜率图反映。
7.3总体进度控制分析确定关键线路,说明主要节点的控制工期。
编写说明:(1)详细研究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明确了解总体工期,尤其要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关键节点工期和交工工期。
(2)对单位工程,要结合拆迁进度情况和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工期的因素(如恶劣天气、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等)进行统筹规划,尽量避免因考虑不周导致后期抢工。
(3)总体进度安排应采用图表形式体现,如横道图、双代号网络图等。
总体进度安排中,应考虑施工准备阶段和竣工验交阶段的时间。
(4)制订总体进度后,确定关键线路;根据关键线路,再安排非关键线路工程工期。
(5)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力求采用流水施工,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转材料、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劳动力等。
对后续工程有影响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应充分结合后续工程的施工顺序提前筹划开工时间,并设定最迟完工时间。
(6)编写进度计划时,编制人员要计算准确,所有工期安排不能出现相互矛盾、不切实际的情况。
8、施工准备8.1临时工程建设:(1)针对项目涉及的临时工程,结合现场实际逐一进行具体设计,描述其规模和使用功能,明确建设标准和各项工程数量,说明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对于便(栈)桥、梁场建设、总负荷大于50KW的施工用电等临时工程,内容较多,只需描述其规模和使用功能,可预留接口,说明将另行编制的专项方案,不需在施组中详细描述。
(2)需要检算的,应予检算,如施工临时供水管线的设计计算等;对于搅拌站,应对拟配备的主要设备、规格和产能等进行说明。
(3)应多以图表反映。
8.2物资机械准备首先要明确建设单位对工程主要物资的采购(供应)方式,说明其它主要物资来源。
8.3征地拆迁主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描述,说明目前可开工的工点和后续拆迁部署。
8.4电力、通信及生产生活用水应明确其来源和使用方式。
电力如采用自发电时,说明发电机的功率和设置地点;生活、生产用水需对水质检测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如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
8.5技术准备(1)技术准备:说明技术人员配备、技术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技术交底及培训、施工调查等现状和计划。
(2)工程测量:说明交接桩情况(参与单位、时间)、平面及水准点加密复测(组织单位、时间)和施工控制网布设情况等。
(3)工程试验:结合建设单位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明确自有试验室或委外试验。
当采用自有试验室时,应说明试验室的建设规模、主要设备进场情况、资质申请(授权)情况、主要检测项目等;当采取委外试验时,要明确委外单位地点和名称、委外单位的资质情况、主要委外检测项目等。